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教育全面發(fā)展的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內(nèi)容,它不僅需要科學的管理制度,更需要人文教育,語文學科對培養(yǎng)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我認為:語文老師應當充當?shù)掠虒W的先鋒。
一.語文教材思想道德教育的內(nèi)容面積廣大,語文教師肩負著德育教育的重任。
語文教材具有“文以載道”特點,所以它決定了初中語文教材的課文總是承載了大量的思想內(nèi)容和品德修養(yǎng)。因此,德育教學在語文科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現(xiàn)在的語文教材內(nèi)容,不管是小說、詩歌、散文還是古代文言文,都體現(xiàn)了“文因道存,道以文顯”這個特點。古代的杜甫的詩歌憂國憂民,蘇軾的詩文胸懷寬闊,范仲淹的“不以物喜”“先憂后樂”;現(xiàn)代的魯迅《故鄉(xiāng)》中“希望是無所謂有”“正如地上的路”,朱自清《背影》中的“父愛子眷眷之心和子愛父的拳拳之心”,楊絳《老王》中的“有幸之人關愛不幸之人”;當代余秋雨《信客》中的“信”,《散步》中的“責任”,《斑羚飛渡》甘愿做墊腳石的奉獻以及團隊精神;國外的《最后一課》中小弗朗士的愛祖國的語言的行動,“于勒叔叔”中的“六親不認”反面思想等等。語文教材已經(jīng)有把“德、道”擺在首位的特性,那我們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就不能把思想內(nèi)容和語文形式(即道與文)分割地教學,應該立足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祖國文化的思想情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思想品德教育,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愛美情趣,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品德。
這樣,語文老師在自己的“傳道授業(yè)解惑”中,應當有意識地充當“德育”老師,自覺地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在學校教育工作中自覺做德育教學的先鋒者。
二.初中學生身心處于特殊年齡層次,語文教師是“身正為范”的德育標本。
韓愈說得好:“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我們語文教師應該是“身正為范”的德育標本。
語文教師跟其他的學科教師不同,他有自身的特殊性質。理科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注重探究事物的結果;政治教師以理論性內(nèi)容教導學生高尚政治思想;而語文教師注重學習的積累,情感的培養(yǎng),從文章中滲透德育思想,達到一種境界。初中生心理特征一般表現(xiàn)為具有相對獨立的個性心理,具有初步的價值觀念,能分辨一般的是非美丑。但在自覺、完整等方面與社會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由于他們可塑性很強,語文課的思想教育以及教育者就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語文教師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才能塑造學生美好的“人格”。
中學生的心理身心的特點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情感與道德觀念成長為出發(fā)點,教師以身垂范,為人師表,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只有以平等的心態(tài)與學生同學習,同感受,同思考,同共鳴,才能使學生進入善學、善思、善德的學習境界。有人說“學生身上有老師的影子”,我認為“學生身上有語文老師的影子”。語文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有著重要影響。語文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隨意性、惰性、輕率,都會給學生造成不良的、甚至終生洗涮不了的影響。
語文教師不僅要提高自身知識水平,更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提高自己對課文道德、情感主題的品位的評價水平。只有教師自己從課文中受到了感動,才能把課文中的情感傳遞給學生。只有教師自己向往文章中的精神境界,才能使學生確立學習和仿效的決心,才能使語文教學在學生的身心成長過程中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
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發(fā)揮德育功能,只有做德育的先鋒者,才能達到目的。
語文教師應該是是探究德育教學的先鋒者。在深入理解、鉆研教材時對其體現(xiàn)出的思想與情感內(nèi)涵保持激情,常以高度的工作熱情、深厚的才識與高超的教學藝術精心地設計教學,在教學中尋找德育和智育的最佳結合點,啟動學生的內(nèi)在學習動力,實現(xiàn)學生思想和情感的升華,使語文課堂教學的智能訓練、德育教育、美感熏陶、行為的修正等方面融為一體,順理成章,抓住良機,讓學生自覺的反省,德育教育水到渠成,從而提高學生的自身品德。這樣語文教師才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我們語文教師的教學才算成功。
陳萬宏,教師,現(xiàn)居湖南瀏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