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偉 薩 蘇
發(fā)生在新疆烏魯木齊的“7·5事件”令人震驚,許多人指出,事件背后的“疆獨”背景與海外淵源深厚,而幾日來大部分西方媒體實實在在地成了“疆獨”分子謬論的傳聲筒。從歷史看,不少西方國家長期以來染指新疆,扶植分裂勢力,給當地帶來了災難。
扶植阿古柏偽政權
19世紀中葉,英國在完成了對印度的吞并后,將目光投向了中國西北邊陲。從1865年起,英印殖民當局開始派人潛入新疆。
1867年,中亞古國浩罕軍官阿古柏在喀什竊土自立,隨后,同英印當局進行勾結。1868年,英屬印度康格拉茶園主羅伯特·沙敖專程趕到喀什,與阿古柏進一步勾結。在沙敖的暗中活動之下,英印方面向阿古柏政權贈送了大批武器和彈藥。1870年,阿古柏率部攻占烏魯木齊等地,幾乎占領新疆全境。
當時,阿古柏除了拉攏英國外,還投靠了沙俄和土耳其。為了排擠俄國勢力,英國加強對阿古柏的援助,使阿古柏越來越依賴它。英國通過已淪為其附庸的土耳其蘇丹,派人去喀什,以土耳其蘇丹的名義封阿古柏為天山南路一帶的“米拉胡爾巴什”(意為統(tǒng)治者)。1873年秋,英印政府派道格拉斯·弗賽斯為全權使節(jié),帶著維多利亞女王給阿古柏的信和大批槍支彈藥,率領一支300人隊伍來到喀什。次年春,英國人與阿古柏簽訂條約,獲得在喀什設立領事、通商、駐使等特權。隨后,阿古柏秘密派代表分別前往倫敦和印度,英印方面則以沙敖為常駐喀什的正式代表。
與阿古柏簽訂協(xié)議之后,英國人得隴望蜀,要向阿古柏偽政權派駐“大使”級代表與“領事”級商務代辦。結果引得俄國人趕忙跑來,“利益均沾”,也與阿古柏簽訂了一個類似條約,在新疆享受特權。
有了英國人撐腰,阿古柏公然威嚇清政府,要求“獨立”。1877年9月,忍無可忍的清廷駐英公使郭嵩燾專門照會英國外交部,要求英國政府從喀什召回沙敖。此時,隨著左宗棠進軍新疆,英國人操縱阿古柏的計劃泡湯了。
作亂幾十年的領事館
扶植阿古柏失敗后,英國人并未放棄在新疆的間諜活動。1911年,英國駐喀什領事館升格為總領事館,馬繼業(yè)成為首任總領事。馬繼業(yè),中英混血兒,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較深的認識。到任之后,他通過在喀什設立免費醫(yī)療機構,與當地官員共商抗俄之策,并為他們提供情報等手段,編織起了自己的關系網。
1912年,借喀什地區(qū)哥老會起事之機,英國擅自將領事館的衛(wèi)隊從30多人增加到百余人。隨后,馬繼業(yè)借口保護英方信使郵站,竟然無視中國主權,派英軍強行進駐色勒庫爾邊卡。1913年,英國政府授予馬繼業(yè)爵士頭銜,其地位甚至超過了駐京的英國公使朱爾典。同年,馬繼業(yè)簽署命令,仿效沙俄領事館的辦法,在南疆地區(qū)非法登記“英僑”達615人,后來又在北疆誘人 “入籍”。一時間“僑民”數量大增,狐假虎威,盡享特權,很多人淪為英國的間諜工具。
在馬繼業(yè)的操縱下,大量西方“考古學家”進入新疆,在絲綢之路上掀起了一股規(guī)模甚大的掠奪、盜取文物的狂潮。盜取敦煌藏經洞文獻的重要人物斯坦因之所以能夠接連三次進入新疆“考察”,并將劫掠文物運送出境,靠的就是馬繼業(yè)。1912年11月,斯坦因籌備第三次入疆時,北洋政府拒發(fā)護照,馬繼業(yè)居然不顧中國政府的命令,經喀什觀察使張應選認可,為斯坦因越權辦理了簽證。
1933年,南疆地區(qū)接連發(fā)生兩起大規(guī)模叛亂。以沙比提大毛拉等為首的一小撮民族分裂主義分子,在喀什成立了所謂“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偽政權。叛亂爆發(fā)之前,英印當局向喀什派出大批間諜,進行民族分裂活動。英國駐喀什總領館則是這些間諜人員的大本營。這一年,從蘇聯(lián)越獄的柯爾克孜族人艾山·玉素莆等人越境入疆,旋即被英國人招募,充任“東突”的總司令和秘書長。
在這場騷亂中,英國付出了5l萬盧比宣傳經費,英印政府還通過駐喀什總領館,向沙比提大毛拉的武裝提供了一萬支各類槍械,并派出200名印度士兵做軍事顧問。“東突”分裂政權被剿滅之后,英國人又支持“東突”余孽穆罕默德·伊敏在和田稱王,建立了又一個分裂政權“伊斯蘭教王國”。由于遭到新疆各族人民的強烈反對,這個“伊斯蘭教王國”很快土崩瓦解。
英國派駐喀什的歷任領事多是軍人和所謂“中國通”,其中斯密士和支樂德本身就是職業(yè)間諜,1946年擔任最后一任英國駐喀什領事的薛普頓更是英國諜報機構的老手。從領事館建立到1948年領事館撤銷的幾十年中,英國積極推行對新疆的滲透擴張政策,干涉新疆內政,挑撥新疆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統(tǒng)屬關系,是20世紀前期新疆局勢混亂的一個重要根源。
美國間諜在新疆
二戰(zhàn)結束前后,美國人開始將目光瞄向新疆。他們認為,自己對這片廣袤而蘊涵豐富戰(zhàn)略資源、并與蘇聯(lián)有密切關系的地區(qū)缺乏了解。1943年,美國以蘇聯(lián)對新疆有領土野心為借口,在迪化(今烏魯木齊)設立領事館。1946年年底,美國國務院派包懋勛前往擔任第三任領事。
包懋勛是美國培養(yǎng)多年的間諜能手,早年曾在中國當過傳教士,會說些半吊子的中國話,對中國的社會情形有相當的了解。他在新疆的間諜活動主要針對蘇聯(lián),搜集有關蘇聯(lián)特別是原子彈的情報。
除搜集情報外,包懋勛還積極拉攏有反蘇反共傾向的新疆上層人物:曾經擔任新疆省政府主席的麥斯武德、哈密行政專員堯樂博斯、阿山行政專員烏斯?jié)M、回族大阿訇馬良駿、塔城蒙古族女王喬嘉甫……包懋勛一方面爭取這些人在政治上投靠美國,另一方面通過他們了解新疆各民族以及周邊的情況。包懋勛回國述職后,副領事馬克南主持領館工作。
1947年6月,中、蒙邊界北塔山地區(qū)爆發(fā)武裝沖突。美國人馬上利用該事件進行反蘇活動。在烏斯?jié)M的陪同下,馬克南親赴北塔山最高峰視察,并繪制地圖。他不僅親自指揮增加兵力、修建道路,企圖擴大戰(zhàn)爭,還組織美國新聞記者赴北塔山考察,大肆渲染“蘇聯(lián)侵略北塔山”,甚至偽造當地人民控訴書,混淆視聽,大肆挑撥中蘇關系。1948年6月,在馬克南的暗中操縱之下,烏斯?jié)M在迪化組織了“反蘇、反共、反三區(qū)革命委員會”,并乘機進攻阿山。
1949年8月初,美領事館召集在迪化的各路反共勢力,在迪化東郊水磨溝開會,制定“獨立建國”行動預案,決定由進入新疆的國民黨殘部葉成、馬呈祥等人死守新疆,在迪化成立“國家政府”,由麥斯武德任主席,伊敏和堯樂博斯任副主席,葉成和烏斯?jié)M分任國防軍正副總司令,還設計了白底配14條紅色彩條、中間嵌星月的“國旗”。考慮到葉成有可能發(fā)生動搖,美國人又準備了另一套方案:如果迪化的情況不允許,則在和田成立“政府”,由伊敏任主席,堯樂博斯任副主席,烏斯?jié)M任國防軍總司令。
在會上,美國人還指示,無論發(fā)生什么情況,堯樂博斯都必須堅守哈密,和烏斯?jié)M合力抗擊解放軍西進。而此時,解放軍在西北戰(zhàn)場連獲大捷,殲滅國民黨在西北的主力部隊胡宗南、馬步芳所部,解放了青海西寧,向河西走廊挺進。
美國策劃建立“伊斯蘭共和國”的陰謀流產后,轉而妄圖憑借大漠戈壁、冰山險峰阻擋解放軍西進。新疆和平解放前夕,馬克南還指示逃竄到新疆的國民黨殘部馬呈祥等人做困獸之斗。而當人民解放軍進駐迪化之后卻發(fā)現,曾經車水馬龍的美國領事館,早已人去樓空。而在美國領事館的庫房和密室中,卻發(fā)現了大批軍用品及通訊器材。
根據烏斯?jié)M被捕后的供詞,馬克南曾對他說:“你和賈尼木汗等人可同我到美國去,讓你們參加聯(lián)合國大會,提出新疆的哈族問題,美國是贊成這樣做的,不過需要你們去作證明?!?/p>
馬克南沒能逃脫命運對他的懲罰,他本打算由西藏逃往印度,然而由于他和他的兩名白俄同伙語言不通,1950年4月29日,當他高興地走向前來“迎接”他的藏軍時,卻被不明情況的藏軍士兵一槍斃命。
列強難脫干系
今天“東突運動”的種子是列強們共同埋下的。除英、美、沙俄外,日本、德國以及土耳其也脫不了干系。
德國早在一戰(zhàn)就對新疆感興趣,二戰(zhàn)前更積極資助“疆獨”分子,由于與英國為敵,德國希望通過挑唆“疆獨”,從側翼威脅印度和中東的英國領地。許多“疆獨”組織的總部都設在柏林。
奧斯曼土耳其在20世紀初積極鼓吹“泛突厥主義”,土耳其的宗教人士和教師大量滲入新疆,灌輸“疆獨”和“泛突厥思想”,影響深遠。
日本侵占中國東北后,對有關“東突”的消息十分重視,下令周邊日本使領館大量收集情報。由于日本此時已經開始謀求侵犯被稱為“蒙疆”的內蒙地區(qū),控制新疆顯然可以作為“蒙疆”地區(qū)的屏障和下一個侵略跳板。日本甚至收留了奧斯曼帝國末代蘇丹阿卜杜爾·海米德二世之子,計劃讓他出任“獨立王國”的首腦。因此,在所謂的“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覆滅之后,“東突”分子紛紛外逃之際,日本政府卻要求駐外官員積極與他們建立聯(lián)系?!皷|突”的精神領袖伊敏就是日本駐阿富汗領事館的??停髴L問日本。日本的報刊也不斷出現關于新疆的造勢文章,鼓吹日本應以防止赤化為由介入新疆事務。
日本還在北京西單(后改到呼和浩特)開設“竹內公館”,專門容留“東突”人員。表面上是進行維吾爾文化的研究,實際意圖則是“維持華北,就必須維持其鄰接的內蒙,維持內蒙,就必須對新疆有所控制”(東京外國語大學研究員菅原純目語)。只不過,1939年以后,日本集中精力于太平洋方面,無暇顧及新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