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厚祥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敏銳地捕捉學生的思維興奮點,使這些思維興奮點連成思維流,旋成思維圈,形成思維場,使課堂如磁石般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認知內(nèi)驅(qū)力的牽引下,更好地完成自主建構的過程。具體來說,捕捉學生思維興奮點。有以下幾種策略:
策略一:預設——胸中有墨始作畫
一節(jié)課執(zhí)教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預設層次的高低。當然深入最后還需淺出,這樣學生才能學得生動活潑。課堂上學生思維的興奮點教師只有摸得清,看得準,才會捕捉得到。不僅要吃透教材的編寫意圖,摸清新舊知識的鏈接點、分化點、生長點,還要摸清學生的學情,摸清他們認知的起點(即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摸清學生可能的思維走向,深入了解學生課前真實的思維活動。上課前,教師對哪些環(huán)節(jié)怎樣引導學生容易進發(fā)思維興奮點要有大致的估計,對課堂上現(xiàn)場生成的情況要有最好的準備和最壞的打算。思考當我即將授課時,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已經(jīng)或?qū)l(fā)生哪些變化,可能會遇到什么問題,會生成什么樣的態(tài)度和情緒體驗,我將如何應對、啟發(fā)和引導。這樣,調(diào)控時才會胸有成竹、處變不驚。同時要有第二套、第三套激活思維興奮點的方案,而且要寥寥數(shù)語,就能蕩起思維漣漪。使學生迅速進入興奮狀態(tài)。如果課前預設不夠,學生在課堂上冒出的思維火種就不能迅疾捕捉,會散失蔓延的第一時間。當面對學生冷場或答非所問,不能引起共鳴的狀況,在極短的幾秒鐘內(nèi),就會顯得束手無策、應變不及,甚至會被學生牽著鼻子走,從而喪失捕捉良機,讓數(shù)學課堂缺失應有的成色。因此,課前精心預設。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充分估計學生在課堂上可能涌現(xiàn)的各種情況,處理好我思與他思的辯證關系。這樣,學生思維興奮點才可能捕捉得到、捕捉得好、捕捉得妙。
策略二:激活——投石激起千重浪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是一種認知系統(tǒng)激活,就是說,學生在學習和發(fā)展中的很多問題,都是由于認知上的偏差或思維模式出現(xiàn)問題造成的。課堂上激活學生,就是幫助其理清認知、理順思維,或點撥化解,讓學生靈感頓悟、茅塞頓開。而“強而弗抑”實際是一種行為激活,即通過一定的方式,讓學生的某些行為及品質(zhì)不斷強化,最終形成某種好的品行。
激活有激發(fā)動機、鼓勵行為、產(chǎn)生動力、達成效果的作用。通常,激活表現(xiàn)為外界所施加的吸引力或推動力。這種吸引力或推動力,通過自身的消化和吸收激發(fā)成自身的內(nèi)動力,使個體由消極的“要我學”轉(zhuǎn)變?yōu)榉e極的“我要學”。在數(shù)學課堂上,教師在短時間內(nèi)如果激活了課堂、激活了學生思維,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形成了“場效應”,他們的思維火花會不停地進發(fā),思維興奮點會接二連三地涌現(xiàn),這時教師捕捉起來就會得心應手。不再會出現(xiàn)無魚可捕、無興奮點可捉的情形,從而促進和優(yōu)化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進行深度地參與和建構。
策略三:傾聽——大珠小珠落玉盤
所謂傾聽,就是教師要努力追隨兒童正在發(fā)生的學習活動并加入其中,去認真傾聽兒童語言,觀察其行為,理解兒童學習過程中使用的各種策略。同時,教師要將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形成一種觀察記錄,課后進行深度反思。
傾聽學生是指教師用全部的感官和潛能聽取學生的發(fā)言,感悟?qū)W生的心靈獨白,觸摸學生的內(nèi)心體驗,了解學生的困惑焦慮、應答學生的欲望需求、摸清學生的理解程度。在傾聽學生的過程中,要做到“四到”,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對個體而言,就是要聽得細切、看得真切、答得貼切、感到舒切。只有這樣,教師在傾聽中才能敏感地、敏銳地、敏捷地捕捉到學生噴發(fā)的思維興奮點,不至于讓它白白地浪費,靜悄悄地溜走。才能真正地掌握學生的思維興奮點,用好不可預約、稍縱即逝的生成性資源,產(chǎn)生絢麗的智力火花,讓課堂向縱深處挺進,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傾聽也應該是一個互動的過程,這種互動包含著智慧的激發(fā)與碰撞、經(jīng)驗的交流、情感的共享。
策略四:追問——問渠哪得清如許
追問,即對某一問題或某一內(nèi)容,在一問之后又二次、三次等多次提問,窮追不舍,直至學生能正確應答為止。追問可以避免滿堂問、隨意問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可以采用順向式和逆向式兩種追問方式。追問的問題設計指向?qū)W生思考、討論、觀察修正的課堂主體所為,關注是學生的基礎和教學內(nèi)容的關鍵點,它具有針對性、層次性和探究性。追問又是隨機的、臨時的,它需要教師有著較高的敏感度、調(diào)控度。它有兩種重要的價值取向:一是指向?qū)W生思維的深度,要求不僅知其一,又要能知其二;二是指向?qū)W生的思維過程,不僅要知其然,還要能知其所以然。因此,要求我們的數(shù)學教師要注意在知識含糊處追問,在缺乏深度處追問,在產(chǎn)生歧義處追問。對學生的思維做及時的疏導、點撥。在層層遞進、不斷追問的過程中,學生的理解思路會逐步清晰,思維會逐步被點燃,學生的思維興奮點在追問中猶如火苗會不停地閃爍,便于我們的教師及時、有效地捕捉,點燃學生思維的火把,使之燃燒成熊熊火焰。
[案例1]1準備:在教學“循環(huán)小數(shù)”一課,課始“誘”發(fā)學生學的欲望,提供4組題目,讓學生分組比賽,學生急于算出答案,無奈,每組中都有一個除不盡的商:
A2.7÷470.7÷33
B0.75÷1.51÷3
C34÷35123÷37
D7.2÷519÷150
故而很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
2探究:新知的展開并未因?qū)W生急于知道而和盤托出,而是由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提問,一步一步尋找答案。以70.7÷33=2.142……為例,除到第三位時,圍繞算式,步步追問:
(1)誰能很快看出萬分位上商是幾?為什么?
(2)接著商該是幾?為什么?
(3)若要你再寫幾位,能寫下去嗎?
(4)寫不完怎么辦?省略號表示什么?
學生在層層緊逼、刨根問底的追問下,對知識的理解逐步深入,思維的興奮點在追間過程中也開始由萌發(fā)變至噴發(fā)。
策略五:點撥——撥開云霧見青天
點撥是幫助人們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理清思路、找準最佳途徑的一種藝術手段。數(shù)學教師要在學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時點撥,給學生雪中送炭,使之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數(shù)學課堂的點撥要著眼于點思路、指方法、找規(guī)律,撥思維的航向、撥思考的路徑,關鍵是要點在要害處、撥在迷惑時。教師在此時此刻捕捉,能使學生無序的思維變得有序、疏漏的思考變得嚴密、模糊的認識變得清晰,能化平淡為精彩、化腐朽為神奇,撩開數(shù)學知識那層神秘的面紗。
[案例2]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口算
(小黑板出示:5□+2□)
師:誰能出一道你認為最難的題來考考大家?
生:(興奮地舉起手)我出59+29。
師:(板書這道算式)他出的這道題確實很難,你們會算嗎?
生1:把59分成50和9,29分成20和9,用50加20等于70,9加9等于18,70加18就等于88。
師:有不同想法嗎?
生2:我把29拆成20和9,用59加20等于79,再用79加9也等于88。
師:真棒!你的想法的確與眾不同。真愛動腦筋!
師:還有別的想法了嗎?
(又喊了幾個同學,思路基本一致)
師點拔:(微笑著說)請大家想一想,這兩個數(shù)接近多少啊?
生:(許多同學舉手)59接近60,29接近30。
師:(捕捉)現(xiàn)在會了嗎?有沒有別的方法呢?
生1:(從位子上站起來)我用60加29得89,再用89減1得88。
生2:我是先用60加30等于90,再把多加的2減掉。也等于88。
生3:我先用59加30得到89,再用89減1,結果也是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