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金秀 吳玲玲
當前,幼兒肥胖已成為一種常見病,控制和矯治幼兒超重、肥胖現(xiàn)象已成為我園一項重要的保育工作。我園保育員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出超重、肥胖幼兒在生活習慣方面的一些規(guī)律,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超重、肥胖幼兒的飲食、運動特點
(一)飲食特點
我們通過問卷調查法和觀察法了解幼兒在家和在園的飲食情況,發(fā)現(xiàn)超重、肥胖幼兒相對于普通幼兒來說,在進餐習慣及食物喜好上具有以下特點。
1.食欲好。超重、肥胖幼兒的食欲常常比普通幼兒好,餐前饑餓感強。相對于普通幼兒的細嚼慢咽,超重、肥胖幼兒往往一見到食物就狼吞虎咽,進餐后大多數(shù)超重、肥胖幼兒會感到很飽,這說明他們常常要吃到很飽才會感到滿足。
2.進餐速度快。由于超重、肥胖幼兒有囫圇吞食的習慣,他們用餐一般只需10~15分鐘,而普通幼兒的進餐時間為20~30分鐘。同時,這些喜愛囫圇吞食的幼兒大多喜好細、碎、切絲的食物,因為這樣的食物不需細細咀嚼就可以下咽。
3.飲食偏好不良。超重、肥胖幼兒挑食、偏食情況比普通幼兒嚴重。他們普遍喜歡吃葷菜,不喜歡吃素菜。對于食物烹飪方法,在紅燒、烘焙、清蒸和油炸四種常用方式中,超重、肥胖幼兒明顯表現(xiàn)出對紅燒、油炸食物的偏愛以及對清蒸食物的拒絕,而普通幼兒則對這四種烹飪方式沒有表現(xiàn)出明顯的偏好。
(二)運動特點
通過對幼兒全日運動情況的觀察和調查(包括每日計步數(shù)、每日運動時間、運動生理反應、運動中的動作狀態(tài)、運動項目選擇、來園及回家方式),我們發(fā)現(xiàn)超重、肥胖幼兒相對于普通幼兒具有以下特點。
1.運動量較小。超重、肥胖幼兒不太愿意運動,從每日計步數(shù)來看,普通幼兒約為15000步/天,超重幼兒約為8600步/天,肥胖幼兒約為8200步/天。從每日運動時間來看,肥胖幼兒每日運動約2.5小時,普通幼兒則為3小時??梢?,普通幼兒與超重、肥胖幼兒運動量的差異較為明顯。
2.體能差、易疲勞。通過觀察幼兒運動中的動作和生理反應,我們發(fā)現(xiàn)超重、肥胖幼兒相對于普通幼兒來說動作協(xié)調性差,不夠靈活,且動作幅度小。超重、肥胖幼兒在運動中會出現(xiàn)面紅、汗多、呼吸急促、心率快(超重、肥胖幼兒運動時的心率為115~130次/分,而普通幼兒為90~100次/分)、精神疲勞等癥狀。此外,超重、肥胖幼兒偏好低強度、低密度的運動。在運動項目選擇上,他們往往逃避球類、繩類和競技類活動,而喜歡自由活動。
二、干預策略
(一)飲食干預
針對超重、肥胖幼兒的飲食特點,我們采取了以下干預策略。
1.采用注意分散法,緩解超重、肥胖幼兒對進食的迫切感。每次保育教師分餐時,超重、肥胖幼兒常常會迫不及待地上前,顯得饑餓感強烈。為此,我們有意識地在餐前安排超重、肥胖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為同伴準備餐后毛巾、放置漱口杯、分發(fā)餐具等,以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調整興奮點。
2.嘗試多種方法,控制超重、肥胖幼兒的進食量和進餐速度。首先,我們調整了超重、肥胖幼兒的進食順序:先喝湯,再吃蔬菜,然后吃飯,最后吃葷菜。讓幼兒先喝湯可以增加飽的感覺,咀嚼蔬菜可以減緩進餐速度,使他們在吃飯和吃葷菜等高熱量食物時不至于吃得過多。其次,在進餐中培養(yǎng)幼兒細嚼慢咽的習慣,如告訴幼兒一勺飯要在嘴里咀嚼15下后再咽下(其實也不是硬性規(guī)定要咀嚼15下,只是要讓幼兒通過多次咀嚼減緩進餐速度)。為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我們帶動他們一起咀嚼,并給予一些積極的提示,如“香香的飯菜在嘴里要慢慢嚼才能嘗到鮮美的滋味,要不然美味就溜走了”。也可以采用同伴互動法,讓肥胖幼兒和普通幼兒結對,從而達到控制進餐速度的目的,培養(yǎng)幼兒細嚼慢咽的習慣。
3.合理安排餐后活動。超重、肥胖幼兒飽食后通常不愿運動,大多選擇坐、躺的方式看電視或看書,這樣容易造成脂肪堆積。因此,我們在餐后特意請超重、肥胖幼兒與教師一起掃地、擦桌,尤其是注重午睡前的散步活動,以適度的運動幫助幼兒消化。
4.開展合理飲食系列宣傳活動。除了在行動上干預之外,我們還注重向幼兒傳遞合理飲食的觀念。如,我們在點心環(huán)節(jié)推出餐點卡,提示幼兒“健康=1杯牛奶+4塊小餅干”“健康=1杯牛奶+1塊大餅干”,讓幼兒認識到什么是健康、科學、合理的進食量。此外,我們在主題活動“快餐廳”及相應的區(qū)域活動中融入健康飲食的相關知識,讓幼兒通過收集資料、分享同伴經驗等方式,了解哪些是垃圾食品,哪些是健康食品,什么叫平衡膳食。
5.開展針對家長的膳食指導活動。超重、肥胖幼兒的飲食干預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因此,我們聯(lián)合醫(yī)務室和營養(yǎng)室,與超重、肥胖幼兒的家長逐個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對照各自家庭的飲食情況調查表,分析其中反映出的不良飲食習慣,通過提出方案,對家庭的膳食結構、食物切配、烹飪方式、餐前餐后活動安排和進餐習慣等方面進行詳細的指導。我們還向家長介紹和分析幼兒園的每周食譜,建議他們可以在家中參照此食譜科學安排膳食。
(二)運動干預
在分析超重、肥胖幼兒的運動特點后,我們認為,對他們進行運動干預的關鍵是針對他們體能弱、易疲勞的特點,尋找適合他們的運動方式,安排合適的運動量,提高他們的運動興趣。
超重、肥胖幼兒由于體重原因,心肺功能負荷大,適合開展有氧運動。有氧運動的特點是強度低、有節(jié)奏、不間斷和持續(xù)時間長(15分鐘以上,最好是30~60分鐘),它可以使心(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肺(呼吸系統(tǒng))得到充分、有效的刺激。因此,進行有氧運動既能達到長期鍛煉的目的,又能增強幼兒的心肺功能。由于超重、肥胖幼兒往往不愿意參加運動,我們?yōu)樗麄冊O計了具有一定游戲性的有氧運動,讓幼兒樂于參加。如走樓梯(小班)、推球跑(小班)、學小矮人走(小、中、大班)、推輪胎走(中、大班)、高抬腿跑(中、大班)、側向跑(中、大班)、踩小車(中、大班)、弓步走(中、大班)、拍皮球走(中、大班)、后蹬跑(中、大班)等。這些活動既可以安排在集體體育游戲中,也可以在戶外活動時單獨組織超重、肥胖幼兒進行。我們還把有氧運動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中。如,午飯后讓超重、肥胖幼兒做一些小幅度的運動:雙手上舉,腳跟貼墻站立,深呼吸十下;雙手放平,原地起伏踮腳,速度要慢,保持膝蓋繃直,深呼吸十下。幼兒可以邊看電視邊做,以減少運動的枯燥感。值得注意的是,對超重、肥胖幼兒進行運動干預應遵循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逐步提高運動強度、延長運動時間。這是運動干預取得成效的保證。
我們也鼓勵、建議超重、肥胖幼兒的家長接送幼兒時采用步行的方式,上下樓梯盡量不乘電梯,并讓幼兒在家?guī)椭鲂┝λ芗暗募覄?,在生活中尋找各種鍛煉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