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世博——2009上海世界音樂周展現(xiàn)“世界音樂”的魅力
2009年4月30日至5月5日,作為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開幕一周年倒計時音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作為今年“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jié)”的重要參演節(jié)目,由上海世博局、上海對外文化交流協(xié)會和浦東新區(qū)文廣局聯(lián)合主辦的“放歌世博——2009上海世界音樂周”在東方藝術中心和世紀公園舉行。
今年上海世界音樂周,國內外的11支世界音樂表演團體:森林秘語樂團、塔布拉鼓大師扎可爾·侯賽因、爵士女歌手娜莎耶、幾內亞非洲舞蹈團、“桑巴風暴”表演團以及神殿樂團、國內音樂家劉索拉、薩頂頂以及阿秘厘樂團、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歌舞團、花腰彝族龍車村小寨跳樂等為觀眾精彩地展示了“世界音樂”的魅力。其中,闊別上海舞臺已經十年的劉索拉給觀眾帶來一場驚喜。剛出場,劉索拉先“告誡”大家:“因為我的音樂太奇怪了,為了不嚇著觀眾,我先解釋一下吧。”接著,她開始介紹她的曲子《生死慶典》……一個鼓,一個琵琶,再加上劉索拉或追隨,或唱和或模仿的人聲,整個舞臺成為了村頭風俗人情的展臺,雖然還是有人被“嚇”得提前退了場,但是多數觀眾都被“另類”音樂中生命的力量所擊倒,并漸漸領悟“原來音樂還可以這樣”。是的,音樂無國界也沒有地界。劉索拉、朱哲琴、薩頂頂等在國內外頗具影響力的音樂人都在原生態(tài)音樂中汲取營養(yǎng),而前兩位在“中英世界音樂對話”活動中強調了這一點。
2009年5月5日,音樂周主辦方與英國領事館文化教育處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演奏廳聯(lián)合舉辦了“中英世界音樂對話”活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田青擔任主持,嘉賓包括音樂家劉索拉、音樂人朱哲琴、英國資深音樂創(chuàng)意企業(yè)家代表、英國爵士及世界音樂重要推手克萊爾·維特克爾(Claire Whitaker)以及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資深講師瑞切爾·哈里斯(Rachel Harris)。他們匯聚一堂,一起探討了有關“世界音樂”以及原生態(tài)音樂保護的問題。對話期間,與其他四位優(yōu)雅的女士相比,年過六旬的田青顯得最為“憤青”,他談到國內音樂教育制度存在很大的問題:“在中國學鋼琴或者學西方音樂,反而比民族音樂更容易,這個現(xiàn)象不正常?!彼€提到,因為跟鋼琴的十二平均律不一樣,不少音樂人想要改造我們自己的竹笛,把笛子多扎一些眼,把二胡弓子解放出來,像小提琴那樣,追求與大樂隊的合作,但是把中國音樂里邊最有味道的音都抹殺掉了?!拔覀冇泻荛L一段時間處于這樣的狀況,對自己的民族文化,在不理解、沒有繼承的情況下,輕易地拋棄了?!彼€特別指出,中國人心中神圣的金色大廳就是一個演出劇場,可以出錢租用,從而成為某些團隊和個人“鍍金”的方式,所以不能將之作為代表音樂成就的唯一標桿。
作為對話活動中唯一一位與商業(yè)相關的人,克萊爾·維特克爾也非常關注原生態(tài)藝術:“通過試講或試唱的方法讓聽眾了解到更多的音樂形式,獲得不同的感受,這是對演出者和聽眾共同的激勵。我們不能夠低估了面對面的重要性,尤其是對于原生態(tài)藝術。惟有讓觀眾參與進來,才可能同時獲得經濟價值和推廣價值。在歐洲,‘世界音樂甚至能夠幫助唱片公司,而不僅僅是音樂家?!?胡凌虹)
2009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jié)順利閉幕
2009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jié)于2009年4月28號開幕?!读鹤!氛Q生五十周年紀念音樂會作為了本屆音樂節(jié)的開幕演出。5月16日在東方藝術中心音樂廳,音樂節(jié)組織委員會主任、市委常委、副市長屠光紹致詞并宣布為期十九天的2009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jié)圓滿閉幕。閉幕儀式后,擁有百余年歷史的美國匹茲堡交響樂團奉獻了精彩的音樂會。
本屆“上海之春”歷時19天,來自中國、美國、德國、西班牙、芬蘭、奧地利、愛爾蘭、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音樂家奉獻了30余臺40余場演出,其中,包括德國德累斯頓國家交響樂團、美國匹茲堡交響樂團、芬蘭拉蒂交響樂團、中國澳門樂團等眾多世界知名樂團。音樂節(jié)期間共有10余萬觀眾走進劇場觀看演出,通過電視、電臺收聽、收看音樂節(jié)演出的市民更是達到數百萬人次。本屆“上海之春”堅持“新人新作”的辦節(jié)特點,共舉辦新人新作音樂會13臺,推出新作品約53部,新人新作音樂比賽5大項,其數量規(guī)模再創(chuàng)歷屆音樂節(jié)之最。同時本屆“上海之春”還聚焦“城市”和“世博”主題,舉辦了世博號角——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jié)管樂藝術節(jié)暨中國第三屆非職業(yè)優(yōu)秀行進管樂團隊展演活動。在上海首次舉辦的城市森林音樂會,也成為“迎世博倒計時一周年”活動的壓軸大戲。(祖忠人)
上海現(xiàn)代戲劇谷開幕
2009年5月20日,上海現(xiàn)代戲劇谷開幕。在開幕典禮上,上?,F(xiàn)代戲劇谷與中國國家話劇院、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海戲劇學院、東方票務、孟京輝戲劇工作室、上海現(xiàn)代人劇社等2009年度首批演出合作單位進行了簽約儀式。而全球最大的劇院管理機構——美國百老匯倪德倫集團也在開幕典禮上與靜安區(qū)政府就戲劇谷的戰(zhàn)略合作達成了總體框架合作意向。上?,F(xiàn)代戲劇谷東起成都北路、西至鎮(zhèn)寧路,以南京西路至華山路一線為中軸,區(qū)域寬約0.5公里、長約3公里,是上?,F(xiàn)代戲劇產業(yè)的核心集聚區(qū),也是上海首批15家文化產業(yè)園區(qū)中唯一的音樂、演出娛樂類產業(yè)項目。上?,F(xiàn)代戲劇谷每年將分春夏秋冬四個演出季。今年5月至7月的首個演出季中,30臺100場次的戲劇將集中上演。(rainbow)
“無障礙電影工作室”成立
電影是大眾喜聞樂見的視覺藝術,但一些殘障人士由于生理障礙,無法與健全人一樣在電影院內無障礙地享受視覺盛宴。為能讓殘障人士感受到電影藝術的魅力,近期,在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的資助下,市殘聯(lián)、市圖書館、上海電影評論學會籌劃成立“無障礙電影工作室”,并于2009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舉行該工作室的成立及中國第一部無障礙版影片《高考1977》的首映儀式。無障礙電影工作室制作的電影主要以反映社會主旋律、具有勵志精神的最新上映的國內外影片為主,突出通過增加旁白,配備字幕,讓視力障礙人士借助聽覺來“看”電影,讓聽力殘疾人借助字幕來“聽”電影。今年工作室將完成 《高考1977》、《非誠勿擾》、《可愛的中國》、《導盲犬小Q》、《狗狗與我的十個約定》等七部影片的制作。無障礙影片的制作和播放,將受惠于更多的殘疾人,讓他們能像借閱普通圖書一樣,在公共圖書館或者區(qū)縣閱覽室中,借閱喜歡的影片在家里觀賞,享受電影藝術帶來的歡樂。(黃一慶)
水墨當下——2009上海新水墨大展開幕
2009年5月12日下午三點,由朱屺瞻藝術館發(fā)起,并與上海多倫現(xiàn)代美術館聯(lián)合主辦的《水墨當下——2009上海新水墨大展》在上海多倫現(xiàn)代美術館隆重開幕,展出了中國當代及海外水墨藝術領域70余位藝術家的作品。本屆大展由五個主題子展覽構成:“上海新水墨藝術基地特展”、“水墨創(chuàng)造·感悟都市”、“海外水墨三十年”、“水墨·抽象”、“粉墨——當代女性水墨畫展”。
較之前幾屆展覽,本屆上海新水墨藝術大展視野更為寬廣,主要從全球化—地域、觀念—語言、社會圖景—個人心性等多個角度來呈現(xiàn)水墨在當代的真實生存狀態(tài),揭示當代中國的文化精神景觀,既是對當代水墨領域的梳理和呈現(xiàn),也是在實踐上對上海新水墨展覽學術成果的推進。(rainbow)
以畫會友,再次探討“良友”意義
2009年5月5日,在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無形畫廊內,展出了以“良友”為主題的上百幅畫作,參展者分別是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的研究生、本科畢業(yè)班學生和幾位教師。這不是一場普通的畢業(yè)展,在越漸物質化的今天,“友荒”無疑是當代人一大身心疾患。忙著找工作、掙錢,很多人已經很久沒有深入探究過自己是否有“良友”的問題了,而對于在金融浪潮下顛簸的不少畢業(yè)生來說,因為缺少朋友,精神的苦悶、空虛無人對之述說。這也是上師大美術學院教授劉大鴻把“良友”作為畢業(yè)創(chuàng)作課的首要原因。他讓學生找出自己的良友,把好友畫出來、寫出來,將人像與外在環(huán)境建筑相結合,并總結這一切成為畢業(yè)論文和創(chuàng)作。雖然能說服好友作裸體模特的是少數,大部分學生還是以各種表現(xiàn)方式順利完成了創(chuàng)作,學會更好地與人相處,這也是他們邁出社會的重要一步。而最后,這些“作業(yè)”根據半個世紀前著名的《良友》雜志形式編輯在一起,作為“復刊號”贈予每個觀展者與眾多友人,一起分享,一起思考。(胡凌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