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鴻
摘要: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軟基處理是每個施工單位都面臨的問題,本文結合福建浦南高速公路工程B5標施工實際情況,對軟基施工常見處理方法做一些探討。
關鍵詞:公路;軟基;處理
1 概述
本合同段軟土路段主要位于溝谷內,上部為水田,積水,表層多為耕植土,分布淤泥、淤泥質土,厚度一般約2.0-4.0m,性質差,強度低,影響路基穩(wěn)定,易引起不均勻沉降。
軟土是指以水下沉積的軟弱粘性土或淤泥為主的地層,有時也夾有少量的腐泥或泥炭層。大部分軟土的天然含水量在30%~70%,孔隙比1.0~1.9,壓縮性系數(shù)為0.005~0.02,抗剪強度低,觸變性、流變性顯著。軟土在我國沿海、沿湖、沿河地帶有廣泛分布。近年來,隨著我國公路建設的規(guī)模日益擴大,難度不斷提高,公路建設對軟土處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結合浦南高速公路B5標實際情況,對軟土的處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僅供同類工程施工時參考。
2 工程概況
福建省浦南高速公路B5標起點位于福建省建陽市將口鎮(zhèn)起始樁號K119+450~K133+900,全長14.45公里,其中路基長度13.17公里。全標段軟基5.45公里,占路基總長的41%。本標段軟基路段主要位于溝谷內,上部為水田,積水,表層多為耕植土,分布淤泥、淤泥質土,松散泥砂土,性質差,強度低,土質含水量大,孔隙比較大,抗剪能力低,固結慢等,軟土覆蓋層厚度在2~4 m之間,為不良地質地段,無法滿足高速公路堆填路基及道路活荷載的要求。
3 軟基的處理
3.1 根據(jù)填土高度及軟基情況采用以下幾種處理方式:換填、鋪設砂墊層加土工格室、砂樁。
軟弱土層厚度小于2m,或軟弱土層厚度大于2m小于3m且路基高度較高時,采用挖除淤泥,換填符合路基填筑要求填料的方式。
軟弱土層厚度小于3m,且路基高度不太高時,采用砂墊層加土工格室的方式。
軟弱土層厚度大于3m,采用砂樁的處理方式。砂樁直徑0.45m,梅花型布置,樁距根據(jù)填土高度及軟基情況而定。
位于軟土地基上同時填土高度在6m以上的板涵或箱涵,均應采用反開槽施工,反開槽高度一般控制在3m高度。
3.2 挖除換填法:對于深度不太大的軟基工程,在路堤范圍內,將需要處理的軟土挖除,動力觸探合格后,用透水性材料換填,可采用分段挖除,分段分層回填的方法。置換材料應采用即使受到水浸也不致降低承載力的透水性材料。必須進行充分壓實。 透水性材料,主要為砂土、砂、礫石、卵石、片碎石等,其主要物性指標如表1。
挖出換填透水性材料處置軟基,效果最好,由于完全挖開處理,不會留有隱蔽危害,但是費用也較大,因此一般換填至超過地下水位以上30cm即可采用回填素土的方法,所回填的素土應滿足CBR〉8%,低液限,如果有條件設置滲溝、盲溝的話,對于路基的穩(wěn)定會大有好處。
3.3 鋪設砂墊層加土工格室法
對于軟弱土層厚度小于3m且含水量大,路基高度不太高時,在軟土地基上敷墊0.5m厚的砂墊層。這樣可達到固結軟土層,使砂墊層起到上部排水層作用;同時,砂墊層又成為填土內的地下排水層,以降低填土內的水位;在進行填土及地基處理施工時,為施工機械提供良好的通行條件。
3.3.1 材料要求
砂墊層材料宜采用干凈的中粗砂,細度模數(shù)>2.7,含泥量小于5%,應具有良好的透水性,滲透系數(shù)不小于0.005 cm/s,不含有機質、粘土塊和其他有害物質,砂礫的最大粒徑不得大于50mm。
土工格室采用設計抗拉強度不小于150MPa,延伸率不大于15%,高度10cm。
3.3.2 施工方法
砂墊層施工一般采用自卸汽車與推土機聯(lián)合操作。要盡量做到均勻一致。原地面設置50cm的砂墊層,起到橫向排水的作用,并分兩層進行壓實,每側超出路基地寬200cm,以防止填土時砂墊層外緣被土覆蓋,堵住排水路徑。
對于地基土層不均勻,可能發(fā)生局部不均勻沉降和側向變位,可利用敷墊土工格室來增強地基承載力、減少地基局部沉降和側向變位,土工格室應按垂直路線方向鋪設,以改善其受力性能,兩幅格室之間用 U型鉚釘聯(lián)接,接縫應盡可能靠近路基中部,不能設在路堤邊坡范圍內,鋪設寬度為土工格室所在位置路基的寬度。土工格室四周應超過填土邊緣,端部卷入填土內,上面用填土壓緊。
3.4 砂樁法
3.4.1對粘性土加固機理
砂樁加固軟弱粘性土地基的主要起置換和排水作用,還可以形成復合地基,可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和整體穩(wěn)定性。
置換作用。砂樁加固軟弱地基主要是利用砂樁本身的強度形成復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載力和地基的整體穩(wěn)定性,地基沉降也變小。砂樁復合地基承受外荷載時,發(fā)生壓力向砂樁集中的現(xiàn)象,使樁周土承受的壓力減小,沉降也相對減小。砂樁復合地基與天然的軟弱粘性土地基相比,地基承載力增大率和沉降減小率都與置換率成正比。
排水作用。砂樁在粘土地基中形成一個良好的排水通道,起到排水砂井的作用,且縮短了孔隙水的水平滲透路徑,加速軟土的排水固結,使沉降穩(wěn)定地基得以加固。
3.4.2 砂樁施工程序
鋪砂。在砂樁施工之前,地表面先鋪一砂墊層。并設置排水溝。樁機就位后。套管底端接上管靴,放置在設計樁位上。打樁。用振動錘振打至設計深度;投砂。根據(jù)樁長情況與灌砂量要求投入足量砂,在投砂中射水形成飽和砂。在拔管過程中,振動使砂密實。
拔管。啟動振動器或樁錘, 同時起拔樁管,活瓣自動打開,開始向土孔內灌砂,拔管過程中按要求進行反插,按實際樁長推算砂量,補足砂料并富余0.2 m 以上,拔管速度要控制在2.5~3 m/min范圍內,樁頭留振時間10 s以上,以確保樁體的連續(xù)及密實。待樁管完全拔出,砂樁施工即告結束。
3.4.3 施工注意事項:
按設計圖間距布置砂樁。用不同顏色標志已打入或待打入的樁位;導桿應始終保持豎直,并經常檢查。打入深度按設計規(guī)定;允許以較快的速度打入,但樁管拔出速度應嚴格控制。留心樁管拔出時砂在成拱作用下與套管一起被上提產生間隙,這樣常使軟土侵入砂樁切斷砂柱;砂樁中的砂應采用含泥量不大于3%的中粗砂,細度模數(shù)大于2.7,有機質含量不大于1%,滲透系數(shù)不小于0.005 cm/s。砂料應保持干燥,灌砂率不小于95%。砂樁灌入樁孔中的砂子不得含有5cm及以上的碎石;軟土厚度不大時,砂樁樁長要求打穿軟土層;砂樁施工順序采用由中間向外圍或隔排施工。
4 軟基處理施工注意事項
4.1 在軟基處理前應將路基表土及浮泥清除干凈,并用透水性材料回填做好路拱,在路基兩側開挖排水溝,在預壓區(qū)應設置與砂墊層相連的縱橫向排水盲溝,以保證路基施工期間的排水暢通。
4.2 由于本項目軟基多為山間沉積軟土,一般軟土層底部會出現(xiàn)傾斜的狀態(tài);設計中軟基處理的樁長統(tǒng)一為一個數(shù)值,這樣就會存在單個樁長不足或過長的現(xiàn)象。所以在清表后,我們每隔50~100m增設一些靜力觸探孔或鉆孔,以驗證設計依據(jù)地層條件的準確性及確定合理的處理深度。
4.3 對于橋臺及結構物地段,首先應對軟土地基進行處理,并填土至設計標高。待其預壓時間大于6個月,沉降趨于穩(wěn)定后,才能進行反開挖施工。沉降穩(wěn)定標準為路基中心表面沉降速率不大于3cm/月。
5 軟基路段施工監(jiān)控
本工程線路長,地質情況變化復雜,且大部分地段均為高填土,為保證全線軟土路基施工的安全和穩(wěn)定,特別是高填方路堤和橋頭路堤,進行了沉降與穩(wěn)定觀測監(jiān)控。
5.1 監(jiān)測斷面組成:位移樁(路基坡腳線外2米,每邊一個)、沉降板(路基中心一個、距路肩1米各一個)。沉降位移樁埋設方式詳見圖1。
監(jiān)測斷面設置數(shù)量:軟基路段每200米設置一個。
5.2 監(jiān)測頻率:見表2。
5.3監(jiān)測標準:
路堤中心沉降速率不大于10~15mm/d;側向位移不大于5mm/d;
加載完成后預壓期間沉降速率連續(xù)2個月小于5mm/月;
本標段施工過程中所觀測到的最大晝夜沉降量為4mm,最大晝夜側向地表位移量為2 mm。符合路基施工規(guī)范要求。
6 結束語
軟基處理質量的好壞,關系到高速公路能否保證道路運營期間路面狀況、行車速度及行車安全的關鍵問題之一。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應根據(jù)施工實際,靈活運用、恰到好處的選擇軟基處理方法,本著經濟可靠的原則,才能做好軟基處理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交通部行業(yè)標準 ·公路軟土路堤設計與施工技術規(guī)范· 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2] 黃生文 ·公路工程地基處理手冊·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