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玉偉
內(nèi)容提要:李白詩歌中地名的使用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性,對其詩獨特詩風的形成起到一定作用。我們在閱讀和鑒賞李白詩歌時,不能把詩中的地名簡單的當作地理符號,而應分析其所蘊含的深層含義。
關鍵詞:李白詩歌地名藝術(shù)
中圖分類號:I2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8705(2009)03-38-41
李白名作《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李白此詩,歷來被贊嘆為“神韻”(明李攀龍《唐詩廣選》)、“靈機逸韻”(明周敬《唐詩選脈會通評林》)、“熔化入神”(清應時《李詩緯》)、“神韻清絕”(清黃叔燦《唐詩箋注》),評價甚高。這首詩除了意韻美外,在語言上的一大特色就是全詩二十八字中連續(xù)用了峨嵋、平羌、清溪、三峽、渝州五個地名。短短的七絕四句用了如此多的地名非但沒有給人堆砌、局促的感覺,反而別開生面以地名的銜接表示一路行程,給人以貫珠之感,被視為古今絕唱,讓人不得不佩服詩仙李白運用地名的藝術(shù)。正如王鳳洲所說:“此是太白佳境……使后人為之不勝痕跡矣,可見此老爐錘之妙。”其實,李白在運用地名方面所表現(xiàn)的高超藝術(shù)還遠不限于這首,李白詩歌中的地名以不同的方式出現(xiàn),在藝術(shù)功能方面也表現(xiàn)得豐富多彩。下面就舉李白詩作詳加分析。
一、李白詩歌中運用地名的方式
直接以標題形式出現(xiàn)如:《天門山》、《牛渚磯》、《丹陽湖》、《姑熟溪》、《靈墟山》、《大庭庫》、《高句驪》、《普照寺》、《謝公亭》、《鸚鵡洲》、《金陵白楊十字巷》等。
以部分標題形式出現(xiàn)如:《早發(fā)白帝城》、《南陵五松山別荀七》、《安州般若寺水閣納涼》、《夜泊牛渚懷古》、《秋登巴陵望洞庭》、《自巴東舟行經(jīng)瞿塘峽》、《人彭蠡經(jīng)松門觀石鏡》等。
在詩正文中以個體形式出現(xiàn)如:
金陵勞勞送客堂,蔓草離離生道旁。(《勞勞亭歌》)
壯心屈黃綬,浪跡寄滄州。(《酬談少府》)
春風三十度,空憶武昌城。(《送儲邕之武昌》)
秀色發(fā)江左,風流奈若何?(《五松山送殷淑》)
我愁遠謫夜郎去,何日金雞放赦回?(《流夜郎贈辛判官》)
在詩正文中以對應形式出現(xiàn),這種對應形式可分為對仗和非對仗的兩種。
1、地名對仗出現(xiàn)如:
鏡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越女詞五首》其五)
上黨碧松煙,夷陵丹砂末。(《酬張司馬贈墨》)
自居漆園北,久別咸陽西。(《贈從弟冽》)
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獵獵過潯陽(《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三)
2、地名非對仗出現(xiàn)
如:賈生西望憶京華,湘浦南遷莫怨嗟。(《巴陵贈賈舍人》)
金陵夜寂涼風發(fā),獨上西樓望吳越。(《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二、李白詩歌中地名運用的藝術(shù)功能
(一)以闊人的地名開拓詩境,增強詩歌宏偉、壯閱、雄渾的氣象。
唐詩以氣象恢弘著稱,李白詩歌更是杰出代表。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李白善于運用一些具有壯闊、弘大特征的地名詞。這些地名往往都是一些大漠、雄關、名城、重鎮(zhèn)、高山、大海、長河等等。如: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渡荊門送別》)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望天門山》)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登峨眉山》)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登太白峰》)
“海潮南去過潯陽,牛渚由來險馬當?!?《橫江詞六首》之二)
“橫江西望阻西秦,漢水東流揚子津?!?《橫江詞六首》之三)
這些闊大的地名詞的運用不但能夠開拓詩境,增強詩歌宏偉、壯闊、雄渾的氣象。而且能夠表達作者闊大的胸懷。深邃的情感,引發(fā)讀者的暢想。正如金長真所說:“詩句連地理者,詞氣多高壯。要之情思筆路,自然相合?!币饧磯验熐樗寂c壯闊的地理自然吻合。情語借景語得以表達,作者的壯闊情思正是借助于壯闊的地理而得以展現(xiàn)。讀者接觸到這些地理名稱時也會感受那份壯闊、遼遠的情思,從而產(chǎn)生出“意興與山川同廓”的美學效果。
(二)借古地名的使用以增加詩歌蒼涼的情調(diào)和渾厚的氣勢
李白好古,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古樂府詩。李白以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為抱負,以大雅為正聲,以遠古為榜樣。體現(xiàn)在詩歌中就是大量古地名的使用。所謂古地名是指燕、趙、秦、楚、吳、越等。這些古諸侯國名,這些地名空間涵蓋廣,具有濃厚、古樸的色彩。這些地名詞的使用增加詩歌蒼涼的情調(diào)和渾厚的氣勢。如:
抱玉人楚國,見疑古所聞。(《古風五十九首》之三十六)
金陵夜寂涼風發(fā),獨上高樓望吳越。(《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燕趙有秀色,綺樓青云端。(《古風五十九首》之二十七)
魯國寒事早,初霜刈渚蒲。(《魯東門觀刈蒲》)
(三)一些蘊含典故地名的使用增加了詩歌的“隱秀”之莢
中國古代詩論講究詩要有“味”,尤其是有“味外之味”,這也是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的重要傳統(tǒng)之一,而且一向被認為是文藝美學理想的最高境界。劉勰在《文心雕龍·隱秀》篇中提出文學作品要重在言外之意,有味的作品也就具有“隱秀”的特征。按劉勰的解釋:“隱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獨拔也。隱以復義為工,秀以卓絕為巧?!薄坝赏饴兜男愣I會到內(nèi)在的隱,是文學藝術(shù)之所以有味的原因所在。”在李白的詩詞中,秀即地名典故本身所代表的形象、事件,隱即典故蘊含的意義。如: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作為千古登臨之處,已被賦予獨特的文化象征。據(jù)《報應錄·武昌志》記載:武昌城內(nèi)辛氏,賣酒為業(yè),有一道士常去索酒,不計酬,道士臨別,取橘皮于酒店墻壁畫一黃鶴,告以客至拍手引之,鶴當飛舞以勸酒,辛氏遂富。一日,道士復至酒店,取所佩鐵笛,吹數(shù)弄,須臾,便有白云自空中飄進酒店,黃鶴站在白云上,道士騎鶴,飄然而去,消失于碧空之上。辛氏遂毀酒店,建筑黃鶴樓,以志紀念。文人騷客每每登臨,總是感慨萬千。唐人崔顥也作《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笔惆l(fā)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一代領袖毛澤東同志也曾作《菩薩蠻·黃鶴樓》:“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李白在詩中巧用“黃鶴樓”這一地名,含蓄地表達了朋友離去,感傷惆悵,依依惜別之情。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早發(fā)白帝城》)
這里暗用了《水經(jīng)注·江水》里面的意境:“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常有高猿長嘯?!边@里的用典十分巧妙,不易看出。如水著鹽,溶化無跡。楊慎《升庵詩話》曾比較李、杜對此典的運用:“杜子美詩:‘朝發(fā)白帝暮江陵,頃來目擊信有征。李太白‘朝辭白帝彩云間……雖同
用盛弘之語,而優(yōu)劣自有別?!毕啾戎?,李白用典如行云流水,更自然,更隱秀。
像這樣的地名用典在李白的詩歌中還有很多。再比如:“圣主恩深漢文帝,憐君不遣到長沙?!?《巴陵贈賈舍人》)反用賈誼貶長沙典,以玄宗對比漢文帝,借以襯托賈舍人處境,寬慰中帶著幾分調(diào)侃、幾分感慨;“豈無橫腰劍,屈彼淮陰人。”(《魯郡堯祠送張十四游河北》)借用韓信為淮陰少年所辱事。意在表達猛虎伏淺草,終莫能掩。仗劍公子不必屈于小人:“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塞下曲六首》其一)選取“斬樓蘭王”典故的相似性,發(fā)出了“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的報國誓言。用一個漢朝典故,激發(fā)和升華出全詩高昂的民族精神?!叭照障銧t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望廬山瀑布》)化用晉僧慧遠《廬山記》中“香爐山……游氣籠其上,則氤氳若煙水”的意境,融典人景,形象地寫出日照下香爐峰的神色姿態(tài)。
明人胡震亨曾言:誦太白詩,“不讀盡古人書,精熟《離騷》、《選》、《賦》及歷代諸家詩集,無由得其所伐之材與巧鑄靈運之作略?!闭f的就是李白用典之巧妙絕倫。要達到這種境界,非縱貫史籍,經(jīng)綸滿腹不可。李白自謂“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軒轅以來,頗得聞矣”?!罢怯羞@樣的積累,才能信手拈來,靈活選用了多種多樣的用典方法。
(四)借地名表達思念與眷戀之情
在李白詩歌中有的地名的使用是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思念,有的是表達對所居之處人的思念。例如:
“蜀國曾聞子規(guī)鳥,宣城還見杜鵑花?!?《宣城見杜鵑花》)
此詩作于宣城。李白流放夜郎赦歸后,客游于此。宣城,今安徽宣城市。子歸鳥,杜鵑。是蜀地代表性鳥類,喜暮春時節(jié)啼鳴,相傳為蜀王杜宇遇害后化身。杜鵑花,色殷紅,又叫映山紅,相傳因杜鵑啼血而紅。實為每年三月時杜鵑鳥鳴開放。李白見杜鵑花而思子規(guī)之鳴,由子規(guī)之鳴而動蜀地之思。
“長安大道橫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人中京》)此詩是李白流放江夏送蜀僧人長安之作。詩中充溢著李白對故鄉(xiāng)友人懷念與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在這首詩中“峨眉山月”反復出現(xiàn)。嚴羽對此曾云:“回環(huán)散見,映帶生輝,真有月映千江之妙?!?/p>
“春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春思》)、
這首詩是寫思婦思邊之苦及對愛情的堅貞。燕草:燕地之草。燕,河北省北部一帶,此泛指北部邊地,征夫所在之處。秦桑:秦地之桑。秦,指陜西省一帶,此指思婦所在之地。
“夜郎天外怨離居,明月樓中音信疏?!?《南流夜郎寄內(nèi)》)
此詩是李白流放夜郎時寄給妻子宗氏的詩。詩中表達了對妻子深切的思念之情。明月樓: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何處相思明月樓?”在詩詞中多指女子居所。此處指妻子宗氏住所。
以上總結(jié)了李白詩歌中地名使用的形式及其藝術(shù)效果,其實李白詩歌中地名的運用技巧和作用還遠不止這些。詩歌中的地名有時還記錄了當時的一些歷史事件,有時則暗含了作者的行蹤。正如本文開頭提到的李白那首《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痹娭幸贿B出現(xiàn)了五個地名,清晰地勾畫出作者欲出三峽的行蹤路線。“四句人地名者五”,不嫌重迭,成千古絕唱。這些由于前賢多所論及,此不贅述??偟膩碚f,李白詩歌中地名的使用,對其詩獨特詩風的形成起到一定作用。我們在閱讀和鑒賞李白詩歌時,不能把詩中的地名簡單的當作地理符號,而應分析其所蘊含的深層含義。
責任編輯黃萬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