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宗倫
我的一位朋友說,無論你多么討厭自己的工作,你都得盡心盡力去完成,以便保住手頭這份工作。在找不到新工作的情況下,貿(mào)然辭去現(xiàn)有工作,不是什么好主意。但對于這位朋友的高見,我實在不敢茍同。
一個人如果十分討厭自己的工作,那么在創(chuàng)新理念、增加銷售額或生產(chǎn)量、減少開支等方面,無疑要付出大量精力和時間。而這些讓他力不從心的事都與其工資收入和升遷息息相關(guān),一旦公司裁員,他會成為第一個收到“粉紅色紙條”(pink slips“解雇通知書”)的人。
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目的,不應該是為了保全一份令你討厭的工作,你應該做的,是一如既往地好好工作,并在工作過程中弄明白一個問題:什么能讓自己快樂工作?換句話說,究竟是什么因素讓自己在工作中不快樂?是你討厭的這份工作本身還是“惡毒”的老板?是上班太遠?還是工作場所魚龍混雜,無隱私可言?再或者,也許你的個性和這樣的工作環(huán)境格格不入。
那么目前的工作中有沒有部分內(nèi)容是你喜歡的呢?這一點能否成為新職業(yè)的基礎(chǔ)呢?你最喜愛什么活動?哪些活動讓你感覺從事起來最自然?哪些活動讓你受褒獎最多?如果眼下這份工作“一無是處”,那么你在上學期間、志愿工作期間或孩提時代最喜歡什么活動呢?
全球智庫Talem smart咨詢公司總裁特拉維斯-布拉德伯里在其專著《性格密碼》(該書以對50萬人的10年研究為依據(jù))中建議:注意你真正喜歡的不同類型的人,了解他們的共同特性。他們也許是你的大學同窗,也許是你的周末健身伙伴。你喜歡和他們在一起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他們的人品、性格還是態(tài)度?抑或是他們從事的和你有相同理想的行業(yè)或職業(yè)?
簡而言之,你之所以佩服這些朋友,可能包括3大類理由。其一,他們有思想、善分析、組織能力強、見多識廣、博覽群書、有責任心、保守、注重效率等,那么你可能更適合在傳統(tǒng)公司或政府部門供職,或者從事諸如會計、分析員等工作。其二,因為朋友有創(chuàng)造性、風趣幽默、無拘無束、喜運動、愛外出、善冒險、愛憑直覺去做事情等。其三,因為朋友有教養(yǎng)、品德高尚、善于傾聽別人意見、善于交際、關(guān)注事情原委,樂于助人等。
具有第二類品格的人,更適合在初創(chuàng)公司工作,或者在媒體、銷售、營銷、咨詢、通訊及技術(shù)行業(yè)就職。而第三類品格的人,則適合從事醫(yī)療保健、人力資源或社會工作。要知道具體做什么工作最適合自己,最關(guān)鍵的還是對自己有足夠的了解。
另外,實實在在地分析一下公司前途(而非其宣傳之詞)也是至關(guān)重要的。比如,公司可能打出“家庭友好型企業(yè)”等口號,聽上去很誘人,而其實只不過是公司公關(guān)宣傳口號而已。事實上,想提早下班接孩子參加足球隊訓練,沒門!
再者,就是擴大交際圈。如果你為一家大公司工作,那么可以參加一個聯(lián)絡(luò)其他部門人員的組織(比如“社區(qū)外展項目”等),這樣你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公司其他部門的工作及機遇。而如果你在一家小公司就職,那么可以參加行業(yè)活動,這樣你就可以結(jié)識一些為公司競爭或客戶工作的人,從而為未來跳槽打下基礎(chǔ)。
(摘自《廈門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