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 璞
母親的愛護,許多細微曲折處是說不完、也無法全捕捉到的。也就是有這些細微曲折才形成一個家。這個家處處都是活的,每一寸墻壁,每一寸窗簾都是活的。小學時曾以“我的家庭”為題作文。我寫出這樣的警句:“一個家,沒有母親是不行的。母親是春天,是太陽。至于有沒有父親,不很重要。”作業(yè)在開家長會時展覽,父親去看了?;貋硐蚰赣H描述,對自己的地位似并不在意,以后也并不努力增加自己的重要性,只顧沉浸在他的哲學世界中。
在父母那時代,先生專心做學問,太太操勞家務(wù),使先生無后顧之憂,是常見的。不過父母親特別典型。他們真像一個人分成兩半,一半主做學問,一半主理家事,左右合契,毫發(fā)無間。應(yīng)該說,他們完成了上帝的愿望。
母親對父親的關(guān)心真是無微不至,父親對母親的依賴也是到了極點。我們的堂姑父張岱年先生說:“馮先生做學問的條件沒有人比得上。馮先生一輩子沒有買過菜。”在昆明時一次父親患斑疹傷寒,這是當時西南聯(lián)大一位校醫(yī)鄭大夫經(jīng)常診斷出的病。治法是不吃飯,只喝流質(zhì),每小時一次,幾天后改食半流質(zhì)。母親用里脊肉和豬肝做湯,自己搟面條,搟薄切細,下在湯里。有人見了說,就是吃馮太太做的飯,病也會好的。
賞析:母親在我們的印象中總是忙忙碌碌,嘮嘮叨叨,母親做的事總是瑣屑細碎的。在宗璞點點滴滴的描寫中,一針一線,一衣一食,都顯得溫暖綿長。宗璞善于捕捉細節(jié),因此她能勾勒出日常中最真實的母親。沒有轟轟烈烈的場面,沒有驚天動地的事件,母親的愛就如涓涓細流,溫暖了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讓我們也像宗璞一樣記住那些細節(jié)、那些片段吧,留予他年說夢痕,一花一木耐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