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鶴
新聞報道價值取向是新聞傳播主體取舍新聞時所體現(xiàn)出來的價值觀、價值立場和價值態(tài)度,是新聞價值取向在新聞報道操作中的變化和細化,具體表現(xiàn)為在新聞傳播中報道什么、不報道什么和報道重點是什么及其基本傾向。近年來,由普通百姓傾訴自己生活中的情感遭遇,記者聆聽記錄而成的副刊專欄在市民生活類報紙上遍地開花,受到讀者的大力追捧,新聞學術界對此類文體和價值取向也給予了一定的關注。
情感傾訴類欄目的價值取向誤區(qū)
筆者以2008年8月1日~10月31日為時間段,對武漢3家報紙刊登的情感傾訴類文章進行量化分析。其樣本選取《楚天金報》“百味人生”8月份整月的報道51篇,隨機抽取上述時間段內《楚天都市報的》的“講述”40篇、《武漢晚報》的“百姓講述”30篇,總計121篇。具體情況見下表。
1.傾訴者的性別與職業(yè)
統(tǒng)計結果顯示,在這121位傾訴者中,男性傾訴者有39個,占傾訴者總數(shù)的32%;女性傾訴者有82個,占傾訴者總數(shù)的68%,數(shù)量明顯高于男性傾訴者,相應欄目具有“多愁善感”的女性氣質。 此外,自由職業(yè)者有48人,所占比例高達近40%。這說明此類欄目選取的大多數(shù)是一些職業(yè)層次較低人群的情感經歷。
2.傾訴內容
在對以上3份報紙121篇樣本文章進行量化分析后我們看到,在主題上媒體似乎十分偏愛報道婚外戀等不健康情感,而忠貞不渝的愛情、高尚的親情友情、奉獻社會之情幾乎沒有涉及,尤其是《楚天金報》,講述婚外情、第三者故事等的非健康型報道占了92%,并多以“╳╳出軌”、“╳╳發(fā)生婚外情”的面目出現(xiàn)。不管是標題還是正文都極具煽動性,各種婚外戀、雙角戀甚至多角戀似乎成為了一個被“消費”的話題,占了很大比例,感情糾葛極其復雜,充滿感官刺激的媚俗性內容,由此所體現(xiàn)出來的價值取向較為混亂,無怪乎學者們大多對這類欄目表示憂慮。
影響欄目價值取向的決定因素
傳播主體和接受主體是新聞傳播活動的發(fā)出者和行為者,新聞價值的創(chuàng)造、評價及實現(xiàn)是這兩個主體共同作用的結果。 因此,我們可以從新聞傳播者和受眾兩個方面來探究此類欄目價值取向出現(xiàn)誤區(qū)的原因。
1.新聞媒體的利益需求和競爭是其價值取向的根本出發(fā)點
傳媒產業(yè)化的發(fā)展,是情感傾訴類欄目傳播的驅動力。注意力經濟、受眾市場之間的爭奪是當代傳媒業(yè)發(fā)展的“關鍵詞”,媒體只有極力抓住受眾的注意力,將欄目的內容產品在市場上實現(xiàn)“二次售賣”才能獲利。第一次是將內容出售給讀者,讀者收獲意義和快感,報刊則收獲讀者的“注意力資源”;第二次是將讀者的注意力資源出售給廣告商,獲得生存所必需的廣告收入。這些都為情感傾訴類欄目的出現(xiàn)與擴張,提供了市場的需求和生存的空間。總之,此類欄目要真正走向成熟就必須接受市場競爭的洗禮,其新聞報道的價值尺度也就難免因為要迎合受眾而有所傾斜,出現(xiàn)一些誤區(qū)。
2.受眾的閱讀習慣和價值偏好客觀上促進了欄目價值取向的形成
筆者調查發(fā)現(xiàn),此類欄目的大多數(shù)讀者都是受過一定的教育、處于中等收入水平的女性,即我們所稱的都市白領,年齡多集中在20~45歲之間,往往工作節(jié)奏緊張,生存壓力較大,常有壓抑、煩躁等心理不穩(wěn)定情緒。而情感傾訴類欄目極具人情味、節(jié)奏輕快、通俗易懂,具有較強的娛樂功能,很適合受眾在工作之余閱讀,從而緩解他們的心理疲勞,獲得心理愉悅,這也是此類欄目大受歡迎的內在因素。另外,有些故事涉及情感隱私、不健康的情愛關系等話題,可謂刺激又好看,“滿足了轉型時期受眾對他人情感天然的好奇心和窺私欲,以及對自己的指認,對負面情緒是一種治療和釋放,同時給讀者以理性的思考”。基于此,情感傾訴類欄目從一開始就受到讀者的熱情追捧和持續(xù)關注,也影響著受眾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
正確把握價值取向,突出新聞價值
1.平衡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重視輿論導向功能
筆者認為,情感傾訴類欄目的價值取向應當是要獲得積極的宣傳效果,豐富受眾的精神生活,提高受眾的品位,以健康積極的情感鼓舞、引導受眾。在這里指出欄目報道的基本價值取向有待修正,并不是要給它戴上鐐銬,而是為了它長遠的發(fā)展,欄目本身必須嚴格自律。新聞媒體是社會的瞭望哨,肩負著沉重的社會責任,因此欄目在價值取向上不能唯經濟利益至上,而要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兼顧社會道德和社會效益,堅持報道的高格調、高品位,做到通俗而不低俗,真情而不煽情。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承擔起媒體應有的社會責任。
2.在業(yè)務實踐中努力打造優(yōu)勢效應
情感傾訴類欄目通過講述普通百姓的情感故事,反映普通人的情感及精神狀態(tài),一方面使得傾訴者獲得了心理上的平衡,求得了情感上的慰藉;另一方面,也滿足了受眾的消費需求,適合受眾通俗的欣賞水平。這些優(yōu)勢使得欄目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仍能有大量固定的讀者。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其中潛藏著的危機,即此類欄目過多地關注“邊緣情感”、“不健康情感”,這會對受眾產生潛移默化的負面影響。筆者認為,欄目的選題可以擴展到親情、友情這些更寬更深更有社會意義的層面,題材上也可以多增加健康積極真摯的內容,如反映幸福生活、謳歌人間真情、展示人性光芒、弘揚進取精神等等。既要考慮大眾的欣賞水平,又要以積極的、健康的情感故事來引導大眾,培養(yǎng)大眾健康向上的價值觀念。這樣,情感新聞的優(yōu)勢效應才能獲得長久的發(fā)揮。
3.提高欄目記者的職業(yè)素養(yǎng)
情感傾訴類欄目的特殊性,要求記者要有積極的人生觀,具備正確的婚姻觀、倫理觀、道德觀,同時也要有良好的品性和心理承受能力,只有這樣,記者才能夠在報道中真正做到客觀冷靜,客觀評價傾訴者的感情經歷,不摻入個人情感因素。因此,此類欄目的記者在新聞實踐中要牢固樹立起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自身素質修養(yǎng)。在加大欄目“情感投入”的同時,又要防止情感的變味、走形,杜絕庸俗、媚俗。更為重要的是,情感傾訴類欄目的記者要時刻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作為媒體人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倡導健康的婚姻倫理觀,要啟發(fā)受眾而不是一味地說教,更不是煽情,不僅要給受眾真摯的感受,也要給受眾人生的啟迪。只有這樣,情感傾訴類欄目才能給受眾制作出高品質的新聞作品。
參考文獻:
①杜駿飛:《網絡新聞學》,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年版
②張美蘭:《從女性情感傾訴到性別政治——都市報"情感傾訴"欄目的敘事話語分析》,華中師范大學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
③楊保軍:《新聞價值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④楊旭明:《大眾期刊中的私密話題傳播研究》,《長沙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
⑤鄧利平陳丙純:《遠離低俗,倡導崇高》,《當代傳播》,2004年第3期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