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群英
王先生,65歲,一年半前被查出患晚期肺癌,先后進行過4次化療。然而遺憾的是,盡管化療時惡心、嘔吐等反應很大,但化療效果并不理想,肺部腫塊仍在不斷增大,后經(jīng)醫(yī)生推薦采用靶向治療。沒想到一個月后復查CT,肺部腫塊縮小了大半……
肺癌是全球最常見的癌癥之一,每年有120萬新增病例,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約占80%。由于近70%的肺癌患者確診時為晚期,失去了手術或放射治療機會,惟有選擇化療或中醫(yī)藥治療。而化療一旦失敗,患者往往選擇放棄治療。
與其他治療肺癌的方法相比,靶向藥物治療最顯著的優(yōu)勢就是能夠準確打擊癌細胞而又不傷害正常的細胞。它就像高精準的導彈一樣,會瞄準靶點(腫瘤細胞特有的信號傳導通路或新生血管等),直接消滅癌細胞,一般不會誤傷機體正常的細胞。相比傳統(tǒng)放化療常見的藥物毒副作用,靶向治療可延緩咳嗽、呼吸困難、疼痛等肺癌相關癥狀的惡化,同時又避免了傳統(tǒng)化療導致的白細胞下降、惡心、嘔吐等強烈的副作用。每天口服1次,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目前,國內(nèi)已上市的肺癌分子靶向治療藥物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抗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藥物,如重組人血管內(nèi)皮抑制素。臨床主要與化療聯(lián)合使用;另一類是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藥物,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臨床主要用于化療失敗后的二線治療。
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亞洲肺癌患者靶向治療的一年生存率高達60%?,F(xiàn)已有多項臨床試驗證明,靶向治療能夠顯著延長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命,特別是亞洲患者,更能從這樣的藥物治療中獲益。
作為一類新的治療方法,分子靶向治療的獨特療效和安全性好的優(yōu)勢,給晚期肺癌患者帶來了巨大的希望。當然,靶向治療雖有獨特的優(yōu)勢,但并未完全取代傳統(tǒng)化療,而靶向治療也有其特定的適應人群,主要是用于一線治療失敗者的二、三線治療。此外,高齡以及一些體質(zhì)比較差、不適合化療或不愿意接受化療的人,也可施行靶向治療。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呼吸科每周四下午有肺癌靶向治療專科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