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霄
2008年11月起,大盤止住了連續(xù)大幅下跌之勢,進入了緩慢的上升通道,至今大盤已運行到2 400點的位置。市場關于這波上漲的性質以及日后股指的方向,存在著較大的爭議與分岐。是新一輪牛市的開始,日后將不斷震蕩上行?還是熊市的中場休息,接下來仍將繼續(xù)下探?
參與這樣的探討,最終的結論并不重要,因為這只能由時間來證明,多辯也無意。我們還是從一些現象來加以分析,加以梳理,也許能從中體會出目前市場的真實狀態(tài)。
第一篇 業(yè)績的缺失
我們都知道,投資與投機的最大區(qū)別在于:投資是以收益回報為根本基礎的,而這個收益回報就是指“業(yè)績”。沒有了這個基礎,純粹為了賺取價格上的波動所帶來的價差收益,那就是投機,而過分的投機行為,與賭博沒什么差別。
曾幾何時,我們看行業(yè)以及公司的分析報告中,都有一條非常清晰的分析脈絡,投資導致產能的提高,銷售的火爆形成利潤的增長,因此業(yè)績也就拾階而上,甚至由于產品價格的跳躍式增加而導致業(yè)績大幅度的提升,于是產生了股價的牛情。
而最近發(fā)布的一系列報告中,雖然似乎也是沿著這條脈絡進行分析的,但總感覺這條脈絡前半段分析得很詳盡,比如四萬億投資以及產業(yè)振興計劃中,行業(yè)或公司可能分得更大的一杯羹,由此帶來產能的繼續(xù)增長等,分析得都比較詳實。但后半段的銷售上,卻感覺推理假設的成分更多些,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假設了四萬億投資會使得自身下游企業(yè)的產能提高,從而對本企業(yè)的產品需求也增加,形成了銷售,于是便自然地有了業(yè)績。
就一般情況而言,目前業(yè)績缺失的狀況肯定還會持續(xù)一段時間。最近陸續(xù)公布的年報,聽到的最多的是“效益下滑的速率減小”。這的確是喜人的訊息,但卻不能由此得出“必將見底回升”的結論,甚至不排除速率還會有再度加大的可能。但是,目前市場的股價卻是不斷上漲,伴隨著業(yè)績的不斷下滑,市盈率的高企是無法一直支持股市的投機氛圍的,不過,好像現在市盈率這個詞也很少有人提了。
第二篇 “晴雨表”之說
上文提到了“見底”這個詞,到底怎么理解?個人認為,從形態(tài)上來講,“見底”是要等第二次的下跌不再創(chuàng)新低,才能確立的。目前我國的經濟下滑勢態(tài)雖有所緩解,但到目前為止,第一個低點還沒有出現,因此“見底”之說有點早了吧。股市倒是出現了第一個低點——1 664點,但目前還沒有出現第二次的下跌,股市的大底是否已然形成,也不能太樂觀了吧。
當然,近期有一個講得火熱的定律——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根據這個定律,得出了一個奇怪的推論:股市既然是晴雨表,而股市的低點已然出現,而且正在上漲,充分表明經濟即將見底,而經濟的見底回升,則預示著股市必將繼續(xù)上漲,因為股市是晴雨表,所以新一輪牛市就這樣地形成了。這個推論似乎沒什么問題,但細想一下,能不能繼續(xù)推下去呢?股市的持續(xù)上漲,預示經濟將不斷繁榮,而經濟的不斷繁榮,股市將更要大漲,又預示經濟將更大的繁榮……天啊,沒頭了……顯然有點不合邏輯了吧。
問題出在哪兒呢?這是個文學問題,或說語言表述的問題。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為什么不說成經濟是股市的晴雨表呢?顯然,經濟是股市的基礎,這個基礎必須是要確定的,那股市才具有晴雨表的作用,即經濟見底了但還沒上行之時,股市已提前上漲了,但絕不能反過來說成因為股市提前上漲了,所以經濟將要見底了,這就是曲解。
搞清了文學常識,也就知道問題出在哪兒了?,F在有幾個經濟學家說過經濟見底了?政府官員告訴你的也只是經濟下滑趨勢有所緩解,并加以預測“照這樣的發(fā)展趨勢,那經濟就即將見底”。這話一點沒錯,但等于白說或者只是表達了美好的期盼。因為,誰能保證一定會“照這樣的發(fā)展趨勢”呢?當然,這個預測一點沒錯,如果最終經濟見不了底,那一定是沒有“照這樣的發(fā)展趨勢”的結果。
既然經濟到底見沒見底,目前仍是個未知數,那“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這個鐵律,在當前的股市上漲行情中是派不上用處的。我們目前也只能把這波上漲當作是一波有力的反彈來對待,所謂的“牛市的開端”,未免有點操之過急了吧。
第三篇 底部的狀態(tài)
上文提到,目前的上漲,還不能確認底部就此形成。那底部階段,都會有哪些現象和狀態(tài)呢?應該說有很多,如技術指標、成交量、宏觀環(huán)境等,這里只分析三個最重要的現象。
1.從技術形態(tài)上看,任何一次大底的形成,都不可能是“金雞獨立”的單腳起跳。回顧歷史上的兩次大底,都是如此。1994年月股指到達325點底部低點后,分別于1995年2月(524點)和1996年1月(512點)又出現了兩次相對低點后,由于沒有再創(chuàng)新低,最終確認了底部,走出一波牛情。這里還要強調的是,1992年11月出現的386的低點,不能作為底部的起算點,只能預示大盤將進入筑底階段;第二個歷史大底是1995年6月的998點,隨后在11月又出現了一次相對低點(1 074點),由于沒有再創(chuàng)新低,最終確認了底部,走出了大家現在仍為之驚嘆的大牛行情。這里再次強調的是,2003年11月出現的1 307點的低點,不能作為底部的起算點,只能預示大盤將進入筑底階段。
現如今,就算1 664點是大底部的低點已出現,根據歷史經驗,股指也不可能因此一路震蕩向上,不再回頭,還會有至少一次的回跌確認過程,現在沖動地全心投入,就怕堅持不到最后成功的那一刻。更何況,前面我兩次強調的一個現象,在大底的低點出現之前,都曾出現過一波強有力的反彈,但他們的低點都不是大底的最低點。而大盤自1 664點漲起的這波行情,是6 124點下跌以來的唯一一次象樣的反彈,那1 664點能不能作為大底部的起算點,會不會是大底部的最低點,還要打上個大大的問號。如果這波反彈只起到“大盤將進入筑底階段”的作用,那將來再現新低點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畢竟通過前兩篇的分析,經濟層面是無法給出否定的答案的。
2.從投資者的熱情來看,任何一次大底的構筑階段,都是大多數投資者對股市完全喪失信心的時候。記得2005年10月,我在判斷出大牛行情已然開始之后,幾乎把所有我認識的且曾經跟股市打過交道的朋友都拜訪了一遍,大肆宣揚。結果呢,最早響應我的朋友,是在2006年的3月,大多數則是在2006年底。更有個別的朋友,是永遠不會響應我了,因為在此之前,他已帶著遍體鱗傷而毅然決然地離別了股市。這就是歷史上每每發(fā)生于底部構筑完成前投資者的狀態(tài)。
但這波1 664點啟動前,并非如此。雖然絕大多數投資者也已傷痕累累,早已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但大家都在堅守,甚至仍在戰(zhàn)斗,因為大家都還有信心。我絕不敢打擊大家火熱的心,冒天下之大不瑋,只是悄悄地提醒一句,這不符合股市的規(guī)律。
但是,自1 664點漲起的這波行情中,成交量連續(xù)大量的放出,不可能都是散戶投資者的一腔熱情所能鑄就的,肯定也有大主力大機構在展開他們各自的建倉動作。他們是有主見的,不會跟著熱點瞎轉;他們是有計劃的,會一步一步完成既定的運作方案;他們也是有耐心的,不會只貪圖眼前的微利;他們更是冷酷的,不可能讓太多的人乘上順水之舟。因此,請記住,在他們基本完成建倉工作之后,等待著你的絕不是拉升,而是無情的洗盤和震倉?;蚴巧仙舷孪碌恼鹗?,讓你無法承受心跳加速的折磨;或是通過不斷的聳人聽聞的壞消息讓你望而生怯;或是用死一般的沉寂讓你無奈另覓高枝。總而言之,當你承受不了而離去的時候,才是拉升的開始。
所以,前面我就提過,我不反對現在就全心投入,但就怕你堅持不到最后成功的那一刻。就算你說能堅持,那也要看你所堅守的上市公司給不給你面子,萬一他倒下了,你也就歇菜了。就算上市公司給你面子,還要看跟你同舟的其他投資者能否一直與你共濟,你的實力也許還無法獨挑大梁吧。還是奉勸大家,大風大浪我們都挺過來了,還是再多忍耐一些時候吧,千萬別在成功的最后關口倒在了沙灘上。
3.從板塊股價的輪回看,任何一次大底的構筑完成時,所有的板塊都會出現基本相同的調整幅度。以往大底形成的信號之一,就是下跌過程中抗跌性最強的一批所謂的“績優(yōu)股”的集體補跌。而目前翻看所有的個股和板塊,你會發(fā)現仍有許多個股的股價仍高高在上,根本沒有出現過深幅回調,而醫(yī)藥板塊中這類個股最多。我不否認會有個別公司能力超強,公司的發(fā)展能夠逆流而上,但那也是鳳毛麟角,在全球經濟大衰退的狀態(tài)下,我們的股市中這樣的抗跌個股是可以用“批”來量化的,甚至在醫(yī)藥板塊還特別集中,這不符合歷史規(guī)律,也就表明我們的市場還沒真正見底。
再引申一下,股市如此,經濟上也是如此。全球大衰退,所有行業(yè)板塊都遭遇了華鐵盧,但中國的房地產行業(yè),也只有中國的房地產行業(yè),卻似乎沒有受到太大的沖擊,直接反映的就是——房價的調整幅度遠比其他大宗商品要小得多。雖然里面有其特殊性,但這是不符合經濟規(guī)律的。也許,房價的跳水,也將是經濟見底的信號之一。
通過以上的三篇分析,給我的感覺是目前的市場狀態(tài)不確定的因素太多,認為牛市轉折已來臨,似乎還沒有更有利的依據,為時尚早。在具體的操作策略上,我們可以參與,否則就無法更貼切更深入地去洞悉股市的暗波涌動。但參與的方式最好以游擊戰(zhàn)為主,動用少量的兵力,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時刻牢記本金的安全是當前最主要的。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等到云開日出的那一天,才能用最強的實力和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去迎接下一輪大牛行情的誕生。(作者單位:上海國都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