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信良
人類社會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美的追求。新聞報道能最直接、真實、迅速地反映社會生活,同文學藝術一樣也會給人以心靈的震撼與情感的陶冶。新聞報道的政策宣傳、輿論引導等功能決定了它在建設和諧社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新聞工作者應該站在時代的前沿,牢固樹立新聞精品意識,廣泛地拓展新聞報道的審美內涵,用其真去引領人,用其善去陶冶人,用其美去愉悅人,才能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中大顯身手,有所作為。
真:新聞報道美學追求的基礎
真是事物本身的自然狀況及其內在的客觀規(guī)律性,求真是新聞報道對社會發(fā)展本質規(guī)律的表現。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是衡量新聞報道有無價值和價值高低的重要準則。新聞報道必須作出對客觀事實的真實的反映,與客觀事實完全吻合。人們只有得到正確的信息,才能正確地認識客觀世界,了解周圍所發(fā)生的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更強調新聞的真實性,以此來反映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新聞報道對真的追求,不僅表現為對有利于社會進步的積極因素的肯定與宣傳,也應該對那些阻礙社會進步的因素予以批評,指出存在的問題,解決現實的矛盾。在新的歷史時期,新聞工作者應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不斷地打造出新聞精品。
綜觀一些優(yōu)秀的新聞報道或新聞欄目,無不以其報道的真實而彰顯魅力,它們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央視《新聞調查》欄目以探尋事實真相為己任,針砭時弊,在促進社會正義、和諧和進步方面發(fā)揮著積極作用。《索瑪花為什么這么紅》、《方永剛:真情傳播真理》等報道的作者用細膩的筆法、詳盡的事實描述,展示出典型人物豐滿的形象和精神風貌,宣傳了他們的思想。通過報道,公眾對他們有了深刻的印象、認識和理解,會更加尊重他們的付出,尊敬他們的人格,關愛他們的生命,促進社會的和諧。
當然,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新聞歪曲事實、混淆視聽,一些新聞工作者漠視他人的利益,造謠惑眾,或道聽途說,或斷章取義,或故意捏造,發(fā)表的一些歪曲事實的報道,嚴重誤導了受眾,增加了社會不和諧的因素。這嚴重違反了新聞報道客觀公正的原則,違背了新聞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既不能幫助受眾認清事實的真相,也不能促進社會的和諧,這些都是不可取的。
善:新聞報道美學追求的靈魂
善是人們在實踐中所追求的功利價值。新聞報道中的人文關懷就體現了善的價值,它關懷的是我們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體現了對所有生命的觀照和尊重。優(yōu)秀的新聞工作者應該高舉人文關懷的旗幟,在建設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環(huán)境中,當好信息的傳播者,成為人文關懷的具體實踐者,把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作為評判新聞宣傳報道成功與否的價值標準。面對新聞事件,更多地用心靈去寫作、用真情去報道,要有以人為本的情懷,并由此去觀察社會、反映現實、揭示本質,增強宣傳報道的感染力和影響力。中國青年報《冰點》將目光鎖定在普通人身上,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呼喚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在主流媒體中打起了“人文關懷”的大旗,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的反響。汶川大地震之后,各大媒體以崇高的道德感和嚴肅的責任感全方位地報道了災區(qū)救援情況,讓我們在悲傷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心靈的洗禮與震撼,通過媒體的報道,我們看到了在這場抗震救災工作中,偉大的中國人民演繹著一幕幕生與死、血與淚、團結友愛的真實故事。這些悲壯的真實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新聞報道應引人向善、歌頌生活,為實現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和諧與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然而,我們也應看到,一些新聞報道為了追求一時的效應,而漠視他人的感受甚至生命,為了一己私利,用重大災難、危機的當事人的悲痛來填充自己的時段與版面,這是不善的行為,是被讀者所排斥和否認的。
美:新聞報道內質與外形的統(tǒng)一
美是真與善的統(tǒng)一。新聞報道的求真至善就是美的表現。新聞對美的追求不僅是自身的需求,也是滿足人們對美的需要。新聞工作者應該是美的使者,在新聞實踐中要不斷地發(fā)現美、展示美。盡管新聞報道中蘊涵一定的政治傾向和宣傳色彩,但它作為精神產品,也要按照美的規(guī)律去創(chuàng)造。追求新聞的美,就要做到新聞報道本質與外形的統(tǒng)一,體現新聞報道的審美價值。
追求新聞報道的美,要求新聞報道內涵深刻,立意深遠。新聞工作者要善于捕捉那些帶有方向性,具有重大指導、教育和鼓舞作用的重要題材,選擇那些能夠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題材,精心篩選、確定最佳的報道角度,從中提煉出新穎而深邃的主題。消息《火車首次跨越“世界屋脊”》報道了火車穿越“世界屋脊”這一重大的歷史時刻,作品在報道通車這一事實的同時,又穿插了豐富的史料,增強了報道的歷史縱深感,揭示了“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有志氣、有信心、有能力不斷創(chuàng)造非凡的業(yè)績,有志氣、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這一深刻主題,實現了真與善的統(tǒng)一。
追求新聞報道的美,要求新聞形式新穎、表現靈活。新聞報道不僅要有美的內質,也要有美的表現形式,以此來增強新聞報道的宣傳價值與審美價值。新聞對其形式美的展示是多渠道的,可以借助準確傳神的文字符號、鮮活生動的圖片影像以及文學、影視的表現手法。追求新聞報道的形式美,要在語言上下工夫,作者要善于運用鮮明生動的語言描述事物。在消息《劉翔奪金 創(chuàng)造世界高欄史傳奇》中,作者以簡練傳神的白描語言記錄了劉翔在日本大阪世錦賽勇奪金牌的經典時刻,給讀者以很強的視覺沖擊。追求新聞報道的形式美還要在作品結構上有所創(chuàng)新,新聞報道的結構應該是形式多樣、不拘一格的。在大量的實踐中,新聞報道借鑒了散文、影視等表現手法而使其變得生動活潑。通訊《在大海中永生》,作者以大海為紐帶,運用復沓的手法詠嘆偉人鄧小平的離去,形成散文的格調和大氣而精美的藝術結構?!侗本┯袀€李素麗》則借鑒了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收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當下,構建和諧社會已經成為人們發(fā)自內心的一種吁求,新聞也成為人們精神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工作者應該在報道中高揚真善美的旗幟,鞭撻生活中的假丑惡現象,為創(chuàng)造人們精神家園的和諧傾盡自己的力量,為和諧社會的構建而不懈地努力。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大學教育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