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 琳
德育是指教育者培養(yǎng)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作為英語學習領域的德育學習與培養(yǎng)目標,《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習者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jīng)歷、開發(fā)思維能力、培養(yǎng)合作精神、發(fā)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因此在基礎英語教學中,教育者不但要承擔起傳授知識的任務,還應當時刻關注每個學習者的情感,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讓學習者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汲取蘊含在其中的情感素養(yǎng)精華,形成美好的心靈品格。那么如何在基礎英語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呢?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們要“重在實踐、體驗過程”。加強基礎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細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者精心策劃,不斷地用生動的、貼近生活的實例來充實它。根據(jù)多年的從教經(jīng)驗,筆者將在以下幾方面談談對基礎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淺見。
一、德育滲透重在課堂,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課堂是教育者對學生教育的主戰(zhàn)場。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引申,讓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通過討論,可以很容易掌握應有的德育道理。在基礎英語的教材中,編者大都刻意安排了德育滲透內(nèi)容,教師如果深研教材,細致品味的話,每一篇文章都可以對基礎英語學習者進行最直接且行之有效的德育滲透。
比如說,教材上涉及德育滲透內(nèi)容的話題有,學校、家庭、動物、購物、時間、文具和飲食等。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盡力挖掘這些教育元素,以知識為載體,在教學中滲透講文明、團結友愛、熱愛祖國、保護環(huán)境、珍惜時間、熱愛勞動、注意身體健康等方面的教育。這些都是最好的素材,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了解西方文化
學習者的學習意識是由多重因素組成的,其中文化意識、自身發(fā)展意識和合作意識顯得尤為突出。文化意識是個多棱體,其培養(yǎng)途徑有很多:教育者可以借助詞匯教學、語言習慣、節(jié)日習俗、風土人情等向?qū)W習者進行英語語言文化滲透,使學習者具備相關的文化意識。比如說,西方人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穿著,盡管他們平時的裝扮比較隨意,但在正式場合他們會穿辦公服(businesssuit)或燕尾服(swallowcoat),佩戴領結(tie),等等,這就將詞匯的學習與文化背景相結合,又如在復活節(jié)、萬圣節(jié)、感恩節(jié)、圣誕節(jié)等一些典型性的西方節(jié)日里滲透西方文化,有針對性地讓學習者了解各國節(jié)日風情和文化習俗。
三、利用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滲透德育教育
除了利用課堂進行教育以外,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也是進行德育滲透的良好媒介。首先,英語教師可以聯(lián)合學生會,開展一些專題講座,設計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活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熏陶。其次,是辦好英文廣播和英文板報,這兩種都是學生喜聞樂見、接受信息的好方式,學生可以自己組建編輯、播音隊伍,英文板報的內(nèi)容可以豐富多彩,具有一定的教育性、知識性;再次,設立“英語角”,播放原版西方電影,介紹西方文化,讓學生感受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從而擴大知識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最后,在重大的節(jié)日如國慶節(jié)、五一節(jié)等,以節(jié)日內(nèi)容為題材,精心組織英文演講比賽,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集體主義觀念。
實踐表明,在基礎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效果很好,會增加學習者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加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在基礎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在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德育時,要注意適度。要處理好智育與德育的關系,避免牽強附會。只有在教學中有計劃、有目的地滲透德育,寓德育于基礎英語教學之中,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
總之,英語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是一個教育工程,筆者的一些論點還尚粗淺,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正確選擇和運用德育滲透的方法,有始有終地堅持教育滲透,在教學的點滴中培養(yǎng)學習者良好的思想品德。
(作者單位:北京石油學院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