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萬芹
摘要: 實效性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在日常的教學中,實效性對于檢驗教學成果的程度和深度有重要推動作用。為此,要堅持創(chuàng)新,在具體教學目標、教學模式、實踐教學等方面下功夫,不斷探索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實效性的方法,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創(chuàng)新
前言
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是一個永久的話題,也有著無限的探究空間和發(fā)展領域。長期以來,思想政治課教學受“應試教育”影響,對學生的道德教育缺乏實效性,學生的道德知識不能轉(zhuǎn)化為道德實踐。思想政治課如何提高其德育實效性,充分發(fā)揮德育功能,值得考慮。因此,在高職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充分運用有關的方法來提高高職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1. 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性的內(nèi)涵及其提高的必要性
實效性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生命線,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重要性和實效性之間的落差問題,是一個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大而緊迫的課題。
1.1 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性的內(nèi)涵
“實效性”可以理解為兩層意義:“實”就是行為立足社會實際,內(nèi)容實實在在,功能全面而實用,結果清清楚楚;“效”就是行為有效率(較少時間完成任務)、有效果(實現(xiàn)目標)、有時效(及時而持續(xù)的效果)。由此可見,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包含著豐富的內(nèi)涵,形成了多個維度:一是主體性。教與學兩方面是構成實效性的主體,教師和學生,即教學行為的實施者和接受者,是實效性的決定因素,必須作為立足點和出發(fā)點;二是全面性。教學行為的目標和內(nèi)容必須豐富、全面,具有針對性:三是時效性。即教學行為要及時,并具有效率,有良好而持續(xù)的效果;四是可操作性。教學行為設計有利于程式化運作,易于受教育者模仿或?qū)嵤?同時可建立考察和考核等評估反饋機制。
1.2 提高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性的必要性
如何富有成效地進行思想政治課教學,是個重大的現(xiàn)實問題。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不斷提高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性。
1.2.1提高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性,是國家和社會的強烈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jīng)歷了一場深刻的經(jīng)濟轉(zhuǎn)型和社會變革,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與此相適應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得到長足的進步與完善。我們必須及時地向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進行經(jīng)濟、政治、法律、精神文明等方面的教育,以使青少年適應社會的進步,有效地參與社會生活。同時,改革開放過程中,社會轉(zhuǎn)型引發(fā)的各種矛盾與丑惡現(xiàn)象也隨之并發(fā),我們要正確估計、科學思考、合理引導,體現(xiàn)國家意志和符合社會要求,教育青少年學生認清方向,避免迷失自我,用高遠的視角、積極的心態(tài)、科學的思維來認識社會與設計人生。
1.2.2 提高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是加強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促進青年一代健康成長的現(xiàn)實需要
總體來說,我國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及心理素質(zhì)發(fā)展良好,但諸多調(diào)查與研究也反映出許多不好的跡象,由于社會保持穩(wěn)定與生活條件改善、學業(yè)壓力與就業(yè)競爭、處于成長發(fā)育時期以及獨生子女在家庭地位的特殊等,許多青少年不思上進,不關心社會與他人,唯我獨尊,缺少科學思維方式,抗挫和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較弱,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等等。因此,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從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注重情感、思維、知識傳授、能力訓練和心理輔導等方法,提高實效性,履行責任感。
2 高職思想政治課實效性不高的原因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特別是對于處在青少年世界觀和人身觀形成重要階段的高職時期,尤其顯得重要,目前高職思想政治課堂實效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重智輕德、知行不一
目前,思想政治課中出現(xiàn)的最大問題就是學生知與行的脫節(jié)。由于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只注重道德知識的灌輸,而忽視道德行為的培養(yǎng),才導致道德知識與道德行為相脫節(jié)。在觀念上,學生們大都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們往往不能按照自己的道德認識來支配實踐。知與行相脫節(jié)也就是學生的思想觀念和信念沒有轉(zhuǎn)化為行為實踐,因此,他們的思想道德也沒有真正形成,就是思想政治課德育中存在的最大問題,也是思想政治課德育實效性低下的主要原因。
2.2 教學內(nèi)容過于陳舊,缺乏時代性
目前,在思想政治課道德教育中,其教育內(nèi)容缺乏時代性。思想政治課德育內(nèi)容普遍存在重義務輕權利的現(xiàn)象,這與今天的社會對人的基本權利和個性發(fā)展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教育者要傳授的道德價值、道德規(guī)范不能滿足受教育者個人的需要和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這樣,受教育者就不能很好地將教育者傳授的社會道德內(nèi)化為自己的道德信念,思想政治課教育也就收不到實效。
2.3 教學方法單一,忽視學生的主體性
對高職生的道德教育是一種價值觀的影響,是學生道德品質(zhì)形成的外因,這一影響過程能否起作用,關鍵是看學生接受這一影響的內(nèi)因。而目前,思想政治課德育中主要存在的問題就是忽視學生的主體性,方法單一。思想政治課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過程中,從總體上講,仍未擺脫硬性灌輸為主的傳統(tǒng)模式。這種教育方法,本質(zhì)上是一種僵化的、強制的、封閉的教育方法。
3 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時效性的對策
3.1 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
要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必須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講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就是要深入研究和準確把握科學理論、客觀環(huán)境、教育對象三個方面發(fā)生的重要變化,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切實做到有的放矢。忽視其中的任何一個方面,或者有意無意地只講某一個方面的針對性,都有失片面,也難于在教學實踐中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應有作用。
3.2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思想政治課在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忽視學生的主體性,采取以硬性灌輸為主的教育方法。學生只是記住了教育者所灌輸?shù)闹R,沒有內(nèi)化為自己的道德信念,因而個體思想道德沒有真正形成,是思想政治課德育難以取得實效的重要原因。要提高其實效性,就要改變這種單一的硬性灌輸?shù)姆椒?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
3.3 豐富和完善教學內(nèi)容
在新課程標準指導下,多綱多本,已為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提供了廣泛的選擇機會。課本是學習的綱要,同時現(xiàn)在的教學載體和教學內(nèi)容可不斷充實與更新,有計劃、有指導的社會實踐、媒體資料的選擇,都是廣闊的教學空間。
3.4 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師和學生是課堂教學諸因素中的重要因素,課堂教學效率高低與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建立新型的、融洽的師生關系,同樣是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一環(huán)。因此作為政治教師要嚴于利己,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對尊師觀念淡薄的學生也要做細致的教育工作,使他們認識到尊師是一種美德,從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提高教學質(zhì)量。
3.5 加強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較其他課程有特殊的難度,這就對教師的教育思想與教學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教學改革的過程也是實現(xiàn)教師自身觀念轉(zhuǎn)變的過程。教學創(chuàng)新,不僅是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創(chuàng)新,更重要的是教師教學觀念的創(chuàng)新。首先理論要進教師頭腦才能進學生頭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tài)性,教師要對所教的理論“誠教之,篤信之,躬行之”。教師只有全面、系統(tǒng)、準確地掌握思政課的理論精髓和核心,才能提高教學質(zhì)量,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首先要具備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此外,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質(zhì)量和水平,教師必須有過硬的學術水平。
4 結語
德育教育任重而道遠,思想政治課作為學校教育中實踐和滲透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學科,作為高職的德育課,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改革的不斷深入,隨著其德育中存在問題的突顯和解決,必將更加充分地發(fā)揮它的德育功能。因此,只要教師勇于探索,推陳出新,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由高放低,由遠拉近,由虛變實,就能提高它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王瑞芳. 淺談《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師生心理相容[J]. 河南農(nóng)業(yè),2009,(04)
[2] 顧愛軍. 對政治課德育功能實效性的思考[J]. 教學與管理,2007,(10) .
[3] 衛(wèi)劉華. 提高思想政治課實效性的基本原則探析[J]. 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