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招
摘要闡述了平陽縣楊梅種植現狀,并從地塊選擇、定植、合理施肥、花果管理、病蟲害防治和適時采收等方面介紹了其栽培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楊梅;種植現狀;栽培技術;浙江平陽
中圖分類號S667.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21-0097-01
平陽縣位于暖亞熱帶近海區(qū)域,具有亞熱帶季風氣候特點,溫暖濕潤,雨水充沛,熱量豐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境內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群山聳峙,有南雁蕩山系和玉蒼山系,山地面積占62.8%;東北萬全平原和東部鰲江中下游平原,為飛云江和鳘鰲江沖積平原,平均海拔5.5m,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肥沃,復雜的地形和溫暖濕潤的氣候,非常適合楊梅生長。2000年以來,平陽縣黨委、縣政府非常重視楊梅種植,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為發(fā)展效益農業(yè)提供了科學依據,現將平陽縣楊梅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種植現狀
據調查統(tǒng)計,平陽縣楊梅主要分布在昆陽、鰲江、錢倉、鶴溪、騰蛟、梅源等鄉(xiāng)鎮(zhèn),品種以東魁楊梅為主。近年來,推廣應用優(yōu)質高效栽培技術,通過高接換種,全縣形成東魁楊梅、丁岙梅、荸薺種、晚稻梅等楊梅優(yōu)良品種,優(yōu)質楊梅占總面積的60%以上。同時,以示范園區(qū)引路,大力推進楊梅無公害基地建設,鼓勵企業(yè)、基地通過標準化生產,建立楊梅示范園區(qū),使平陽楊梅走上產業(yè)化經營發(fā)展之路。平陽縣深入實施品牌戰(zhàn)略,大力打造平陽楊梅精品,以品牌帶動平陽縣楊梅產業(yè)向精品果業(yè)發(fā)展。目前,平陽縣楊梅已注冊天鶴、蘇梅、塘溪園等商標,并初步建成了鶴溪、梅源蘇嶺、騰蛟塘溪等三大精品楊梅基地。其中,鶴溪楊梅基地位于鶴溪鎮(zhèn)永樂村,以丁岙楊梅為主,目前有適合觀光采摘的楊梅種植面積約40hm2,成熟期為6月上旬至中旬。騰蛟塘溪楊梅觀光園區(qū)位于騰蛟鎮(zhèn)塘溪村,以東魁楊梅、晚稻梅、荸薺種楊梅為主。該基地楊梅目前已開摘近1周,種植面積約34.67hm2,成熟期為6月上旬至7月上旬。梅源楊梅觀光園區(qū)位于梅源鄉(xiāng)蘇嶺村,以東魁楊梅為主,種植面積約35.33hm2,成熟期為6月下旬至7月上旬。
2栽培技術
2.1地塊選擇
新建楊梅園要選擇無大氣污染、無土壤水質污染、無重金屬污染的地方建園。根據楊梅的生長習性,選擇海拔500m以下山坡地或丘陵地,坡度30°以下,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含有石礫、pH值在4.5~6.0的酸性或微酸性紅黃土壤為宜。楊梅不耐貯運,栽植地應選在近城鎮(zhèn),便于運輸。
2.2定植
栽植前整地能給楊梅成活、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和適生環(huán)境,整地方式提倡魚鱗坑,應挖成長80cm、寬80cm、深60cm的大穴;在熟地上的植穴可略小,做到將有機肥料和表土翻入底層,底土翻到表層,清除土壤中的柴梗、石塊等雜物。定植時間一般在2月中旬至3月下旬,選無風陰天栽植為宜。初植密度以300~375株/hm2為宜,密植可達750株/hm2。栽苗時要做到“苗扶正、根舒展、土踏實、蓋松土、覆柴草”5個環(huán)節(jié),如土壤干燥還需澆足定根水,然后覆土蓋柴。最上面覆蓋底土至高于地表20~30cm,并將嫁接口蓋入土下為宜。苗木定植以后,7~8月高溫季節(jié)要及時松土、澆水和覆蓋樹盤,以減少水分蒸發(fā),要注意配置1%~2%雄株授粉。
2.3合理施肥
楊梅樹勢強,葉片大,生長快,吸肥能力強,在幼樹成活后,即春、夏、秋梢萌發(fā)前10d左右,應施1次以氮素為主的速效肥料,以促猛發(fā)春梢、多發(fā)夏梢和早發(fā)秋梢。另外,由于根系逐漸發(fā)展,吸肥能力也會增強,因此在9~11月應再重施1次追肥,以促根系迅速發(fā)育,為花芽形成和提早結果打好基礎。定植后精心管理的楊梅到第4年就可以結果。因為楊梅具有春梢抽生、根系生長和開花結果三者同步進行的特點,所以樹體營養(yǎng)消耗較大,很容易影響花芽形成和坐果。因此,當樹冠形成后,施肥應注意控氮,并要增施鉀肥,改春施為秋施效果好。同時,要進行拉枝開天窗,并要剪除強枝、病蟲枝、徒長枝及重疊枝,這樣可緩和樹勢,有效地促進花芽形成,提高坐果率。
2.4花果管理
小年樹促花保果,一般在結果大年的6月下旬至7月初噴灑浙江省農科院產的楊梅促花劑(700mg/L)。小年花蕾期噴灑0.2%硼砂水溶液,幼果期噴0.3%磷酸二氫鉀液。大年樹疏花處理,用浙江省農科院研制的“疏6”楊梅疏花劑600 g/hm2(半合)對水225kg,或用慈溪產楊梅疏花劑600g/hm2(粉劑),對水195kg,攪拌使其充分溶解,在盛花中期略偏后(一般3月底至4月初)噴灑于花序多的樹冠。也可在結果小年用浙江省農科院研制的楊梅“減花劑”粉劑615g/hm2,對水210kg,充分攪勻溶解,于5月下旬至6月下旬進行葉面噴灑,或在小年果實采收后,即施足量速效氮肥;或向樹體噴灑40~50mg/kg赤霉素液,每7d噴1次,連續(xù)噴4~5次,以促發(fā)夏(秋)梢,減少過多花芽。
2.5病蟲害防治
楊梅的主要病害有褐斑病、赤衣病、干枯病、枝腐病等,害蟲主要有介殼蟲、白蟻、小細蛾、袋蛾、毒蛾、金龜子、枯葉蛾、吸果夜蛾、天牛等。在防治上,應貫徹“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以農業(yè)、生物防治為重點,少用化學農藥,以保護環(huán)境、生產無公害果品,保證農產品安全。一是加強栽培管理,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能力;二是冬季清園,剪除病蟲枝、枯枝,集中燒毀,并用石灰對樹干涂白,減少病蟲侵染;三是藥劑防治,選用低毒高效的化學藥劑噴灑樹體或者土施。
2.6適時采收
楊梅果實成熟期不一致而且極易腐爛落果,所以需分批適時采收。楊梅成熟期與植株的坡位、樹勢、樹齡、結果量有關,具體的采收期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一般在全樹20%果實成熟時,在晴天的早晨和傍晚分期分批采收,避免雨天或雨后初晴時采收。一般每天或隔天采1次,采收時應輕采、輕放,以防止損傷果實,降低其商品價值。
3參考文獻
[1] 房永安.楊梅速生豐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yè)科技,2008(21):42,45.
[2] 黃永紅,易干軍,曾繼吾,等.楊梅優(yōu)質高效栽培技術[J].廣東農業(yè)科學,2007(11):92-95.
[3] 韓雪瓊.楊梅無公害栽培技術[J].南方農業(yè),2009(3):14-15.
[4] 李麗偉,朱文佩,林敏莉,等.山地楊梅高產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07(S1):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