“商潮滾滾,理論寂寞……影視刊物爭奇斗艷,可很難聽到影評家的心聲,很難聽到有個性的影評。”“電影評論的現狀不容樂觀。我沒有做過觀眾或者讀者調查,不好下結論。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影評已經沒有了市場……”
王得后和邵牧君兩位老前輩的話,道出了當下中國的影視批評衰落的現實。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內電影批評一度被認為是不可忽視的文化現象,曾經“浩浩蕩蕩,巍巍壯觀”的局面,已成昨日黃花。然而,互聯網的迅速發(fā)展,網絡論壇,博客,播客的大量涌現為電影批評的發(fā)展開辟了一片廣闊的新天地,互聯網與電影批評的結合,所產生的網絡電影批評正悄然成為一股異軍突起的力量。
一、網絡影評的出現
網絡影評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文化現象。
“網絡影評的出現對于改變中國電影批評的格局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的價值主要體現在:網絡影評是應網絡而生,它為網絡媒體帶來了一種新鮮活潑的氣質,同時也帶來了點擊率和利潤;網絡影評也為網絡一代的受眾提供了一種娛樂的消費。這也是在網絡上影評非常流行的一個原因?!本唧w表現為:第一,國內的大型門戶網站新浪、搜狐、網易等紛紛開設了專門的影視頻道,依托網站論壇這個平臺,為網民們提供自由交流影視信息和發(fā)表影視評論的機會。第二,大量專門性的電影網站或電影論壇紛紛出現,官方組織的、網民自發(fā)的,它們所涉及的面非常廣泛,電影快訊、明星花邊、拍攝花絮,更多是一些專業(yè)或者非專業(yè)的影視評論。此外,很多傳統媒體中專業(yè)、權威的電影人或是影評人也紛紛在網絡上安家落戶,他們也成為網絡影評中引領潮流的亮麗風景。
二、網絡影評的特征
網絡影評的崛起,除了網絡文化的普及,更重要的是在于影視批評與網絡結合以后,產生了許多新的特征。
首先,互聯網的開放性賦予了網絡影評的高度的自由性。自由性體現在參與主體和表達內容的自由兩個方面。與傳統的紙質媒體的影視評論的發(fā)表要經過嚴格的篩選和反復的修改不同,在互聯網上,你可以隨時隨地對自己喜歡的影片發(fā)表看法。無論是在BBS里面灌水,還是在博客或者空間里面發(fā)表文章,任何人都可淋漓盡致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其次,互聯網的多元性增強了網絡影評的互動性。傳統的影視批評,包含編輯、排版、印刷、發(fā)行等諸多環(huán)節(jié),時間上有滯后性,作者難以與讀者在第一時間形成互動。而互聯網的開放性和多元性解決了這一問題。每一個網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傳播者。在網絡上,發(fā)表在論壇還是博客里的文章與批評,都是向所有網民開放的,他們可以自由地以回帖、留言或者是評論的方式做出響應,形成互動。這就打破了傳統信息傳播的單向通道,產生了雙向傳播的可能,增強了批評主體之間的交流的互動性。
第三,互聯網技術拓展了網絡影評的形式多樣性。與印刷媒體的影評喜歡洋洋灑灑長篇大論不同,網絡影評形式新穎,篇幅可長可短,短評尤為受到讀者的歡迎。它短小精悍,符合了信息化時代的“快餐式”閱讀特征。網絡批評突破了傳統影視批評較為單一的文本形式,不僅可以圖文并茂,還增添了全新的多媒體視聽元素。這種多元化的風格越來越受到廣大網民的追捧。
第四,互聯網提升了網絡影評的民間性?;ヂ摼W為大眾媒體時代沒有掌握話語權的草根們提供了一個發(fā)出聲音的公共空間。網絡影評是廣大影評人和影視愛好者自發(fā)努力的結果。從誕生之初,它就遠離了學院派影視批評孤芳自賞的清高和故弄玄虛的枯燥。網絡影評的真誠和率性、草根氣息和平民精神,令人感動、讓人嘆服。
三、對當前網絡影評的評價
網絡影評在紅紅火火地向前發(fā)展的同時,也伴隨著各種爭議的聲音。有人否定它:“網絡影評是話語暴力。在互聯網上我們看到了人們從語言狂歡發(fā)展到語言的暴力。人們可以肆無忌憚地對別人進行攻擊。越尖酸刻薄越能獲得滿堂的喝彩,越是窮極無聊越是有人趨之若鶩?!本W絡上這種狂歡式的電影批評始于張藝謀的大片《英雄》,在陳凱歌的《無極》出來后達到頂峰。特別是胡戈的《一個饅頭引發(fā)的血案》所引發(fā)的網絡連鎖反應令人咂舌。有人罵《無極》是無恥之極,有人說是無聊之極,有人甚至翻開了《無極》劇組破壞風景區(qū)環(huán)保的舊賬。這種跟風起哄、罵你沒商量的影評話語暴力,已經成為影響網絡影評發(fā)展的嚴重問題。
“批判性,是科學的影視批評最本質的特征,批判精神是影視批評最根本的精神?!钡粤R來代替批判的做法,只能是對網絡影評健康發(fā)展的破壞。如何建設綠色的健康的網絡影評,是網絡影評人當仁不讓的責任,也是社會大眾關心的問題。
“雖然,影評人不一定非是一個電影理論家,但他也絕不應該只是一個做二手傳播,向青年學生介紹新電影的人?!备粦撝圃炻闊煜暵?。“其實,在一個健全的電影文化當中,我們應該把影評人的論述視為一個和電影(下轉50頁)(上接46頁)一樣獨立的作品。它可以提升電影的人文層次;它貴在創(chuàng)新,不必只依附于電影,一切以電影文本為依據。”
優(yōu)秀的影視批評是一面鏡子,沒有這面鏡子,創(chuàng)作者就無法真正看清自己;影視批評也是一座橋梁,它可以有效地溝通創(chuàng)作者與接受者之間的關系,提升接受者的審美品位。這是網絡影評者自身應該堅守的一種信念。
傳統媒介對于網絡影評現存的問題不應該有痛打落水狗的幸災樂禍,應該保持一種更加寬容的姿態(tài),努力為網絡影評的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有影響力、更有建設性的發(fā)展空間。
參考文獻:
[1]王得后.現在還有幾個影評家?[N].溫州晚報,2005-12月28日十九版.
[2]邵牧君.電影評論要著眼于大眾[N].人民日報,2001年04月14日.
[3]杜慶春.網絡影評改變中國電影批評格局[OL].搜狐文化,2006年10月13.
[4]賈磊磊.媒體時代電影批評的道德失序和話語重構[J].藝術百家,2006(2).
[5]陳金剛.當前影視批評的媚俗化傾向[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1).
[6]劉立行.影視理論與批評[M].臺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作者簡介:魏阜龍,男,山東青島人,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電影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