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娟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對未來教育作了如此論述:“未來教育=人腦+電腦+網(wǎng)絡”。 將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進行整合,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xiàn)代化,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探索新型教學模式,必將有利于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變教與學的效果,解決教學過程中的矛盾和無奈。
那么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的整合給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帶來哪些效果呢?
第一,生動性。多媒體教學可以提供生動形象的材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中學思政課系統(tǒng)地講解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哲學和政治學理論常識,是一門科學性、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同時也是一門對廣大青少年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課程,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往往容易上成抽象的理論課或是大道理堆砌的說教課,顯得枯燥和空洞,學生興趣不大,積極性難以調動。而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使之與生動的教學藝術相結合,就可以給思政課注入活力。教學中,教師不必像以前那樣唱獨角戲,而是借助電腦投影儀、觸摸屏、電子白板等先進的電腦多媒體工具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像相結合的電子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中創(chuàng)造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chǎn)生愉快、滿意、企盼等肯定態(tài)度的極大熱情,點燃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喚起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使之以最佳的興奮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去,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能動性、擴散性和求異性。
第二,豐富性。多媒體教學可以傳播關于某一教學課題充分新穎的信息,從而使教學豐富多彩,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我國的傳統(tǒng)教育存在著兩種傾向:一是“教師中心論”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二是教材中心論忽視了學生認知結構的建立和信息加工的過程。這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手段往往局限于“粉筆加黑板”,其信息化、立體化程度低,時代性、時效性差,容量小,節(jié)奏慢。現(xiàn)代社會信息來源的多面性使學生已不滿足于課堂上干巴巴的說教講解,多媒體教學模式打破了原有的粉筆加黑板的模式,使教學活動信息化、立體化,使課堂節(jié)奏加快,課堂密度增大。
第三,效率性。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思政課教學獲得高效率,并使師生從教學成就中體驗到樂趣和價值。多媒體課堂教學就是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傳授知識,利用多媒體設備調動學生的耳、眼、手等多種感官,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概括地說多媒體教學的效率性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優(yōu)化課堂教學。多媒體教學具有存儲量大、直觀性強,處理速度快等優(yōu)點,使比較枯燥的知識在有趣中揭示出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能掌握和理解。使用多媒體教學率先編制好了教學內容和程序,使得教學過程極為緊湊,節(jié)約了大量的板書時間,教學效果大大提高。
(2)培養(yǎng)學生能力。多媒體教學設計具有目標控制性、要素分析性、優(yōu)先決策性、反饋評價性等基本特征,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生形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自學能力,又能提高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應變能力。
(3)促進教學新模式的形成。多媒體教學的生動性,創(chuàng)造了生動直觀地傳授知識的環(huán)境。所以多媒體教學可以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我們擺脫了傳統(tǒng)的以老師為主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走向現(xiàn)代的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
例如在講《國家的宏觀調控》這一課時,我們可以將三鹿奶粉事件的影像資料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一下子學生的興趣就調動起來了,因為這是大家倍加關注的事件,然后我們再導入新課,從事例中讓學生總結出來市場調節(jié)的弱點和缺陷。我們還可以一例到底,國家對三鹿奶粉事件的查處可以讓學生總結出宏觀調控的三個手段。用大家關注的一個事件,我們就可以把課本抽象的理論知識講述出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做到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增強了教學效果,提高了教學效率。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果使用不當,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所以我們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時要注意幾個問題。
1.多媒體的應用應以適用為主,避免過分花哨
實施多媒體教學不能華而不實,嘩眾取寵。使用多媒體為教學注入了活力,一方面可以通過直觀的形式更好地讓學生理解、解決重要的知識點,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強學生聽課的興趣和主動性,即在一定程度上能實現(xiàn)授課的“深入淺出”,提高教學的效率。其實有時用得不當或過度,反而會成為教學的干擾源,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我們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絕對不能只求表面的熱鬧,而忽視課堂本身的任務和重點,應有目的、有計劃、恰如其分地用好。
2.多媒體的應用不宜過分加大知識或信息容量
一堂課45分鐘,“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眾人聽”。多媒體的應用可以把那些一張嘴巴講的東西放到課件里播放,縮短了教師口述的時間,有效地解決了那些課堂知識充實的教師的難題。但是這中間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因為多媒體的優(yōu)勢,而把某些知識點盲目地加深拓寬,使45分鐘的知識容量超出學生的認知能力、接受能力,那樣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違反教學規(guī)律,結果適得其反。
3.多媒體運用材料應避免多而不精,要具備典型性
其實不僅是多媒體運用材料,在平時的每堂課上,凡是要舉例的,例子不在多,而最好都是能夠一堂課圍繞一個典型的例子展開分析,這樣有利于學生對一個問題或一個現(xiàn)象進行較全面和深入的分析、理解,能從認識問題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而不是從多個例子中聽新鮮,光有興趣而不培養(yǎng)能力。
4.多媒體運用不能完全代替板書
現(xiàn)實中不少老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時已經(jīng)放開了粉筆和黑板,一堂課下來黑板上干干凈凈。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作為傳統(tǒng)課堂教學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現(xiàn)代教學媒體無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時重現(xiàn)力強,隨寫隨看,內容還可以方便增刪,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有時會突然而至的靈感,這些靈感往往是教學藝術的動人之處,卻往往因無法加到多媒體中去而生出許多遺憾。
教學中不能為了多媒體而去使用多媒體,應針對教學內容采取與之相應的教學方法、方式,合理地綜合和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包括傳統(tǒng)媒體,取長補短。這樣才能發(fā)揮各種教學方法的綜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作者單位:河北省撫寧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