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 乙
2009年4月5日14時55分,“東海救111”輪救助船員經(jīng)過連續(xù)76個小時的艱苦努力,在救撈系統(tǒng)和遠洋公司多位資深船長的合作指揮下,終于將國際超大型鉆井平臺“希望一號”由南通中海造船廠安全運送到啟東連興港,刷新了救撈系統(tǒng)大馬力拖輪拖航海上石油鉆井平臺的紀錄。
國際超大型鉆井平臺“希望一號”是荷蘭委托我國中海船廠建造的世界最大的圓通式海上石油鉆井平臺,設施先進,造價昂貴,設有動力定位系統(tǒng),由圓形底座和圓通主體兩大部分組成,底座直徑為84米,而圓通主體直徑為75米。這次拖航無疑是對二十多年前就從事海上石油鉆井平臺拖航作業(yè)的救撈系統(tǒng)船員的一次嚴峻考驗。3月中旬,東海救助局接到部局下達的拖航任務后,局長孫富民立即召集有關航海專家進行研究部署,并多次前往南通中海船廠考察,在部局華德公司的全力支持和指導下,對拖航方案的可行性進行了反復論證,并確立了行之有效的“應急預案”。3月18日上午,在“東海一號位”執(zhí)行救助待命任務的“東海救111”輪接到指令抵達外高橋救助碼頭,接受執(zhí)行任務前的休整。與此同時,船長人選也確定下來了,除現(xiàn)有“東海救111”輪船長王殿琨外,還選拔了優(yōu)秀船長張建新、陸培、周寅寶和薛忠林加盟拖航。出于培養(yǎng)青年船長的戰(zhàn)略意愿,救助船隊還向領導班子推薦了青年船長徐衛(wèi)國和沈剛以及持有船長證書的青年技術干部丁喜喜、胡喜軍和王浩明。就這樣,拖航指揮隊伍建立了,指揮部設在鉆井平臺“希望一號”,部局華德公司代表、遠洋船長組成了現(xiàn)場指揮部;而“東海救111”輪則有周寅寶、薛忠林和王殿琨3位老船長坐鎮(zhèn),徐衛(wèi)國等5位新船長作“后盾”,這次拖航共出動12位船長,可謂陣容強大!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南通中海船廠距離啟東連興港只有186海里,為了確保拖航萬無一失,3月25日上午,張建新、周寅寶、陸培、潘征鋒會同王殿琨搭乘漁政船對港口周圍水域進行了3個多小時細致的考察。4月1日上午,“東海救111”輪靠妥南通中海船廠碼頭,隨即,中海公司召集了拖航前會議。翌日早上7時30分,“東海救111”輪開始備車,半個小時后,一道震撼人心的壯麗景觀在長江主航道上出現(xiàn)了:海事監(jiān)管船在前方開道,“東海救111”輪領頭、五艘大馬力港作拖輪牽引的龐大船隊緩緩行進。此刻,“東海救111”輪上8英寸主拖纜已經(jīng)放 150米!事實上,鉆井平臺“希望一號”是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建設的蘇通大橋的第一位巨型通行者,6個月后大橋竣工,平臺將無法通過大橋。船隊在長江航道緩慢行駛,從航行那一刻起,拖航指揮部與救助船員都融入了各自的角色。局救助指揮值班室燈火通明,指揮人員密切關注著船隊的一舉一動,與“希望一號”拖航指揮部和“東海救111”輪保持密切聯(lián)系。就這樣,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度過了第一個不眠之夜。
現(xiàn)在時間是4月3日晚上深夜,船隊正以每小時3海里的航速行進在長江口航道上,受南方暖濕氣流的影響,長江口水域霧氣彌漫,能見度只有2海里,海面還夾雜著五至六級的東北風。23時27分,船隊到達轉向點,當轉向時,意外事件發(fā)生了,“東海救111”輪導纜孔突然發(fā)出刺耳的尖叫聲,揮手之間,連接“希望一號”的500米主拖纜頓時消失在滔滔浪海中!
纜繩是被拖船的生命,現(xiàn)場指揮部當即啟動應急預案,平臺唯一的一只備用錨立即下水,龐然大物終于止步了!
幾乎在同一時間,現(xiàn)場指揮部召開了第二次緊急會議。
局長孫富民在第一時間趕到了救助指揮值班室,這一夜,他沒有合眼,他掛牽的是現(xiàn)場海況變幻莫測。
“東海救111”輪王船長接到現(xiàn)場指揮部指令:想法設法搶撈主拖纜!駕駛臺上,王船長與周船長、薛船長沉著冷靜,不時地提出建議互相磋商,很快,一個使用強力尼龍纜打撈的共識形成了。需要交代的是,連接主拖纜的是一條40米的纜繩和2條長度為40米的“龍須鏈”,以緩沖拖力,而連接點則是拉力為3只150噸的“卸克”。強力尼龍纜就是從這里通過的。現(xiàn)在的時間是4日凌晨1時43分,“東海救111”輪10名船員搭乘左舷的小艇駛向目的地。值得一提的是,在駕駛臺上的三位持有船長證書的胡喜軍、丁喜喜和王浩明在關鍵時刻,沖鋒陷陣,顯現(xiàn)了第一代救助人勇往直前的職業(yè)精神!現(xiàn)在,已是救助船隊安訓科安全專職干部的胡喜軍想到肩負的責任,毅然上小艇,不顧風浪中顛簸不止,嚴重暈船,在艇上整整堅持了10個小時?!柏熑我庾R”在東海救助年輕一代生根開花。王浩明做好了現(xiàn)場的攝影工作,在小艇搶撈主拖纜的十個小時內,他竟拍攝了1 700多幅照片。此外,在整個拖航過程中,他共現(xiàn)場攝影了8個多小時的拖航實況,為這次重大拖航積累了豐富的技術資料。
局救助指揮值班室里,也是一番忙碌景象,救助船隊隊長鄭超與救助處副處長苗治平密切關注著突擊隊的進展,他倆已經(jīng)兩天兩夜沒有睡覺,對他倆來說,已是“家常便飯”了。
打撈主拖纜,甲板需要人手,輪機長王紅兵就帶領機艙人員增援。大副陳鍵對駕駛技術精益求精,在這次拖航中,他能夠較好地領會船長的指令,靈活掌管航海儀器,為拖航作出了一份貢獻。政委宋生新也作好了上小艇的準備,由于青年船員奮勇爭先,他才放棄了。
現(xiàn)在時間是4日10時25分,甲板組將碗口粗的主拖纜終于送到纜樁上,絞盤機開動了。11時45分,“東海救111”輪啟航,又經(jīng)過一天一夜的艱巨航行,鉆井平臺“希望一號”在多艘拖輪的協(xié)助下,于5日9時32分抵靠啟東連興碼頭。
這時,從上海驅車趕來的局長孫富民登上“東海救111”輪,向完成國際超大型海上石油鉆井平臺“希望一號”拖航任務的救助船員致以親切的問候。
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鉆井平臺拖航紀錄是東海救助局創(chuàng)造的,這必將載入中國救撈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