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蓮萍
摘要從選樹編號、放線控樹、打包固土、裝車運輸、開挖植樹坑、移植時間、卸車栽植和后期養(yǎng)護等方面介紹了園林綠化中大樹的移植方法,以為大樹移植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園林綠化;大樹;移植方法
中圖分類號S72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14-0219-01
隨著創(chuàng)建國家園林城市活動的不斷深入,為加快城市綠化步伐,縮短綠化建設(shè)周期,在短期內(nèi)取得顯著成效,大樹移植已成為當前園林綠化的首選方式。
自2004年以來,在實施西寧市海湖路、長青園、第一污水處理廠等單位和公園的大樹移植工作中,先后移植青海云杉、油松、旱柳、青楊、丁香等大樹千余棵,一般樹齡20~70年、樹高4~9m、胸徑15~40cm,移植后大樹成活率達95%以上。
大樹移植后能否成活取決于選樹、放線開挖、打包固土、裝車運輸、栽植土方準備、栽植土配制、栽植及后期養(yǎng)護,其中最主要的是打包土球中吸收根的多少,因為大樹成活的關(guān)鍵是以吸收根的活動為主的樹木個體水分代謝條件下的生理平衡,滿足樹木的這種平衡,移植樹木就能成活,否則就會死亡。就大樹本身而言,其根系正處在離心生長并趨向或已達到最大根幅,而骨干根基部的吸收根多已離心死亡,一般在自然條件下,吸收根主要分布于樹冠投影附近,但同一樹種由于其生長的立地條件不同,吸收根分布的差異很大,當土層較薄,土壤干旱,肥力不足時,樹木為了吸收足夠的養(yǎng)分,吸收根分布距骨干根較遠;而土壤能夠滿足根系縱向分布和水分需求且肥力充足時,吸收根分布距主干根較近。
1選樹編號
實地調(diào)查移植大樹的樹種、樹齡、樹高、胸徑、樹冠等,以確定其滿足移植目的。調(diào)查大樹生長的土壤、氣候等自然環(huán)境,與栽植地環(huán)境作比較,并對栽植地環(huán)境作相應的調(diào)整。
2放線控樹
調(diào)查分析吸收根分布的范圍,在吸收根集中分布區(qū)域的外側(cè)20~30cm處,以大樹主干為中心,放圓形開挖線。針葉樹一般在樹冠投影線處20~30cm處、闊葉樹一般在剪形后樹冠投影線20~30cm處開挖。開挖前落葉樹在保證目的地干枝不受損傷的前提下對樹冠進行適度修剪,保證栽植后樹冠和根部的物理平衡和代謝平衡。如果對移植的大樹能提前1~2年計劃,可對骨干根斷根,在預定土球內(nèi)保發(fā)大量吸收根,移植大樹的成活率更高,促發(fā)吸收根時一般在預測起挖時樹冠投影的1/3處,開挖對稱性不連續(xù)的環(huán)狀溝,開挖長占環(huán)狀線長度的1/3或1/2,溝寬30~40cm,溝深視根深而定,一般在60~100cm,挖溝時粗根不鏟斷,但在樹干一側(cè)的溝壁處剝?nèi)ジ?這樣既可促發(fā)吸收根又能固定大樹。回填表土,施肥澆水,并支三角架防止風吹倒,1~2年按計劃移植,移植時土球以不傷促生的吸收根為好。
3打包固土
修整好的土球直徑120cm以下時可用草繩打包,土球直徑120~250cm時用麻繩打包。首先要在土球中部與地面平行纏腰繩,約占土球1/4,而后上下斜纏,邊纏邊用木板輕輕敲打纏繩,使繩略嵌入土球為宜;纏繩密度視土質(zhì)而定,砂壤土可密些,粘土適當稀些,以保證土球在裝車、運輸、栽植過程中不散球為好。
4裝車運輸
土球包扎完畢后,直徑大于60cm時需用機械裝車,一般采用起重機。
5開挖植樹坑
開挖的植樹坑直徑和深度應大于要栽植樹木土球直徑和深度50cm,并對栽植土按樹木原生長或生物學特性進行配置,適當加入有機肥。挖好后回填栽植土,使坑深超出栽植樹木土球高度15~20cm,將坑壁創(chuàng)成粗糙面,便于回填土與坑壁緊密結(jié)合,并在坑內(nèi)灌水至坑深的1/2處,待坑中底土凝固可站人時栽植大樹。
6移植時間
在秋季樹木停止生長進入休眠狀態(tài)到第2年春季樹木未發(fā)芽前移植效果最好,移植時從放線開挖到卸車栽植時間越短越好,一般以不超過2d為佳。
7卸車栽植
大樹卸車栽植時仍需起重機。在大樹落坑前調(diào)整好方向并核實土球高度和樹坑深度,將樹坑深度調(diào)整至比土球高度大15~20cm。土球落坑時要一次到位,并拆去包裝物。回填栽植土時邊填邊踏實,對在起、運、栽過程中損傷的樹枝、樹皮進行保護性修剪和處理,對楊、柳、榆等摘除葉芽,使其重新形成不定芽,栽植完畢搭好三角支撐后方可澆水,支撐1年后拆除。
8后期養(yǎng)護
新移植的大樹需要精心養(yǎng)護才能成活,具體養(yǎng)護措施如下:一是保持土壤濕潤,滿足根部水分需求。二是經(jīng)常對樹冠噴水,尤其在空氣干旱、刮風、高溫時要噴水,增加樹冠空氣濕度,降低葉面溫度,減少蒸騰作用。三是對樹干遮陽,降低樹液溫度,減少樹木蒸騰量。四是對油松、云杉、圓柏等針葉樹于冬、春2季每隔20d給樹冠噴改良聚乙稀樹脂,使其在葉片表面形成一層不透水可透氣的保護膜,減少樹葉蒸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