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潔
近幾年的高考物理實驗試題,比重逐年增加,并且具有以下特點:從簡單背誦實驗轉向分析理解實驗;重視操作過程的考查;電學實驗考查的頻率較高,仍是考查的重點;從學生實驗轉向變化的創(chuàng)新實驗;課堂演示實驗走進高考物理試題。下面以“測定金屬的電阻率”實驗進行解讀,幫助同學們突破難點和考點。
一、解讀實驗探究
1. 實驗目的
學會用“伏安法”測量電阻的阻值,測定金屬的電阻率。
2. 實驗原理
用刻度尺測一段金屬導線的長度L,用螺旋測微器測導線的直徑D,用“伏安法”測導線的電阻R,根據電阻定律公式,則金屬的電阻率ρ=RS/L=πD2R/4L。
注意:“伏安法”測電阻是課程標準要求的一種基礎的測量方法,此方法適用于提供了電壓表和電流表兩測量工具的情況,即利用電壓表、電流表,測出電阻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再結合歐姆定律I=U/R,計算出待測的電阻值。通常電壓表、電流表有兩種連接方法:電流表外接法和電流表內接法。其取決于待測電阻的大小,如果待測電阻阻值較大,一般采用電流表內接法,這樣可以減小實驗誤差。
3. 實驗器材
金屬絲、螺旋測微器(千分尺)、毫米刻度尺、電流表、電壓表、電源(3 V)、滑動變阻器(0~20 Ω)、開關一個、導線若干。
注意:(1)被測金屬絲要選用電阻率大的材料,如鐵鉻鋁合金、鎳鉻合金或1 000 W的電爐絲等,電阻5~10 Ω之間為宜,在此前提下,電源選3 V直流電源,電流表選0~0.6 A量程,電壓表選0~3 V量程,滑動變阻器選0~20 Ω。
(2)螺旋測微器準確度:0.01 mm;讀數=固定刻度(mm)+可動刻度(mm);讀數時要注意固定刻度上表示半毫米的刻度線是否已經露出。
4. 實驗步驟
(1)用螺旋測微器分三次測量導線不同位置的直徑,取平均值D,求出其橫截面積S=πD2/4。
(2)將金屬絲兩端固定在接線柱上拉直,用毫米刻度尺測量接入電路的金屬絲長度,測三次,求出平均值L。
(3)根據所選的測量儀器和電路設計原則設計電路圖如圖1所示,然后根據電路圖按順序將實物連接起來,如圖2,并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位置處。因為金屬導線的電阻和電流表的內阻相差不是很大,因此在用“伏安法”測電阻時應采用電流表的外接法。開始實驗時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阻值應調至最大,實驗過程中通過金屬導線的電流不宜過大,以防止溫度升高而使電阻率發(fā)生變化。
(4)檢查電路無誤后,閉合開關,移動滑片改變接入電路的電阻,測出幾組電流I、電壓U的值,分別計算電阻R再求平均值,把多次測量的D、L、I、U數據記錄在設計的表格里。
注意:測量時,通過金屬絲的電流應控制在0.6 A以下,因為安培表量程為0~0.6 A;每次通電時間應盡量短(以能讀取電表數據為準),讀數完畢立即斷開開關S,以防止溫度升高使金屬絲長度和電阻率發(fā)生明顯變化。計算時,務必算出每次的電阻值再求其平均值,不能先分別求電壓U和電流I的平均值,再由歐姆定律求電阻的平均值,否則會帶來較大計算誤差。
5. 數據處理
導線的橫截面積S=πD/4=________m2。
所測金屬的電阻率為ρ=SR/L=_______Ω?m
6. 分析與結論
由實驗表中數據計算得出待測金屬絲的電阻率平均值。
7. 實驗反思
(1)測量金屬導線的直徑時要用螺旋測微器,測量的結果要估讀到最小刻度下一位數字。
(2)為了減小電阻的計算誤差,可以作U-I圖象求出電阻的平均值。
(3)經實驗表明,引起誤差的原因可能是:①采用外接法時,由于伏特表的分流影響,造成電阻測量值偏大,若誤用內接法則安培表分壓影響更大;②儀表量程太大且讀數不準;③計算未遵從有效數字運算法則。
(4)實驗中易混的:R=U/I和R=ρL/S兩個定律,這兩個定律都是實驗定律,但前者是研究電阻與電流、電壓兩者之間的關系;后者是研究導體本身的性質即電阻與材料、長度、截面積三者之間的關系,與所在的電路因素或是否接入電路無關。注意R=U/I中,電阻R與電壓U、電流I無關;R=ρL/S中,電阻率ρ與金屬導線L和橫截面積S無關。
(5)實驗中易錯的:測量電路(內、外接法)、控制電路(限流式和分壓式)、量程的選擇及有效數字、電阻R平均值的計算等。
(6)實驗中易忘的:金屬絲未接入電路就測量其長度,用千分尺測直徑D前未查零誤差、測D時未按三個不同位置測量取平均值,或按照“測多算少”累積法測出直徑D。
二、考題例析
例1 (2007?山東)檢測一個標稱值為5 Ω的滑動變阻器??晒┦褂玫钠鞑娜缦拢?/p>
A. 待測滑動變阻器Rx,全電阻約5 Ω(電阻絲繞制緊密,匝數清晰可數)
B. 電流表A1,量程0.6 A,內阻約0.6 Ω
C. 電流表A2,量程3 A,內阻約0.12 Ω
D. 電壓表V1,量程15 V,內阻約15 kΩ
E. 電壓表V2,量程3 V,內阻約3 kΩ
F. 滑動變阻器R,全電阻約20 Ω
G. 直流電源E,電動勢3 V,內阻不計
H. 游標卡尺
I. 毫米刻度尺
J. 開關S,導線若干
(1)用伏安法測定Rx的全電阻值,所選電流表為___(填“A1”或“A2”),所選電壓表為______(填“V1”或“V2”)。
(2)畫出測量電路的原理圖,并根據所畫原理圖將圖3中實物連接成測量電路。
(3)為了進一步測量待測滑動變阻器電阻絲的電阻率,需要測量電阻絲的直徑和總長度,在不破壞變阻器的前提下,請設計一個實驗方案,寫出所需器材及操作步驟,并給出直徑和總長度的表達式。
解析 (1)由電源的電動勢為3 V可以確定電壓表的量程為3 V,電路中的電流不會超過0.6 A,電流表選A1,電壓表選V2;(2)根據電流表和電壓表的內阻與待測電阻的大小關系,可以確定電流表應該采用外接法。無論滑動變阻器采用分壓式接法還是限流式接法,均可保證實驗的安全、精確,也同樣便于操作,但考慮到分壓式(方案一)連接耗能多,所以采用限流式(方案二),如圖4所示
(3)方案一:需要的器材:游標卡尺、毫米刻度尺
主要操作步驟:①數出變阻器線圈纏繞匝數n;②用毫米刻度尺(也可以用游標卡尺)測量所有線圈的排列長度L,可得電阻絲的直徑為d=L/n;③用游標卡尺測量變阻器線圈部分的外徑D,可得電阻絲總長度l=nπD-,也可以用游標卡尺測量變阻器瓷管部分的外徑D,得電阻絲總長度l=nπD+;④重復測量三次,求出電阻絲直徑和總長度的平均值。
方案二:需要的器材:游標卡尺
主要的操作步走驟:①數出變阻器線圈纏繞匝數n;②用游標卡尺測量變阻器線圈部分的外徑D1和瓷管部分的外徑D2,可得電阻絲的直徑為d=(D1-D2)/2,電阻絲總長度l=nπ(D1+D2)/2;③重復測量三次,求出電阻絲直徑和總長度的平均值。
例2 (2008?全國)(1)某同學用螺旋測微器測量一銅絲的直徑,測微器的示數如圖5所示,該銅絲的直徑為__________mm。
(2)圖6為一電學實驗的實物連線圖。該實驗可用來測量待測電阻Rx的阻值(約500 Ω),圖中兩個電壓表量程相同,內阻都很大。實驗步驟如下:
①調節(jié)電阻箱,使它的阻值R0與待測電阻的阻值接近;將滑動變阻器的滑動頭調到最右端;
②合上開關S;
③將滑動變阻器的滑動頭向左端滑動,使兩個電壓表指針都有明顯偏轉;
④記下兩個電壓表和的讀數U1和U2;
⑤多次改變滑動變阻器滑動頭的位置,記下和的多組讀數U1和U2;
⑥求Rx的平均值。
回答下面問題:
(Ⅰ)根據實物連線圖在虛線框內畫出實驗的電路原理圖,其中電阻箱的符號為 ,滑動變阻器的符號為 ,其余器材用通用的符號表示。
(Ⅱ)不計電壓表內阻的影響,用U1、U2和R0表示Rx的公式為Rx=_________。
(Ⅲ)考慮電壓表內阻的影響,用U1、U2、R0、的內阻r1、的內阻r2表示Rx的公式為Rx=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據螺旋測微器讀數為4.591
(2)(Ⅰ)電路原理圖如圖7所示
(Ⅱ)R=R0;
(Ⅲ)R=。
點評 近年來,高考實驗題逐步由課本實驗轉向設計性實驗,但實驗的原理、方法仍然是課本實驗所學過的,因此要求同學們扎實掌握實驗原理和方法,然后轉變?yōu)樽约旱脑O計能力。在實驗設計中,為了提高實驗的精度,減少實驗誤差,控制實驗條件至關重要。實驗條件的控制涉及許多方面,如實驗原理、器材選擇、基本儀器的使用、電路的連接、數據的采集與處理、圖象的繪制、電路故障的判斷及誤差產生的估計等。
1. (2008?海南)一毫安表頭滿偏電流為9.90 mA,內阻約為300 Ω。要求將此毫安表頭改裝成量程為1 A的電流表,其電路原理圖如圖8所示。圖中,是量程為2 A的標準電流表,R0為電阻箱,R為滑動變阻器,S為開關,E為電源。
(1)完善下列實驗步驟:
①將圖9虛線框內的實物圖按電路原理圖連線;
②將滑動變阻器的滑動頭調至________端(填“a”或“b”),電阻箱R0的阻值調至零;
③合上開關;
④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滑動頭,增大回路中的電流,使標準電流表讀數為1 A;
⑤調節(jié)電阻箱R0的阻值,使毫安表指針接近滿偏,此時標準電流表的讀數會_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⑥多次重復步驟④⑤,直至標準電流表的讀數為__________,同時毫安表指針滿偏。
(2)回答下列問題:
①在完成全部實驗步驟后,電阻箱使用阻值的讀數為3.1 Ω,由此可知毫安表頭的內阻為________。
②用改裝成的電流表測量某一電路中的電流,電流表指針半偏,此時流過電阻箱的電流為_________A。
③對于按照以上步驟改裝后的電流表,寫出一個可能影響它的準確程度的因素:______________。
2. (2008?江蘇)某同學想要了解導線在質量相同時,電阻與截面積的關系,選取了材料相同、質量相等的5卷導線,進行了如下實驗:
(1)用螺旋測微器測量某一導線的直徑如圖10所示:
讀得直徑d=_________mm。
(2)該同學經實驗測量及相關計算得到如下數據:
請你根據以上數據判斷,該種導線的電阻R與截面積S是否滿足反比關系?若滿足反比關系,請說明理由;若不滿足,請寫出R與S應滿足的關系。
(3)若導線的電阻率ρ=5.1×10-7 Ω?m,則表中阻值為3.1 Ω的導線長度l=______________m(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