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能如此迅速地成功?因為我已經(jīng)是一個臉上出現(xiàn)皺紋的中年婦女了,沒有時間漫不經(jīng)心。
——最早被中國關(guān)注的國際商界女性玫琳凱談自己的成功
偷一個人的主意是剽竊,偷很多人的主意就是研究。
——關(guān)于“研究”的另類解釋
有一種男人,他走到你身邊,往那兒一站,凜然正氣,你突然就緊張起來,頭腦缺氧,手腳冰涼。另一種男人,他走到你身邊,往那兒一站,什么話也不說,只沖你笑笑,你頓時就覺得溫暖起來。前者是水均益,后者是崔永元。
——評論人士盧劍利談水均益和崔永元
要說沒用也真沒用,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教人如何投資賺錢……但如果我們的心靈中沒有詩意,我們的記憶中沒有歷史,我們的思考中沒有哲理,我們的生活將成為什么樣?
——北大國學院院長袁行霈教授談國學的“無用之用”
在中學階段,學生應(yīng)伏案學習;在大學里,他們則應(yīng)該站起來,四面觀望。
——英國哲學家懷特海
過去,知識是一種積累,而在今天,知識常常只是一種謀生的手段,稍稍學了一點皮毛,就迫不及待地拿去換錢。
——葉兆言在《陳舊人物》一文里如是說
藝術(shù)真正的功能是改變?nèi)丝醋约旱慕嵌取?/p>
——多麗絲·萊辛
父母是教科書,朋友是參考書,愛人是工具書,街坊鄰居是報紙雜志,妙齡少女是時尚畫報。
——現(xiàn)代人的“讀書觀”
目前,美國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口、全球約五分之一的居民已經(jīng)無法用肉眼看到銀河;很多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更是在一片橘紅色煙霧的籠罩下,也許只能看到幾顆星星。缺少了直接目視星空,人類和宇宙的其他部分便被隔絕了開來,無法直接感知宇宙的宏大和我們自身的渺小,這對人類文化產(chǎn)生了微妙的影響。
——借2009年國際天文年之機,天文學家大聲疾呼:在地球上建立“黑暗天空”保護區(qū),為子孫后代留下最后一扇通往宇宙的大門
飛機人工增雨,就是要“明知那有云,偏向云中飛”。
——有6000小時飛行時間的機長劉培新這樣告訴記者。2009年2月12日北京市成功實施飛機人工增雨,結(jié)束了111天無“雨雪”的紀錄
有些畫家的孩子,為遺產(chǎn)吵架,家里鬧得一塌糊涂。我跟孩子們說,我的作品不是遺產(chǎn),房子、錢可以留給你們,但作品要捐給國家。所以孩子們也同意。
——著名畫家吳冠中近日把36幅作品捐給中國美術(shù)館后,接受《北京晚報》記者訪問時談到他為什么不想把作品留給子女的原因
當所有的水都 “為上游人民服務(wù)”之后,水就成了商品,灌進瓶子里,蓄在大壩內(nèi),在管道里按立方運輸,在干渠里被人類意志分配。這時候,下游的人們扭頭回望,下游的自然界抬起頭來張望,才發(fā)現(xiàn),除了上游人類的身體,其他地方的世界都在變干。
——馮永鋒談“為什么世界總是干的”
看看世界到處合資,望望人心都想發(fā)財。
——汪曾祺高郵故居的一副對聯(lián)
某個潛在損失越重要,我們對損失的厭惡也就越強烈。換句話說,所處情境越危險,我們越容易很快做出非理性的決定。
——哈佛大學教授馬克斯·巴澤爾曼向我們解釋說
“敢于挑戰(zhàn)10萬元年薪者優(yōu)先……”
——西南大學2009屆畢業(yè)生就業(yè)供需見面會上,一家環(huán)保服務(wù)公司開出了年薪10萬元的誘人條件招聘大學生淘糞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