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不善言談的人,對陌生人是,對朋友、對家人也是。
從小店門臉里的、校園路邊的公用電話,到宿舍201電話卡,到現(xiàn)在的手機時代,我與家里的通話一直保持著7句話。
第一句:吃飯了沒?回答總是吃了,或者正吃,或者是飯正做著。
第二句:吃什么了?如果正吃、沒吃,就變化成在吃什么、做什么了。
第三句:多買點兒肉和骨頭、魚什么的,注意營養(yǎng)。
第四句:天氣冷嗎?夏天的時候,就會改成家里熱嗎,春秋就變化成暖和嗎、還熱嗎之類。
第五句:多穿點兒衣服,別凍感冒了。因季節(jié)變化成小心熱感冒、別咳嗽了云云。
第六句:家里生意好嗎?心里其實是想知道打電話時家里的生意處于旺季還是淡季,忙還是不忙的。
第七句:你們多穿衣服別凍著,別太累著。要么就是注意早晚增減衣服、別嫌麻煩,不要心急、買賣損失不要放在心上。
這7句話,如果接電話的是父親,在聽完答案之后,我會加上一句讓母親來接電話;如果接電話的是母親,也會跟我父親講講。翻來覆去,重復一遍“對話錄”,卻總能打上二三十分鐘,之后,電話結束。
今天,母親照例是你要好好的,認真上班,努力工作,吃好,買點兒好衣服穿,這一番例行回答之后,忽然頓了零點零幾秒,補充了第八句話:你要自信啊。
這句“要自信”的新鮮詞,跟前7句從邏輯關系上顯得很突兀,并且從小學文化的母親嘴里說出來,更顯得有點兒幽默的成分?;叵肫饋?,是源于上次回家閑聊時,我微詞到小時候家里情況不好,以致養(yǎng)成我現(xiàn)在的一些不良小脾氣,說了一句比如現(xiàn)在的我就很不自信。當時沒在意母親在一旁若有所思,沒想到她竟記下了!
我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