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 健
摘 要:賈寶玉無疑是《紅樓夢》中極富藝術感染力、最能體現(xiàn)作品內涵和作者創(chuàng)作思想的人物形象。他不僅長得漂亮,而且透出一種非凡的氣質,尤其是他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叛逆常為世人津津樂道。本文對賈寶玉的叛逆性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關鍵詞:賈寶玉 《紅樓夢》 叛逆性
賈寶玉是《紅樓夢》中的主角之一,是最能體現(xiàn)作者創(chuàng)作思想的人物形象。他不僅外表美麗,而且透出一種非凡的氣質。寶玉的氣質突出表現(xiàn)了其聰明靈秀、超凡脫俗、率直清純、愛博多情的個性。尤其是他身上所表現(xiàn)出的叛逆性常為世人津津樂道。本文試對賈寶玉的叛逆性做一下粗淺的分析。
賈寶玉在賈府中是個極為特殊的人物,被視為“活龍”、“鳳凰”、“命根子”,然而,寶玉不同凡俗的言行舉止、思想性格,在當時是不合時宜的,他是一個與祖宗的希望背道而馳的人。
第三回在寶黛初會后,有《西江月》二首形容寶玉: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玩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yè),貧窮難耐凄涼??蓱z辜負好韻光,于國于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绔與膏梁,莫效此兒形狀!
這是曹雪芹給賈寶玉畫的像,看似嘲弄寶玉,實質是在贊美寶玉。在封建正統(tǒng)人的眼中,寶玉是一個稟性乖張、生性怪譎的人,是“似傻如狂”,是“無能”、“不肖” 等。作者用反面文章來刻畫賈寶玉的叛逆性格,通過對寶玉不合時宜的言行舉止的描寫,更多地表現(xiàn)其叛逆的性格。
寶玉的許多言行與封建貴族家長們的希望和要求格格不入,他身上的叛逆性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寶玉不愿讀四書五經(jīng),不愿走科舉考試仕途經(jīng)濟的道路
賈寶玉生活的年代,男子通過科舉考試,讀書做官,掙得功名利祿,光宗耀祖,是天經(jīng)地義之事。寶玉對此不感興趣,特別是對時文八股之類深惡痛絕,他說時文八股“不過作后人餌名釣祿之階”(第七十三回),而且把讀書上進的人叫“祿蠹”。即使是他喜愛的姐妹們如寶釵等勸他讀書,他會毫不客氣地予以斥責說:“好好地清凈潔白女兒,也學的釣名沽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保ǖ谌兀┝硗猓瑢氂裼憛捙c那些達官顯吏們交往,一次賈雨村來榮國府求見寶玉,寶玉毫不客氣地拒絕。但寶玉并不是什么書都不讀,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喜歡“旁學雜收”之類與科舉考試毫無關系的書,如《西廂記》等傳奇小說,喜讀詩詞。連“塾掌”也稱贊寶玉 “專能對對聯(lián),雖不喜讀,偏倒有些歪才情”(第十七回)。賈寶玉為大觀園題詠的四副對聯(lián)可見其詩詞功底不俗。寶玉不愿走科舉考試的道路,顯然是對封建制度的叛逆,他鄙棄功名利祿,無視世人誹謗,向往人生自由。
二、寶玉反對“男尊女卑”的封建宗法觀念,大膽提出“女清男濁”的觀點
寶玉十來歲時說出的“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似乎成了《紅樓夢》中有名的“語錄”,這與傳統(tǒng)觀念相悖。但在男性統(tǒng)治的社會里,在三綱五常的封建倫理道德原則的籠罩下,女性處于附屬和被壓迫的地位,而賈寶玉這個封建貴族家庭出身的青年公子,對女性命運深深同情,對女兒表達出真摯的崇敬和愛戴之情,把其他男性視為“渣滓濁沫”,對他們的淫濫放縱、玩弄女性深惡痛絕,這種對比,無疑是對幾千年來“男尊女卑”觀念的顛覆,不僅有著積極的進步意義,而且是對封建宗法制度的叛逆。
三、寶玉反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等級觀念,向往平等、自由的生活
寶玉主張“世法平等”,這與其貴族公子的身份不相符。第一次見秦鐘,寶玉感嘆道:“天下竟有這等人物!如今看來,我竟成了泥豬癩狗了??珊尬覟槭裁瓷谶@侯門公府之家,若也生在寒門薄宦之家,早得與他交往,也不枉此一生?!毁F二字,不料遭我荼毒了。”寶玉不僅沒覺得自己尊貴,相反感到的是羞愧。他無論是對兄弟姐妹,還是丫鬟小廝,絕對沒有公子哥兒的氣息,而只有深深的同情和關心,像朋友一樣平等對待。他非常羨慕寒門薄宦之家的生活,向往大觀園以外的世界,向往沒有人“管”的自由生活。所以,寶玉常夢想到一個沒有人煙的地方去過自由的生活。
四、寶玉大膽地追求愛情自由和婚姻自主
《紅樓夢》講述了一個戀愛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劇。寶黛愛情故事及悲劇確實是感人的篇章。悲劇的根源是“父母之命,媒約之言”,自由戀愛在那個時代是違背傳統(tǒng)的封建婚姻制度的,是不被認可的。賈寶玉不顧“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的“規(guī)矩”,以自己的執(zhí)著和堅定,熱烈地與黛玉相愛,追求自由的愛情,去踐約木石前緣,大膽、勇敢地喊出“什么金玉良緣,我偏說木石姻緣!”(第三十六回)。“木石前盟”是自由的相愛,“金玉良緣”是塵世的安排。寶黛刻骨銘名感天動地的愛,是對美好自由的追求;寶玉拋棄了“金玉良緣”,是對世俗社會封建婚姻制度的背叛。
由此可見,寶玉身為封建貴族子弟,與封建社會卻格格不入,他的叛逆、對美和理想的追求,是對那個充滿了濁臭氣息的男尊女卑時代的抗爭與反叛。但他的叛逆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他的悲劇讓人嘆息和深思。
參考文獻:
[1]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
[2]羅東升.中國文學知識寶庫·清代卷[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
[3]周先慎.明清小說[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4]中國紅樓夢學會.說說《紅樓夢》中人[A].武漢:崇文書局,2006.
(開健 安徽省桐城師范學校 231400)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9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