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語文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其實,師生在課堂上的交流也是一種口語交際,語文課本身就能訓練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所以落實口語交際訓練,首先應立足于課堂。具體說來,要把握好三個“結合”。
一.讀說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備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痹陂喿x教學中,教師應把思考、表述的時間還給學生。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教師設計提問時應充分預留學生表達自己意見的時間,逐步引導學生把書本上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意見或作為證明自己觀點的依據(jù)表述出來。例如:教學《公輸盤》一文中,學生怎么理解墨子的偉大形象呢?在充分閱讀、思考的基礎上,教師可讓學生談談“墨子如何用巧妙、鋒利的言辭折服公輸盤和楚王的?”“從墨子的言行分析,你感受到墨子是個怎樣的人?”“為何這樣感受?”讓學生談出感受的依據(jù),加深對語言文字的體會。通過交流,學生主動感受課文內容,用說體會代替了教師的分析,這樣以學生為主體,以讀和讀后交流為主要教學形式,既突破了重難點,又發(fā)展了學生的讀書能力和說話能力。
二.聽說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景中進行?!泵總€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維。所以,教師除了自己在課堂內評價學生的表述外,還要引導學生認真評價別人的發(fā)言,并學會補充闡述自己的意見。這樣便將“聽”和“說”有機地結合起來了。我們還可以在課內開展豐富多彩的口語交際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在玩中受益。例如:將對話生動的課文改編成課本劇,讓學生分角色表演;在參觀后談體會交流;組織演講比賽、辯論賽等。例如我曾在課堂上舉行過一次主題為“美是客觀存在的,還是主觀感覺”的辯論賽。我先根據(jù)學生的觀點,將其分為甲方、乙方二組。我只是站在臺上充當了主持和觀眾的角色。結果,學生雙方暢所欲言,據(jù)理力爭,氣氛既嚴肅又活躍。那次辯論賽開得相當成功,且不論最后誰輸誰贏,主要是學生們在其中通過雙方聽與說的互動,不知不覺地提高了聽說能力和口語交際水平,同時又培養(yǎng)了口語交際的興趣,增添了與人交往的勇氣,對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大有益處。
三.說寫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表述的過程?!比欢?從語言教學來看,“說”應是“寫”的先導,“寫”的基礎。能夠形成口頭語言了,證明思維已基本成熟,再用文字表述出來,則是文字替換與熟練運用的問題。這樣循序漸進的過程才是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才是科學的。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往往直接要求學生寫具體,寫得有條理,但對學生思維形成的過程缺乏引導,而“說”正好能彌補這方面的不足。說不清楚,如何寫得明白?教師如果不通過學生的說來了解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思維,而是直接讓學生成文后,再加以評述,則易形成兩種思維無法溝通或教師思維強加于學生思維之上的局面。例如我在指導競賽作文《我們如何去北京》時,就用了一節(jié)課讓學生發(fā)散思維暢談感想。學生們有的說如何發(fā)明一種高科技交通工具去北京;有的說如何好好學習考上清華北大后去北京……直到他們說得有條不紊后,才開始讓其作文,結果效果甚佳。所以教師進行作文指導不能單停留在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上,應先指導學生圍繞題意“說”清楚,“說”具體,將“說”和“寫”有機結合。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能力、聽說能力都會得到發(fā)展。同時,學生通過口語交流,思維在碰撞,智慧的火花在閃現(xiàn),切實提高了作文能力。因此,語文教學“重寫”也不能“輕說”,尤其作文教學,要想“寫”好,先得“說”好。
教師在學生的口語交際訓練中,只要先立足于課堂,把握以上三個“結合”,充分利用教材,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運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學生的口語交際就會再上一個層面。
劉世坤,教師,現(xiàn)居湖北漢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