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蘭等
老師在學生即將畢業(yè)離開學校的時候,向全班的學生問道:“你們知道我們這棟教學樓的勤雜工叫什么名字嗎?”學生們都愣住了,全班56個人沒有一個人能回答上米,盡管大家都跟這個熟悉的陌生人朝夕相處了三年,每天都喝著他燒開的茶水,走著他清掃干凈的樓道,聽著他準時敲打的鈴聲。三年,不長也不短,在這三年里,他們認識了多少同學,交了多少朋友,可是他們卻忽略了這個默默為他們服務了三年,本可以成為他們熟人的陌生人。生活中你是否也有過同樣的感覺?在你的周圍,是否也有很多每天和你見面,和你打交道,卻又被你忽視的陌生人呢?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然后以“熟悉的陌生人”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文體不限,字數在800字左右。
熟悉的陌生人
曾雪嬌
回首,在歲月的轉角,流金般,時光消逝,總有一些人,一些事,在平淡中留下一絲情愫,撇下一片馨香。
——題記
善行無疆
我總是喜歡在經過教學樓樓道口時,向狹窄的拐角處張望一眼,偶爾地,迎上兩道友善的目光,里面滿含笑意。頓時,如同春風撫過全身,這目光來自一位不知姓名的單薄的中年婦女——這棟樓的清潔工。每一次張望總能看到她忙忙碌碌的身影,或者替樓上的學生們縫補壞了的拉鏈及被罩,她門前的自行車上,總是掛著一把傘,那是為了給來回寢室的同學提供不時之需的。曾在一個大雨天,我借了那把傘回家,她甚至沒有問我的姓名,只是一如往常地點頭不意,笑容在那并不飽滿的臉頰上蕩漾成花。
有時,我甚至想,當我年老,當她的模樣在歲月中迷離,我會依然記得,在生命中有過一些微笑,有過一些善行,不驚天動地卻使我的心靈瞬間芬芳。
此情不關風與月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就是我——一個走讀生,男主人公是一位身著職業(yè)衣裝的青年。每天早晨6點,我,還有不期而遇的他,都乘坐同一趟公交車。我,自然是上學,他,或許是去上班。車上人多時,他總會用手臂輕輕地撐在我的身后,擋住了各方人的擠撞卻也保留一段距離。這時,他溫潤的呼吸就拂在我的發(fā)絲上,但似乎并不看我,我也不好意思轉身看他,就這樣靜默著,享受著他的呵護,直到下車。
有時,我突發(fā)奇想,假如若干年后的一天,我和他又乘坐同一輛公交車,我們會不會倏然產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一樣的追憶
夕陽斜斜地從山那邊灑過來時,那位老人就安靜地坐在門前,端詳著一個個像我一樣的騎單車回家的學生,在橘紅色的光里身影融成一座雕像。老人有著深山一樣悠遠的目光,記不清多少次,我一碰撞到那深邃的目光,心里就會有微微的顫動:那眼光里滿是欣羨,義分明藏匿著一份失落,是對年華的追憶嗎?我這樣想著,那眼光在我眼中便無比神圣起來,仿佛那里藏著一個古稀之人坎坷不平的一生,仿佛那目光與我相接,霎時串連起一個人寶貴的年華光片,鋪展在我前方的路上……
多少人流連在王菲《流年》的百轉千回中。或許,生活就是如此,百轉千回中,那經過著的人匆匆走過,消失在歲月的煙塵中,可是,檢索內心的影集,我們不也很熟悉嗎?
你在世界盡頭
熊艷
喜歡人有明媚的笑容,清澈的臉頰,藍,你就是這樣的人。以至于在初遇你時就完全沉溺在你的微笑中,我想你應該是我命中注定的女子,在上一個人世間的輪回擦肩而過,所以在這輩子相遇。
藍,你還記得么?
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你學著一個人默默承受。
偶爾快樂,偶爾悲傷,偶爾沉默,偶爾張狂……
該用怎樣的詞語形容你,貶義或者褒義,我想是貶義吧。懦弱,虛偽,頹廢,這些詞語用來形容你,應該是很恰當的,其實現在對你的印象只能憑借我微薄的記憶了,因為這些詞語只存在于我們所謂的過去里,和現在毫不相干。
你總是太過習慣于隨遇而安,平靜地接受本不該屬于你自己的東西,那些無意的誹謗和刻意的中傷。你總是在每一個獨處的夜晚告訴自己,只要忽略某些語言以及事情,你還是可以快樂地活著而且會比別人幸福一百倍,一千倍,一萬倍……
明明不喜歡某個人卻還要一臉笑意地去而對他,然后在心里埋下惡毒的種子,每天關照一遍,最后在名叫心臟的土壤上根深蒂固。
還好,藍,這些都只停留在我們逐漸淡忘并且陌生的過去,并伴隨著滾滾紅塵一去而不復返了。
這是成長賦予青春的特殊經歷,而你就是在這樣的經歷中慢慢地蛻變,破繭成一只美麗的蝶。
是否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每天六點準時到校,開始大聲地背誦課文,上課認真地聽講做筆記,課后及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中午會有半個小時的午休時間,但通常你會把它用來做模擬試題,在別人松懈的時候,你偷偷地追趕??荚嚝@得別人羨慕的分數,卻在心里責怪自己的粗心大意和不求上進。
善意地對待每一個傷害自己的人,希望他們看見自己的寬容,希望和每一個人成為朋友,最好的那種。真誠,友善,勇敢,用充滿陽光的詞語形容現在的你。
藍,你沒讓我失望。那個過去的你終于還是停留在了世界的盡頭,在世人的日光中遠離。
我是藍。我熟悉的自己,過去的我已經陌生到讓我無法記起所有的點滴。
所以,在世界盡頭存在的陌生的你,我稱之為藍的陌生的自己。
你在世界盡頭……
老王
路舒程
小區(qū)后門路口住著一個干癟的老爺子,大家都叫他老王。
后門有片留待二期開發(fā)的空地,里面荒草雜蕪。老王就在那塊地的一角搭了間極其簡陋的小木屋。
我對老王沒什么特別印象,每天回家,我都會從他那間破爛的木棚門口經過。老王靠賣菜營生,他的棚子外面搭著塊廢棄的木門板,上面總擺著些不怎么好看的青菜我從沒在他那兒買過菜,因為他的青菜瘦小丑陋,糊滿泥巴,怎么都不如農貿市場里沾著品亮水珠、支棱著大葉子的青菜碧綠可人、招人喜歡。
我總覺得老王可憐,每次看到那個熟悉的瘦小身影孤單地坐在門口,心里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沒人知道他為什么沒有老伴和孩子,也沒人說起過,只是來來往往的居民路過他家門口時會習慣性地喊聲:“老王早啊!”老王臉上的皺紋就會在瞬間綻放成一朵菊花。
有天我回家很晚,農貿市場、小吃店都關門了,正擔心晚上要餓肚子。走到后門小道,漆黑一片中亮著的一星橘黃色燈光溫暖了我的眼睛,那是老王木棚門口懸掛的一個舊式燈泡,走近后便驚喜地發(fā)現老王那塊門板上竟然還擺著青榮,趕緊挑了一把,付賬時喊了半天卻無人答應。低頭一看,我才發(fā)現青菜旁零零散散放著些一塊的硬幣,估計都是買菜的人留下的。我也放下一個硬幣,提著青菜回家。
那是一把茼蒿,洗去泥后就發(fā)現它雖個頭瘦小卻很精神,味道更是出乎意料的比農貿市場青翠健壯的茼蒿鮮美許多。
從此,對老王便多留心起來,慢慢了解到一個不為我熟知的他:他的菜是自己在屋后荒地里種的,無化肥無農藥,賣相不好卻新鮮可口。他收養(yǎng)了一只麻雀,一只貓,一條魚:麻雀腿受了傷,呆在老王用鐵絲做的歪歪扭扭的籠子里:一只很臟的白色小野貓,不停用爪子去撓籠里的麻雀;還有個紅色的桶,養(yǎng)著一條很小的鯽魚,倒也生趣盎然。他沒事就在門口做一些木工活,做好的板凳旁立一塊木板,寫著大大的“請坐”。老王并不孤單,經常有人跟他坐在門口聊天、喝茶、下棋,有時是輪椅上的老人,有時是小區(qū)門口的保安,有時是街對而做生意的人,有時是渾身沾滿油漆的裝修工。老王喜歡聽戲,他有一個巴掌大的黑白電視,接著一個很小的碟機,常常聽見韻味十足的唱腔回旋在空寂的小道上
老王興致好時也會大聲唱L兩嗓子,那昆腔聽起來并不純正,倒也別有滋味。夏夜里,他睡覺總是夜不閉戶,沒有空調,沒有風扇,只聽得到一把古老的大蒲扇的呼扇呼扇聲從自帳子里傳出來……
忽然間,我心生慚愧,老王并不可憐,他有著那么富足的精神世界,生活清貧卻有滋有味?;蛟S在老王眼里,我們這群在花花世界中迷失了自我的人才真正的可憐吧!我想起了陶潛一壺酒一卷書的生活,那曾經是我最向往的人生境界,但眼前的老王,卻讓我在瞬間明門,這種生活并不如我想象中那般陽春白雪,“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陶潛,估計也像老王一般過得清貧而艱辛。
熟悉的老王陌生起來,熟悉的陶潛陌生起來。熟悉的自己也陌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