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為軍
很多高中語文教師對于高中語文教學都有一種共同的感受:盡管自身很努力,備課和上課也很認真,可學生的學習成績卻始終提不高。這就好比是拳手的一記重拳卻擊打在了棉絮上。那種無奈讓很多教師想起來都心煩。產(chǎn)生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師雖可說做到“知己”,卻很難說做到“知彼”也就是說,這些教師也許是做了深入的鉆研的,但卻沒有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沒有備好學生這一頭。所以,作為我們教師來說,認真領(lǐng)會大綱,深入鉆研教材是必要的,但同時也要把握住學生的實際情況,要使自己的上課既能合乎學生的接受能力,又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現(xiàn)代文教學中重視能力培養(yǎng)
現(xiàn)代文在高中語文教材三十七個單元中占了整整二十四個,而且文體多樣,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有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它是整個高中語文教材的“重頭戲”。“語文教學必須遵循知識教學與能力培養(yǎng)相結(jié)合的原則,既要扎扎實實地教好字、詞、句、篇等基礎(chǔ)知識,又要切實有效地提高讀、寫、聽、說等基本能力”。
1、三分鐘演講。 三分鐘演講的方式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廣泛關(guān)注社會生活,促使學生多讀、多看、多思,增長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更重要的是它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說”的能力。具體做法是每節(jié)課上課后,由一名學生到講臺當眾講話,一天一人,按學號依次轉(zhuǎn)換。一名同學講完后,其它同學評議,并給予相應的得分。這種訓練形式的話題可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來確定。我要求學生高一時采用自我命題演講。高二時,我要求每一位同學出一道題目,然后把它集中放在辦公室,輪到演講的同學上一堂課一下課就來抽題,這樣就可以有課間十分鐘時間作準備。高三時則統(tǒng)一要求采用臨時抽簽即興演講方式。
2、教師設(shè)計問題。在引入新課之后,由教師設(shè)計問題。教師設(shè)計題目一方面可以指導學生閱讀,避免閱讀的盲目性;另一方面也培養(yǎng)了學生“聽”的能力。
3、自由搶答。在學生討論之后,老師為了了解學生答題的正確與否,可提出設(shè)計的問題,讓學生回答。這種現(xiàn)代文教學模式,不僅體現(xiàn)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雙邊活動,同時也全面培養(yǎng)了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語文能力。①先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對古文來說,讀是理解的前提、基礎(chǔ),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這個步驟仍然保留。②讀完后,以小小組為單位,由小小組長指定一位同學翻譯,其它同學補充、修改來疏通課文,有問題隨時提出。③由學生翻譯,其它同學進行補充、修改。一堂課的學習內(nèi)容大約分成二到三個部分,分別由二到三位同學進行翻譯。④小練習。教師將每一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出成一張小練習,題量要少而精,學生做的時間控制在8分以內(nèi)。在前面幾個步驟完成以后,要求學生當堂獨立完成小練習。練習做好以后,以小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換批改,且要在課上以小小組為單位按平均分或小小組總分為標準進行評比。
二、古文單元測試成績明顯提高
1、作文的提前介入法。從和學生平時的交流以及學生周記所反映的情況來看,學生對書面作文普通感到頭痛,見到做作文就怕。即使作文做上來了,相當一部分同學也是馬虎了事、任務(wù)觀點,所以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始終是一大難題。為了能從思想上消除學生作文的恐懼心理,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我在作文教學中采用了提前介入法。所謂提前介入,就是在書面作文之前,用和書面作文相似的要求先做一篇作文,不過,這篇作文與后面的書面作文有兩個方面的明顯共別:其一,它是口頭作文;其二,它必須以小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其基本步驟是:①教師命題或提供材料。②以小小組為單位,用十分鐘左右時間進行討論。討論的內(nèi)容包括是題材的選擇、結(jié)構(gòu)的安排、語言的組織等,當然更要包括小小組內(nèi)每位同學“說”的內(nèi)容的分工。③三分鐘時間“自言自語”。 ④以小小組為單位,上講臺“亮相”,說得好,其它同學掌聲鼓勵,并給予相應的加分。
從這一屆學生一年多時間實施結(jié)果來看,作文的提前介入不僅消除了大部分同學作文的恐懼心理,提高了學生書面作文的能力,而且作文課氣氛特別活潑。究其原因,主要是口頭作文和小小組完成這兩種形式所帶來的積極效應。 首先是口頭作文。大家都知道,讀、寫、聽、說這幾種能力有著相互的促進作用,學生主動說,經(jīng)常說,思維不斷得到鍛煉,以說促寫,長期訓練,必將使學生書面作文的的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是小小組完成的形式。以前學生做作文都是一個人完成,沒有交際的機會,更談不上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而現(xiàn)在四個人在一起作文,形式比較新穎,而且四個人在一起可以及時進行交流,揚長避短。 以上是我在高中語文教學方法上的一點嘗試,我知道其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希望能得到同行們的批評、指正,使我的教學方法能不斷得到完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