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雪俊
摘要:文章通過對連霍高速鄭州段改建工程NO.3標拼寬橋梁地基處理和支架的布設及受力計算,提出架梁施工方案及墩頂現澆段砼澆筑養(yǎng)生時的防震措施,同時也提出防撞墻、翼緣板及異型板拆除方案。
關鍵詞:連霍高速鄭州段;改建工程;橋梁拼寬
中圖分類號:U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45(2009)15-0143-02
一、工程概況
柳林互通式立交位于連霍高速公路與老107國道交叉處。立交所處位置地勢平坦,北側緊鄰楊槐村,南側為連霍高速鄭州東收費站,東南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河村遺址。既有立交設計為雙喇叭型互通式立交,立交主線為橋梁形式,主線橋為4聯9×20米,共36跨,長720米,上部構造中部為14m的預制空心板,墩頂部分為6m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接頭形成連續(xù)剛構,橋面凈寬10.75米。下部為截頭倒錐形雙柱式墩身,直徑1.5m鉆孔灌注樁基礎,樁長30米。
本工程為在既有柳林互通式立交橋兩側均加寬8m,拼寬橋的結構形式及孔跨布置與老橋相同。
二、橋梁拼寬技術措施
為盡量減少新老橋梁下部的沉降差異,拼寬橋梁采取如下處理措施鉆孔樁樁徑變?yōu)?.6米,樁長變?yōu)?5米。橋梁上部構造與原橋的對應部位連接,橫橋向在老橋空心板頂部植筋與新橋預埋鋼筋焊接連接,底部通過粘貼鋼板形式的連接;墩頂現澆段與老橋對應為通過植筋焊接連接。
既有道路為連霍大動脈,車流量極大,為保證在施工期間維持既有道路的暢通,減少社會的負面影響,同時又必須減少既有橋梁震動對拼寬橋梁現澆砼的質量影響,新老橋間采取“防震隔離帶”先斷開,后連接的處理措施。
三、主線橋地基的處理
(一)現場情況
新拼橋墩絕大部分處在既有主線橋施工所留的泥漿池中,而且既有主線橋北側地勢較低,有一條排水溝沿大橋縱向從32#墩延伸到8#墩旁的水渠之中,北側新拼寬橋的橋墩剛好設置在水溝中。經施工現場探測泥漿池及水溝深度為2m多,地基土以黃色亞砂土及亞黏土為主,呈軟塑狀,土質結構松散,固結性差。
(二)處理方案
因主線橋施工現澆異型板及墩頂砼時,必須搭設支架,為防止地基下沉,必須對地基進行處理。處理的方法采用磚渣換填,水溝及泥漿池位置處理的深度不小于2米,其他地方視實際情況而定,寬度及長度必須滿足施工及設計要求,采用壓路機分層(每層松鋪厚度不超過30厘米)碾壓密實,對壓路機碾壓不到的地方,采用打夯機夯擊密實。處理完的地基必須進行承載力檢測,其值不小于150KPa。
四、支架的布設及受力計算
(一)現澆墩頂砼及支撐主橋預制梁支架的布設
本支架采用滿堂腳手架,立桿為φ48×3.2鋼管,現澆墩頂砼支架布設寬為6.0 m,長為9m,間距90cm×90cm,步距90cm;預制梁頂一端布設支架寬為2.4m,長為9m,間距60cm×60cm,步距90cm。支架安裝調整好后,在立桿上口安裝可調頂托。在可調頂托上鋪設12cm×15cm的橫橋向方木。
(二)現澆墩頂砼處支架的受力計算
1.現澆墩頂砼底模板下木枋(12cm×15cm)受力驗算?,F澆墩頂砼底模下腳手管立桿的縱、橫向間距都為0.9m,木枋按橫橋向布置,間距也為90cm ,因此計算跨徑為0.9m,按簡支梁受力考慮,驗算底模下木枋。由梁正應力計算公式得σ= 8.04 Mpa < [σ] = 9.5Mpa 強度滿足要求;由矩形梁彎曲剪應力計算公式得:τ= 1.34 Mpa< [τ] = 1.7Mpa(參考一般木質)強度滿足要求;由矩形簡支梁撓度計算公式得fmax=1.064mm<[f] = 2.25mm([f] = L/400 )剛度滿足要求。
2.立桿強度驗算。鋼管(φ48×3.5)立桿間距為0.9m×0.9m,步距為0.9m,則長細比為λ=ι/ i = 600 / 15.78 = 38,查表可得φ= 0.899 ,則有:[ N ] = φA[σ] =0.899×489×145= 63.7 kN?,F澆墩頂平面尺寸為長6m,寬8.38 m,支架布置平面尺寸為長6.0m,寬9 m,布置管鋼間距為90cm×90cm,則可布置鋼管84根,平均每根鋼管受力為:N=6×8.38×40.2/84=24.1 kN <[ N ]= 63.7 kN,立桿抗壓強度滿足要求。另由壓桿彈性變形計算公式得:(按最大高度8m計算)△L = 1.971mm 壓縮變形很小。
3.預制梁底處支架的受力計算
(1)預制梁底下12槽鋼受力驗算。經計算,每跨每側拼寬部分有預制梁6榀,每榀梁板的重量為17.1~21.2t,按最重的一榀梁21.2t計算,并取1.2的安全系數,則預制梁下支架荷載計算:強度滿足要求;剛度滿足要求。
(2)立桿強度驗算。鋼管(φ48×3.5)立桿間距為0.6m×0.6m,步距為0.9m,則長細比為λ=ι/ i =900 / 15.78 = 58,查表可得φ= 0.829 ,有:[ N ] = φA[σ] =0.829×489×145= 58.8 kN ,預制梁底支架荷載計算:P=1/2×6×212/(2.4×9)×1.2= 35.3 kN /m2,預制梁底支架平面尺寸為長2.4m,寬9 m,布置管鋼間距為60cm×60cm,則可布置鋼管4排,每排布置鋼管15根,平均每根鋼管受力為:N=2.4×9×35.3/(4×15)=12.71kN<[N]=58.8kN,立桿抗壓強度滿足要求。
4.地基承載力計算。由以上計算可知,立桿的承受的最大荷載:P=24.1kN,則需地基承載力為(枕木受力長按60cm,寬按30cm計算):F=22.97KN/(0.3×0.6)m2=127.6KPa<[F]=150 KPa,地基滿足要求。
五、架梁施工方案
經計算,每片梁板的重量為17.1~21.2t,擬采用一臺50t的吊車對梁板進行架設。主要工序如下:
1.在梁兩端處理好的地基上搭設支架。
2.支架經預壓,確定其強度、剛度、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滿足要求后,將空心板吊放到支架上(梁板所放位置在支架上已測量放線定好位)。
空心板梁吊裝施工工藝如下:
(1)梁體運輸:空心板梁用平板車從預制場運抵架梁現場,運輸過程中注意梁的擺放方式和加固措施。
(2)起重機的運轉檢查:起重機在安裝構件前,先對其傳動部分進行試運轉,要求各部操縱系統(tǒng)完全正常,并檢查所有起重索具是否符合規(guī)定,發(fā)現有不符合要求或損壞的索具立即更換。
(3)起重機走道等的加固:起重機的行走通道和停機位置,均須事先檢查整修,必要時可采取加固措施(如松軟地段的地基加固),以滿足起重機的工作穩(wěn)定性。
(4)試吊檢查:在規(guī)定的吊點按照設計位置和方法掛鉤或綁扎,吊起構件離地20~30cm時,檢查機身是否穩(wěn)定,吊點是否牢固,在情況良好的前提下,方可繼續(xù)進行起吊工作。
(5)吊梁:起吊時必須垂直吊升,起吊安裝時必須以支腿放下支撐穩(wěn)固;起吊速度:起吊速度均勻,進行平穩(wěn)升降。
(6)落梁時,應緩慢下落,并注意保持梁體中線與支座中線一致。
六、防撞墻、翼緣板及異型板拆除方案
橋梁拼寬時,需將老橋防撞墻、翼緣板及異型板拆除、為保證老橋結構安全,采用盤踞及鏈踞進行靜力切割。
1.防撞墻、翼緣板。(1)首先對整個護攔進行理論重量計算,護欄每延米砼方量為0.3m3,重0.78t,每跨20m分成5塊,每塊重3.12t/4m。(2)根據分塊的大小,在每塊最合理(1/3)的部位鉆吊裝孔,采用8t的吊車吊移。(3)先用金剛石繩鋸先將護欄沿垂直方向按分塊長度切割至根部,然后再沿水平方向切割分離,再在用8t的吊車將護欄吊移至橋面緊急停車帶內側邊線,作為路面行車的安全護欄,而后再用盤踞切割翼板。盤踞切割速度:3~5m2/h。(4)將切割的翼緣板砼塊運至棄土場。
2.異型板的拆除
(1)用腳手架搭設卸荷支撐。橋底設木方或工字鋼。
(2)用M16化學錨栓固定繩鋸主腳架及輔助腳架。
(3)根據已確定的切割方式,將金剛石繩索按一定的順序纏繞在主動輪及輔助輪上。
(4)在切割前對金剛石繩鋸機進行試轉和空轉,確定設備運轉、水源供應正常的情況下,方可進行切割。切割時必須先對跨中進行切割,待跨中切割完成后,再對支座位置進行切割。
(5)將被切割的混凝土塊用汽車吊吊到破碎場地進行破碎。
七、墩頂現澆段砼澆注及養(yǎng)生的防震措施
既有橋梁上車流量很大,車輛行駛對橋梁產生激烈的振動,新舊橋梁墩頂現澆段通過植筋,現澆砼連接成一個整體。為減少老橋震動對砼施工質量的影響(即墩頂現澆砼在初凝至終凝期間,砼受震會產生裂縫),在墩頂現澆段施工時采取如下措施:
1.墩頂現澆段砼澆筑時,其內側與既有橋梁相接觸部分暫留50cm不澆筑,形成一條“防震隔離帶”。
2.在防振隔離帶內,植筋鋼筋提前植入,但暫不與墩頂現澆段主體鋼筋焊接。
3.待主線橋墩頂現澆段砼半幅完成二聯(18跨),再封閉半幅交通,將防振隔離帶內的植筋鋼筋與主體鋼筋焊接連接,然后澆筑防振隔離帶預留的50cm砼。
八、結語
實踐證明,通過“靜力切割”,“防震隔離帶”等施工措施,能有效地減少橋梁在拼寬施工時,對老橋的影響,保證既有道路暢通,減少社會的負面影響,保證社會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