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佩
山東省滕州市多為土質(zhì)堅硬的平原地區(qū)。當?shù)剞r(nóng)戶因地制宜建成沼氣池與豬圈、廁所三連通的水泥薄殼池子,其特點是:受壓均勻、密封性好、結(jié)構(gòu)簡單、省工省料、造價較低。實行沼氣池與豬圈、廁所三連通后,節(jié)省地面、管理方便、利于保溫,有利于冬季產(chǎn)氣使用。
一、池型設(shè)計 使用進、出料間代替水壓箱。建1個有效容積10立方米的沼氣池對池坑直徑、出料間、進料間需作如下設(shè)計:
1. 池坑直徑。上口2.1米,池腰2.7米,池底2.5米,池深3.3米。池頂?shù)陀诘孛?0~50厘米。池形像個壇子,所以群眾稱它為壇形沼氣池。
2. 出料間。上口長1米、寬80厘米,高出地面30厘米;下口與發(fā)酵間的通道高1米、長80厘米、寬60厘米。
3. 進料間。上口長80厘米、寬60厘米,與豬圈、廁所連通;下口高60厘米、寬50厘米,開在距離池底50~60厘米的池墻上。
二、施工步驟
1. 挖池坑。按設(shè)計要求放好灰線,在灰線的外圍挖30厘米寬、60~70厘米深的溝槽,石灰與土的比例為1∶5,將石灰土拌勻分層填入槽內(nèi),每層20厘米,鋪勻夯實,平于灰線(作用是:上口不變形、牢固、承受壓力大)。再從上口一直挖到設(shè)計深度,然后按上、中、下3部分的直徑鏟成壇形。同時根據(jù)設(shè)計大小挖好進、出料間。
2. 建池底(包括出料間底)。將挖好的池底夯實,先用比例為1∶4的石灰土夯勻夯實,厚8~10厘米,再用1∶3∶4的水泥、砂、小石子鋪底,厚3~5厘米。凝固后,用1∶1的水泥、細砂泥漿泥1遍,交叉抹勻,壓實抹光。
3. 建池墻。在土墻上勾出寬、深各1厘米的斜“井”字形溝槽,掃凈碎土,用1∶1∶2的石灰、細砂、土泥第一遍;再用1∶3的石灰、細砂漿泥第二遍;凝固后,用1∶3的水泥、細砂漿泥第三遍;待6~7成干時,再用1∶1的水泥、細砂漿泥第四遍,反復壓平抹光。最后,刷5遍純水泥漿(第一遍刷濃一點的水泥漿),堵住毛細孔。要求池墻厚5~7厘米。進、出料間的施工要求同上。不過池子的四角要泥成圓形,進料間的下段用1∶4∶5的水泥、砂、石子灌漿加固,避免攪拌時碰壞。
4. 建拱蓋。池底、池墻凝固后,便可建拱蓋。發(fā)拱前,先搭好拱架(發(fā)拱可根據(jù)各地具體條件而定)。用5根木棒(長約2米)做立柱,在池內(nèi)搭好支架,鋪上作物秸稈,再用土培成饃饃頂,高約30厘米,壓平抹光,鋪1層砂或紙,放正導氣管,將1∶3∶4的水泥、砂、石子混凝土澆灌在模頂上,擺好9根鋼筋骨架,繼續(xù)用混凝土灌漿,厚8~9厘米。保養(yǎng)八九天后,拆去支架,清掃干凈,再用2∶4∶1的水泥、細砂、石灰漿將拱蓋內(nèi)泥1遍,最后用純水泥漿交叉刷5遍,全池即建成。
三、用料概算 建1個有效容積10立方米的沼氣池需要石灰250千克,425標號的水泥300千克,砂1000千克,鋼筋10千克。
農(nóng)民朋友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薄殼池子的耐用程度尚未經(jīng)長期檢驗,只宜作試驗性推廣。
(作者聯(lián)系地址:山東省滕州市安居小區(qū)29號樓3單元105室 郵編:27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