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伊萬
最近上映的電影《澳大利亞》(Australia)以20世紀40年代的澳大利亞為背景,向觀眾展示了一個充滿著新奇與壯觀、交織著浪漫與冒險的遙遠國度。然而即使是這塊跟其他大陸相隔離的化外之地,最終也沒能躲過戰(zhàn)火的侵襲。首當其沖的,便是影片中遭到日本飛機狂轟濫炸的沿海重鎮(zhèn)——達爾文港,而那也被視作澳大利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戰(zhàn)云逼近
澳大利亞自1788年起被英國占為殖民地,20世紀后逐漸取得獨立地位,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都站在英美盟國一方。達爾文市位于澳大利亞西北海岸,是北領地的首府,得名于英國生物學家、《物種起源》的作者查爾斯-達爾文,1839年他乘船考察南太平洋時,船長以他的名字命名此地。達爾文與現屬于印度尼西亞的帝汶島僅一海之隔,由于距離亞洲較近,這里很快發(fā)展為知名的進出口海港,后來也成為澳大利亞重要的軍事基地之一。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與此同時,日軍也對馬來半島和菲律賓群島發(fā)起進攻,繼而又入侵當時的荷屬東印度群島,不久就占領了從緬甸到新幾內亞在內的廣大地區(qū)。在日軍的迅猛攻勢面前,英國、美國、荷蘭等同盟國的軍隊丟城失地、節(jié)節(jié)敗退,西南太平洋上似乎只剩下澳大利亞能作為最后的防線。在此狀態(tài)下,建有??哲娀氐倪_爾文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成為盟軍部隊的集結地、作戰(zhàn)物資的中轉站和阻擋日軍南下的支撐點,自然也會被日軍統(tǒng)帥部視作急欲拔除的眼中釘。
然而,面對迫在眉睫的危險,駐守達爾文的澳大利亞軍隊并沒有及時加強防御。高級指揮官認為日軍戰(zhàn)線過長,兵力分散,不會再勞師遠征澳大利亞本土。即使是到1942年1至2月間,日軍相繼在所羅門群島和新幾內亞島登陸,炸彈已經落在與澳大利亞隔海相望的莫爾茲比港里,也沒能促使澳軍指揮官改變原來的判斷。2月16日,一支盟軍船隊從達爾文駛向帝汶島,途中遭到日本飛機的攻擊而被迫折返,預示達爾文很快就會處于日本轟炸機的航程內。但這一明白無誤的前兆仍然沒有引起重視,達爾文失去了進入全面戒備的最后機會。
突遭襲擊
其實,日軍內部對是否攻占澳大利亞也存在爭議。當時正轉向南線作戰(zhàn)的日本聯合艦隊擔心同盟國以澳大利亞西北岸地區(qū)為依托。阻礙日軍占領整個荷屬東印度群島,因此主張對達爾文港發(fā)動兩棲進攻,但日本陸軍以提供額外的運輸和補給都很困難為由,不愿抽調有限的兵力進行遠征。不過為消除這一心腹之患,經過空中偵察后,利用航空母艦的空中力量對達爾文實施毀滅性的打擊就成為折中的選擇。
2月19日清晨,由南云忠一海軍中將率領的作戰(zhàn)艦隊抵達帝汶海海域,其中就有“赤城”、“加賀”、“飛龍”和“蒼龍”四艘大型航空母艦以及其他十多艘戰(zhàn)艦。8時45分,81架中島九七式水平轟炸機、71架愛知九九武俯沖轟炸機和36架三菱“零”式戰(zhàn)斗機從航母上起飛,總共188架艦載機由曾參加過偷襲珍珠港的淵田美津雄海軍中佐帶隊向目標撲去。大約半小時后,身處達爾文外圍巴瑟斯特島上的一位神父發(fā)現了這支陣形嚴整的空中大軍,他急忙發(fā)出“來歷不明的大量飛機正從西北方飛過我們”的信息。在9時37分之前,達爾文的通訊站至少收到過兩次這樣的無線電報告,但當時正好有一隊盟軍飛機也在附近空域,結果就像在珍珠港曾經發(fā)生過的失誤一樣,澳軍值班軍官想當然地認為那不過是同一批飛機。最后的警告被忽略掉,珍珠港的一幕再度上演。
最早受到攻擊的倒不是達爾文的地面目標。而是在巴瑟斯特島附近一架美國海軍的PBY“卡塔琳娜”水上巡邏機,被“零”式戰(zhàn)斗機追擊后追降到海面。機上乘員被經過的貨船救起,然而貨船后來也被擊沉,幸存者來不及給港口報信,只能自行逃生。9時58分,第一顆投下的日本炸彈震動了整個達爾文港區(qū)。在“零”式戰(zhàn)斗機的掩護下,各轟炸機隊分頭對停泊在港灣的40多艘各型船只、港口碼頭、空軍基地、民用機場和市區(qū)的重要設施展開猛烈攻擊。
此時,達爾文駐有15000人的軍隊,但防空力量少得可憐。唯一一座雷達站還沒有投入運作,地面部隊連大口徑的高射炮都沒有。而皇家澳大利亞空軍的主力都被派到歐洲,北非和中東協助英軍作戰(zhàn),留駐在達爾文的只有美國陸軍航空隊第33驅逐機中隊的11架P-40E戰(zhàn)斗機。再加上澳空軍5架不堪使用的“維勒威”教練機和6架“亨德森”轟炸機。當天早上,美軍的P-40編隊原本要前往帝汶島,但因天氣不佳返航,正是他們影響了地面人員對來襲敵機的判斷。就在其他飛機都已著陸,還有5架P-40留在空中巡邏時,日本機群突然殺到。短暫的混戰(zhàn)中,猝不及防的美機被擊落4架,只有羅伯特·奧斯特雷切爾中尉在打掉兩架九九式俯沖轟炸機后還能駕駛受傷的座機返回基地。而試圖從地面起飛迎敵的另6架P-40可沒那么走運,沒能取得任何戰(zhàn)果就相繼墜落了。
盡管地面和軍艦上有不少盟軍官兵用各種武器奮起反擊,但在消除了空中威脅后,日本飛機就更為肆無忌憚了。達爾文港內的船只,附近的機場和油庫,還有市區(qū)的主要建筑都冒起了烈焰和濃煙。轟炸和掃射持續(xù)到10時40分,龐大的日本艦載機編隊才飛離被炸得一片狼藉的達爾文。不過這還沒完,不等當地守軍和居民緩過神來,正午時分又一輪空襲開始了。這回光臨的是由27架三菱一式和27架三菱九六式組成的陸基轟炸機編隊,分別來自剛被日軍占領的肯達里島和安汶島。第二波攻擊持續(xù)了20多分鐘,把炸彈傾瀉在達爾文的空軍基地、機場跑道和飛機庫后,幾乎毫發(fā)無傷的日本轟炸機也順利地完成了預定任務。
支撐到底
兩波空襲結束后,在達爾文港口內外共有10艘艦船沉沒或擱淺,包括美國海軍驅逐艦“皮爾里”號、美國陸軍運兵船“梅格斯”號、兩艘被征用的澳大利亞客輪、一艘澳大利亞海軍巡邏船和其他民用船只,另有25艘船只遭到重創(chuàng),連一般涂有紅十字標志的醫(yī)療船也是傷痕累累。盟軍被摧毀的飛機有美國陸軍航空隊的11架P-40E和一架LB-30A轟炸機、美國海軍的3架PBY“卡塔琳娜”水上飛機,以及澳大利亞空軍的一架“維勒威”教練機和6架“亨德森”轟炸機。根據官方統(tǒng)計,連同軍人和平民在內。達爾文當天共有243人死亡,超過400人受傷,其中200多人重傷。相比之下,襲擊者僅僅付出了損失4架飛機的代價。
雖然2月19日的這次空襲行動后來被稱為“澳大利亞的珍珠港事件”,但單純從軍事的角度看,動用4艘航母的大批艦載機和陸基轟炸機來對付??辗烙α慷己鼙∪醯倪_爾文實屬。掄大錘砸雞蛋”,取得的直接戰(zhàn)果也難以跟珍珠港之役相提并論。不過這次突然襲擊還是達到了日軍的作戰(zhàn)企圖,給達爾文造成嚴重的破壞。碼頭和倉庫幾乎全毀。港口陷于癱瘓,短期內無法恢復,迫使盟軍把補給基地轉移到距離亞洲更遠的其他海港。此外,轟炸還毀壞了達爾文市區(qū)的大多數基礎設施,加上日軍即將登陸的傳言不脛而走,導致居民在驚恐中紛紛外逃,連駐軍也一度出現指揮混亂的狀況。
事實上,日本地面部隊從未像電影中表現的那樣踏上過澳大利亞本土或沿海島嶼,是一起突發(fā)事件讓澳大利亞免遭入侵的命運。4月18日,杜立特中校率領16架B-25轟炸機從美國航母上起飛,對日本東京進行了報復性的突襲。這使日軍統(tǒng)帥部大受刺激,決心集中力量盡快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作戰(zhàn)重心因此東移。隨著參與轟炸珍珠港和達爾文的4艘日本航母在中途島戰(zhàn)役中葬身海底,日軍已無力再度南侵。不過為了削弱澳大利亞作為盟軍反攻基地的潛力,動搖當地軍民的士氣,日本飛機對澳大利亞西北部地區(qū)的空襲一直持續(xù)到1943年11月。達爾文仍被列為重點打擊目標,其間經歷過60多次轟炸,但規(guī)模都不如第一次。而盟軍也在不斷加強該地區(qū)的防空力量,最終消除了日機的威脅。保住了這塊日后展開反攻的跳板。
如同珍珠港事件對于美國人那樣,達爾文被炸也讓澳大利亞人刻骨銘心,畢竟這是他們在本土所遭受的第一次也是最猛烈的一次外來攻擊。后來當地政府在達爾文市內修建了紀念碑,每年的2月19日9時58分這里都會舉行紀念活動,提醒后人勿忘戰(zhàn)爭帶來的慘痛教訓。
責任編輯偉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