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鋒
構(gòu)思一節(jié)習作指導課,指導學生有創(chuàng)意地描述生活中常見的一樣食品——大肉包子。
一切的流程都已成竹在胸,唯有開頭的一句導語苦苦尋覓不得。
若是將就一下,這句導語也好說:“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大肉包子是什么樣子的呢?”
若是學生犯難,無從下手,不妨再給些明確的提示:“大家可以看看大肉包子的形狀、顏色以及給你的感受等?!?/p>
總覺得這樣的導語太直白、太絮叨,且這樣的導語又能激起學生多少表達的欲望呢?
冥想中,都是大肉包子白白胖胖的臉,臉上道道皺褶。忽然間,順著這道道皺褶,仿佛看到了白白胖胖的臉上出現(xiàn)兩只瞇縫的小眼睛。這不是坐在最后一排的患了近視的周與麒慣有的神態(tài)嗎?
哈哈,索性就跟學生開個玩笑吧!
于是,修改導語:“大家看看,大肉包子這副尊容像咱們班哪位同學呢?”
料想,學生一定哄堂,一定萬眾矚目周與麒,一定小手如林、不吐不快。
若是再追問極其簡單的一句:“為什么呢?”學生一定能迅速而準確地指出大肉包子與周與麒的共同特點:白、胖、瞇縫眼。
實際的課堂,就是這樣的效果。只不過,學生們矚目的是具有同樣特點的張?zhí)祧?,而不是周與麒。
又有擔心了,這樣的導語會不會造成對張?zhí)祧蔚摹皞Α蹦?這一點,不能不顧及。
好在當學生用“可愛”對大肉包子作感受總結(jié)時,順水推舟:“你們看,正是因為張?zhí)祧瓮瑢W長得很可愛、討人喜歡,所以大家一下子就想到他了?!?/p>
學生們笑了,“郁悶”的張?zhí)祧我残α恕?/p>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藝術(shù)的魅力,在于含蓄。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shù),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