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玉
摘要菊花是中國十大傳統(tǒng)名花之一,在我國有悠久的種植歷史,金秋賞菊成為民俗由來已久。菊文化已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使我國的傳統(tǒng)菊花品種得以保存和發(fā)展,是菊花專業(yè)工作者所應該考慮的問題。
關鍵詞菊文化;傳統(tǒng)品種;切花;市場經濟
中圖分類號S68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14-0189-01
菊花之所以成為我國十大傳統(tǒng)名花之一,是因為它是在我國文化傳統(tǒng)的歷史沉淀下鑄就的,與我國民族結成了深厚的感情。菊花與人類結緣甚早,菊花的自然原始種,廣泛分布于我國南北,后引入園圃栽培,成為我國廣泛栽培的花卉。菊花一名,最早見于《周官》,周代古籍《埤雅》云:“菊本做鞠,從鞠窮也,花事至此而窮盡也?!睂盏拿髁私忉?。《禮記》月令篇:“季秋之月,菊有黃華”則對菊花的花期和花色,作了明確的記載,讓人們知道菊花最早為黃花。今天人們仍可看到野菊廣布我國南北,秋季鋪天蓋地的金黃景觀。
菊花開始引入園圃以及有關菊花的各種文字記載,是我國悠久文化歷史的一部分。我國有豐富的菊文化和對菊花特有的審美評價,賦予菊花特具的人格,都標志著我國人文的特征。 屈原的《離騷》中寫有:“朝飲木蘭之墮露兮,餐飲秋菊之落英?!碧m菊并列,歌頌了菊花的高潔,自此確定了菊花品格的基調,為后世所遵循。陶淵明的田園詩,有“秋菊有佳色,褰露掇其英?!薄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等流傳千古的名句,更培養(yǎng)了中國知識分子的高潔情懷和傲骨精神。延續(xù)到現代,陳毅詠秋菊的名句:“秋菊能傲骨,風霜重重惡,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备丫栈ǖ陌量鼓婢车娘L格和頑強的生命力提到一個新的高度。
一種文化有它的歷史淵源,也有它的曲折發(fā)展道路。我們今天談中國菊文化在世界思想潮流的沖擊下,是否能保持它的中國特色和特征,并且為全世界所公認,是很具有意義的。
菊花經過人類長久栽培,出現許多變異,總的看來,它的花大而態(tài)美色多,開放持久,博得國人喜愛。然而它在我國花卉中博得的位置,卻強烈表現為一種人文歷史的產物。我國把菊花人格化,視它清高自潔,有傲骨,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觀念。這種菊文化對我國精神的影響,只有梅花可與之媲美。梅與菊是發(fā)揚我國民族抗爭精神最突出的代表,是一種愛祖國、愛鄉(xiāng)土情操的象征物。
菊花的黃色,在我國被看得最為珍貴,“黃為正色”,黃色是我國封建社會宮廷文化或帝王文化最重視的,視為尊貴色。菊花最初只開黃色,“菊有黃花”,這個特點為歷代王朝所重視,流傳到今天,黃色為正統(tǒng)的觀念仍影響著廣大人民,況且菊花的黃色確實氣質不凡,具有很高的美學評審價值,使人們特別欣賞。
人們崇尚菊花瘦有神,視花瓣纖細卷曲飛舞為極品。然而這個標準在許多外國人看來難以理解。他們喜歡朵大豐滿、花瓣排列整齊一致的菊花,特別是切花品種,把花瓣厚實平整看成一個重要商品標準。在市場經濟潮流的推動下,大批量上市的是供花束等用的切花,大勢所趨,菊花的商品化生產,有席卷全國之勢。對菊花品種花型花色愛好的選擇將有很多變化,我國的傳統(tǒng)品種,在這種沖擊下能否站得住腳,不能不引起憂慮。
菊花的商品化大批量生產,占領廣大的消費市場,這是必然的趨勢。其覆蓋面很廣,菊花生產將成為一種產業(yè),對菊花的栽培和育種來說,會有一個全新的格局,品種面貌將大不同于傳統(tǒng)品種,這是無可置疑的。再者,今天科學發(fā)達,菊花可以四季隨時開花,似乎已失去個性的菊花已沒有什么傲抗精神可言,特別在拜金主義的影響下,許多人并不贊賞這種觀念。人們應當看到,一種認識,一種觀念,既受當代經濟動勢的影響,反過來也可影響經濟性的活動。人們提出對菊文化的再認識,再評價,是為今后菊花生產的栽培與育種,指明方向。當今菊花生產的栽培與育種,不可避免地要受全球性經濟、特別是市場經濟的制約,歸向統(tǒng)一格局。然而保持地域性的特點,發(fā)揚它的傳統(tǒng)優(yōu)勢,這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今后菊花在我國的種植,必然有2種格局出現,一種就是上述市場經濟下的規(guī)?;a,另一種是菊花原有傳統(tǒng)品種占領的陣地,公私園林、旅游景點、機關廠礦、兵營學校以及許多菊花愛好者個人,他們有傳統(tǒng)的種菊習慣,有年年舉行的菊花展覽,擁有情有獨鐘的傳統(tǒng)菊花品種。他們不可能都具備規(guī)?;耘嗟脑O備,然而對菊花的戀情卻使他們鍥而不舍地把傳統(tǒng)品種保存流傳下來。把上述2種場合比喻為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2種領域。傳統(tǒng)的菊文化在下里巴人領域可能會沖淡,而在陽春白雪領域卻是不會衰退的。
今后菊花的栽培和育種,在很大程度上,將受市場經濟的左右。為使菊花的中國特點不致喪失,對傳統(tǒng)品種觀念上的重視和栽培育種上的保存和發(fā)展,應當是一個特別的課題。不要讓它走向博物館,而應當大眾化。對傳統(tǒng)品種的尊重,這就涉及到菊文化的再認定,應把它看成國粹,它的黃色之可貴,是因為它在金秋時節(jié)開出黃燦燦的花,它是豐收、成熟和輝煌的象征。對我國的菊文化,要加強研究和總結,要建立一支隊伍,為了發(fā)揚光大、使之深入人心,成為民族精神表現的一種活躍領域而做出努力。
菊文化新舊接軌的焦點,集中在品種工作上。建立品種分類的科學系統(tǒng),實現品種申報登記制度,把過去全部品種混亂落后的狀態(tài),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建立全國性的管理機構和品種基地。使傳統(tǒng)菊文化得以繼承,使菊花事業(yè)更加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