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海道出差,黃昏時分,日本友人渡邊忽然提議去看“鳥雨”。我疑惑地問:“什么是‘鳥雨’?”他狡黠地笑道:“等一會兒你就明白了?!?/p>
船往北海道西北方向走了十幾分鐘,渡邊說到了。這叫燒尻島,它和天賣島是北海道的兩個離島。說話間,天空中有一片烏云從海上飄過來,渡邊不顧船體的搖晃,拍著我的肩膀,大叫:“來了來了,注意看!”
就見那片“烏云”越來越近,原來是很大很大的一群鳥!
這種情形,讓我憶起“日頭墜在鳥巢里,黃昏還沒有融盡歸鴉的翅膀”的句詩。在北方老城里,西墜的太陽落進蒼虬大樹的剪影中;漫天的紅霞染紅了天空,霞光召來歸鴉,黑壓壓的一片翅膀,馱著暮色,在一片呱呱的烏鴉叫聲中,鴉翅連成一片,讓城市罩上了夜的長紗巾——已多年沒見過這番情形了。
正沉浸在回憶當中,突然,那些鳥兒。從空中噼里啪啦掉了下來!我以為是遇到了襲擊,四處尋找襲擊來源,渡邊笑著說:“不用找了,這是它們的降落方式?!?/p>
聽渡邊介紹,這種鳥是一種海鷗,它們的日本名字是“ORORON”。它們白天去海上覓食,傍晚就回到島上,它們的巢筑在地穴里。奇怪的是,這種鳥好像不會降落,它們的降落方式就是直接從天上掉下來——像下雨一樣,這也就是“鳥雨”的山來。
地穴里,餓了一天的雛鳥,聽見爸爸媽媽回來了,紛紛從地下冒出頭來,向著天空仰著頭,張著黃黃的小嘴,乞求食物。這些雛鳥,渾身上下沒有一根毛,從頭到尾只是一塊鮮紅的嫩肉,有些眼睛還沒完全睜開,走起路來跌跌撞撞,不時地用翅膀來支撐平衡。
在另外一些鳥眼里,這些小“肉球”,簡直就是上等的美味。所以,黃昏時分,本來是很溫情的喂食時刻,也成了其他海鳥果腹的大好時機。
于是,一幕海鳥大戰(zhàn)上演了。這方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那方為了填飽自己的肚子。天空中群鳥來回廝殺,伴著嘴啄腳蹬,被啄下的羽毛飄飄揚揚。直到ORORON們領(lǐng)著自己的孩子鉆進洞里,大戰(zhàn)才告一段落。而第二天黃昏,同樣的一幕又重新上演。
渡邊說:“ORORON的雛鳥成活率非常低,一是死于饑餓,因為鳥類越來越多。食物難尋,父母只好往遠方飛,早出晚歸,雛鳥一餓就是一天;二是死于其他海鳥的掠奪。所幸這些雛鳥,飯量極大,長得也快。三周左右,就能夠自己飛翔,海鳥‘大戰(zhàn)’才得以幸免?!?/p>
想來,育兒的辛苦、失兒的痛楚,成年的ORORON們體味最深。
北海道之行,“鳥雨”給我印象最深?!?/p>
(王傳生摘自《中國經(jīng)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