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怡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常將網站和網站營運者這兩個概念混用,以網站來代指網站的營運者,法律也默許了這種使用。但是仍然應該注意到,二者是不同的,特別是在訴訟主體的確定上,找到了侵權網站不代表找到了網站的營運者。
關鍵詞網站侵權域名識別網站營運者
中圖分類號:D92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2-158-02
網站以其豐富的界面?zhèn)鬟f了數字化的信息,然而網站本身并不具有民商事主體資格,網站是網站經營者的產品和工具,一定程度上類似于經營場所。正如民事訴訟主體是企業(yè)法人而不是企業(yè)的經營場所一樣,網絡糾紛訴訟主體是網站的經營者而不是網站本身。網絡用戶與網站發(fā)生的各種聯系實際上都是同網站經營者發(fā)生的聯系,有網站經營者承擔相關的責任。
如何確定網站的營運者?
一、以域名確定侵權主體
網站的營運者在網絡活動中有自身獨有的識別標志和包裝形象,包括網址、域名、網站、網頁、個人網頁和電子郵箱等以及傳統(tǒng)的商業(yè)標記,如商號、商業(yè)外觀、商品包裝、公開形象等。
通常,一個網站中會同時包含三種識別性的標志:域名、站名、營運者的名稱。大多數情況下,網站的營運者為了在虛擬的世界實現交易等目的,會在制作網站中注意使這三個名稱具有某種意義上的聯系。
網站名稱并不是域名,而是網站的制作者用來命名網站所起的一個名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網站的名稱有類似于商標或者企業(yè)名稱的功能,可以標識運營者所提供的獨特商品和服務。
網站營運者的名稱是設立運營網站的法人名稱或者自然人的姓名。對于法人通常是其在工商登記部門登記的名稱;對于自然人,通常是其戶籍登記簿上的姓名。
通過網站的名稱可以確定營運者嗎?
首先,網站的名稱既然是網站的制作者或者說是營運者所起的一個名稱,難免帶有任意性,并且在現實生活種一個網站可能同時具有幾個名稱。因此網站的名稱和網站的營運者并不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用戶和網民很多時候不能將眾多的網站名稱聯系或歸屬于同一經營者。其次,網站的設立人眾多,讓人難于判斷誰是承擔網絡糾紛民事責任的營運者。最后,當前的網絡民事法律關系基本處于自由市場狀態(tài),缺乏系統(tǒng)有效的法律機制加以調節(jié),網站本身提供的信息也沒有公示的規(guī)范。因而,對于很多網站,用戶很難從其簡介說明中判斷其營運者。網站頁面上所顯示的各種名稱,有些是歸屬于一個經營者的,而另一些卻屬于其他的主體。而且網站營運者的變換同樣缺乏公示機制,營運者隨意變更,甚至消失無影的情況大量存在。甚至對于某些已經進行了備案登記的網站,其電子標識顯示的信息也往往同實際狀況不同。
鑒于網站的名稱的隨意性、不穩(wěn)定性、不對應性,以及網站營運者的缺乏公示性,通過網站的名稱來確定網絡糾紛民事責任主體在實際操作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互聯網在區(qū)分與之相連的網絡和主機時,采用了一種唯一通用的地址模式:IP地址。由于IP 地址用二進制數字表示,每個IP地址長度為32比特,所以使用和記憶都很不方便,人們又發(fā)明了一種字符型的地址表示方式——域名,與數字型的IP 地址一一對應,來方便用戶訪問因特網的站點。域名是易記憶的網絡計算機標識符或者說是計算機IP地址的外部代碼。
IP地址和域名具有三個法律特征:(1)標識性。IP地址和域名產生的基礎是為了區(qū)分因特網上的不同組織和機構。正如人們以名字相互區(qū)別一樣,因特網上的組織機構是以IP地址和域名來標識和相互區(qū)別的。(2)唯一性。和人們的姓名不同,為了保障IP地址和域名標識作用的發(fā)揮,其在全球范圍必須具有唯一性。每個IP地址和域名都是獨一無二的。(3)排他性。由于因特網使用范圍的全球性,決定了IP地址和域名必須具有絕對的排他性。IP地址是被唯一分配給各個站點的,而域名采取“先申請先注冊原則”,申請注冊的域名不能與已存在的域名相同才可以獲得有效申請,且一旦注冊成功以后,將排斥其后的所有的申請注冊的相同域名。
雖然網址、域名、網站、網頁和電子郵箱等都具有標識性,但是這些識別標志不具有唯一性,可以被多個主體使用。而IP地址和域名不僅具有識別性還具有唯一性和派他性,每個IP地址和域名只能對應惟一的網絡組織和機構,且每個網絡組織和機構都擁有唯一的、固定的IP地址和域名。所以在網上確定誰是網站的營運者只能依據其網站域名和IP 地址。
湖南省首宗網絡著作權案:2002 年4月26 日,云南省昆明市李方明向云南省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湖南省數據通信局提起網絡著作權侵權訴訟,訴稱湖南省數據通信局“湖南信息港”網站,未經世界名著《悲慘世界》中譯本譯者李丹、方于的繼承人李方明許可,將《悲慘世界》中譯本內容放置網站,供Internet用戶免費閱讀下載,侵害了譯者及繼承人依法享有的著作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公開賠禮道歉、賠償經濟損失66000 元并承擔訴訟費用。2002年10月22 日,經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2002年10月23日,原告申請撤回對被告湖南省數據通信局的起訴,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準許,湖南首宗網絡著作權侵權糾紛案告結。
上述案件,云南省昆明市李方明對湖南省數據通信局提起訴訟,原告以侵權網站主頁所示圖形文字標志——“湖南信息港”確定侵權主體是湖南信息港的開辦單位——湖南省數據通信局。原告出示公證書記載公證事實: 公證員通過撥號上網方式接入internet進行了如下保全行為:進入“www.csin**.com/services/Bookstory/foreign/renwn/bexj/bexj.htm/(主頁名為:www.2118.com.cn 湖南信息港)2、點擊‘悲慘世界下載,將文件下載至本機硬盤;?? 27、將上述網頁及下載內容存入一張光盤,光盤存入云南省昆明市公證處?!倍鴮嶋H上,被告網站網址域名是申請核準的www.2118.com.cn 域名,不是原告所示網站網址所示www.csin**.com 域名,原告也沒有證據證明是被告網站所使用www.csin**.com網址域名,網址域名出現“湖南信息港”標志,那么應屬網址域名為www.csin**.com 域名的網站侵權使用“湖南信息港” 網站標志,網址域名為www.csin**.com 域名的網站侵權行為不應該由“湖南信息港” 網站承擔責任。這種情況在技術上可以客觀存在,被告已舉證網址域名為http://61.187.56.51/2118/index/的網站侵權使用網址域名為www.2118.com.cn 的“湖南信息港” 網站主頁名標志。
因為網上確定侵權網站只能是其網站域名和IP 地址,而以網站主頁所示圖形文字標志確定侵權網站是錯誤的。被案的原告錯誤確定了被告。它在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后,即撤訴了。如果以網站域名和IP 地址來確定被告的話,本案的被告應該是——使用www.csin**.com 域名的網站或個人。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現實中存在域名、子域名、主機名的區(qū)分。一個域名之下可以有多個主機名,還可以有多個子域名。例如網易的主域名是:http://www.163.com/,但是其湖北站的域名是:http://hubei.news.163.com/,而其證券頻道的域名是:http://money.163.com/。其湖北站的域名就是主機域名,而證券頻道的域名是子域名。主機名和子域名不能獨立享有權利,承擔責任,所以在主機名和子域名下產生的權利義務是由主域名的所有人承擔的。
二、注意區(qū)分網站域名注冊人和網站經營者
域名是連接到因特網上的計算機地址,它是為了便于用戶訪問因特網而發(fā)明的。近年來,隨著因特網的膨脹,現行的域名注冊體制及域名的唯一性使得域名和知識產權之間的沖突不斷加劇。最開始人們發(fā)明域名的目的是為了便于識別網絡用戶及網上通信聯系,但是由于域名易于記憶和使用,其已經成為一種被廣泛使用的商業(yè)標志符號。商家開始注意到電子商務的無窮潛力。它們?yōu)榱嗽黾邮袌龇蓊~和利潤,擴大網上交易,普遍采用商號、商標和其他商業(yè)標志作為其網站的域名。域名的商業(yè)價值不斷被體現,但是它與傳統(tǒng)的商標、商號等知識產權制度缺乏必要的溝通和聯系,從而導致二者之間沖突不斷。當前,現實世界的法律秩序受到新興的網絡空間挑戰(zhàn),現行的域名系統(tǒng)不能適應因特網不斷發(fā)展且迅速商業(yè)化的現實。域名系統(tǒng)的組織和管理問題成為全球網絡發(fā)展爭論的焦點。
美國杜邦公司訴北京國網信息有限責任公司計算機網絡域名侵權糾紛案:杜邦公司是橢圓字體商標“DU PONT”的注冊權人,早在1986年杜邦公司就在中國商標相關的分類中注冊了“DU PONT”商標。當杜邦公司為在中國開展網絡商務活動,準備在中國互聯網上注冊域名時,發(fā)現北京國網信息有限責任公司已于1998年11月2日,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申請注冊了域名dupont.com.cn,且至今一直沒有實際使用。原告杜邦公司以北京國網信息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網公司)侵犯其網絡域名商標權及進行不正當競爭為由,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侵犯杜邦公司商標權的侵權人應該是dupont.com.cn域名的注冊人——國網公司。確定國網公司作為被告相對比較容易,我國域名注冊機關都登記有域名注冊人的真實資料,去域名注冊機關查詢就可以尋找到本案的侵權人——北京國網信息有限責任公司。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網站域名注冊人和網站所有人是一致的。但是在特定情況下,也會出現二者并非同一人的情況。國際域名可以依法轉讓或許可他人使用;在中國境內注冊域名雖規(guī)定不許轉讓或買賣,但未禁止域名的許可使用。因此,實踐中存在大量域名注冊人與實際使用人或網站經營者系非同一主體的情況。這些主體在市場運作中一旦與他人發(fā)生糾紛時,必須分清各自應享有的權利,承擔的義務,以合格的主體身份加入到訴訟中去,才能有效的解決相關的糾紛。
比如,以本案為例,如果還存在另一主體,他才是域名dupont.com.cn的注冊人,國網公司只是受其許可使用該域名。那么在杜邦公司確定被告是到底是域名的注冊人,還是國網公司,還是將二者列為共同被告就需要重新考慮。
實踐中域名的轉讓,許可使用,域名的注冊人投資經營或與他人合作經營網站,都會出現到底將域名的注冊人還是網站經營者作為被告的問題。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作不同區(qū)分,選擇合適的訴訟主體,在難以界定的情況下,也可以將其中一方作為訴訟主體,另一方作為訴訟第三人參與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