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Andrew Curry(美國) 編譯/易羅英
早安!自信的“糖”之隊
清晨,加利福尼亞某處海岸邊的公路在霧靄籠罩下若隱若現(xiàn),路的遠端馳來一輛老舊的藍色沃爾沃。車上載著四名自行車運動員,由他們組成的車隊正為了挑戰(zhàn)2012年環(huán)法自行車賽而積極備戰(zhàn)。
他們今天要和其他車隊進行一場友誼賽。到達場地后,準備工作立即緊張而有條不紊地展開——車隊的機械師給車胎充上適量的空氣;調試車閘;隊員們穿上佩戴有車隊徽記的騎行衫;熱身……職業(yè)選手們通常每年都要參加國內(nèi)或國際上的十多場重大賽事,因此這一系列的套路對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事情。然而對于今天的這幾位,卻有著一些不同。
這個車隊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同時也是參賽選手的艾爾德里奇(Joe Eldridge)接下來做了一點額外的準備工作。只見他從車座下拿出包裹,打開之后拿起一個血糖儀,開始熟練地測起了血糖。艾爾德里奇解釋說:“我在訓練及賽前都必須檢測血糖,確保它的平穩(wěn)。稍高一點是無所謂的,但是絕不能太低。”
艾爾德里奇今年27歲,是一位1型糖尿病患者,同時又是一名職業(yè)自行車賽手。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以實際行動來向全世界宣告:參加自行車賽與糖尿病之間其實并不矛盾。在2005年,他和他的朋友薩德蘭(Phil Southerland)共同組建了這支車隊——“糖”之隊。他們的目標直指世界級頂尖自行車賽事——環(huán)法自行車大賽。
與艾爾德里奇同齡的薩德蘭不無感慨地說道:“五至十年前,醫(yī)生還在告誡糖尿病患者決不能參加競技體育項目,但現(xiàn)在,我們可以通過自身的例子告訴人們,通過對血糖的良好控制,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參與世界頂級自行車賽事的角逐?!卑瑺柕吕锲孀孕诺匮a充道:“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做到!糖尿病并不是我們的絆腳石?!?/p>
打賭!“糖”之隊的由來
艾爾德里奇在幾年前參加過美國大學生自行車運動賽,當他在一次比賽后看到薩德蘭在測血糖時,他深信自己遇到了同道中人。簡短的寒暄過后,兩人越聊越投機,他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彼此之間有著那么多的共同點:都患有1型糖尿病;都是大學生自行車賽的精英選手;都還是第一次發(fā)現(xiàn)自己的“同伴”,他們頓時覺得,原來自己并不孤單。
薩德蘭是在7個月大時診斷1型糖尿病的,當時,醫(yī)生對小薩德蘭的母親說,運氣好的話,這孩子恐怕也活不過25歲,并且,極有可能在少年時代就失去視力。可是,薩德蘭堅強的媽媽偏不信這個邪,她想盡一切辦法來為孩子監(jiān)測、控制血糖。那個時候還沒有血糖儀,于是她買來尿糖試紙,從小薩德蘭的尿布中擠出尿液來測尿糖,注射胰島素則更是每天必做的“功課”。
小薩德蘭慢慢長大了,有時他開始拒絕打胰島素,有一次在參加別人生日宴會的時候,因為討厭必須在吃蛋糕前注射胰島素而大吵大鬧,搞得氣氛極為尷尬。再大一些慢慢懂事了,才逐漸認識到打胰島素對他是多么的重要。媽媽還敦促小薩德蘭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在他12歲的時候,他迷戀上了騎自行車。薩德蘭一臉幸福地回憶道:“那個時候,媽媽為了鼓勵我,答應我在騎車后可以吃一塊蛋糕,所以從那個時候起,我真是愛死騎自行車了!”
與薩德蘭相比,艾爾德里奇的過往有些不同。在十歲之前他都很健康,酷愛足球和自行車了。一直到有一天運動之后,他突然累得趴在椅子上動彈不得,覺得精力仿佛被耗竭了一樣,只得大口大口地喝橙汁、可樂。隨后他被診斷患上了糖尿病。對此,小艾爾德里奇并沒有表現(xiàn)出太多抵觸情緒,因為在他看來,“得了病那就照醫(yī)生說的治唄,這沒什么大不了的?!?/p>
不過,艾爾德里奇在學校既是足球隊的主力,又是自行車隊的骨干,成天忙于訓練和比賽,有時一不留神就忘了按時測血糖。在遇見薩德蘭的那陣子,忙于應付比賽的艾爾德里奇血糖波動尤甚于往常?!昂苊黠@他當時不在狀態(tài)。為了幫他養(yǎng)成監(jiān)測血糖的習慣,提高比賽成績,”薩德蘭回憶說,“當時我就和他打了一個賭!”
原來,當時由于比賽頻繁,這兩個小伙子幾乎每個周末都能碰面。有一次,薩德蘭善意地提出要和艾爾德里奇打個賭——在每次比賽之后,誰的血糖值高誰就得包辦倆人的晚餐。艾爾德里奇一口答應,誰知接連三個月,周末比賽后的晚餐幾乎全是他一人包了!“痛定思痛啊!”艾爾德里奇笑著回憶說:“為了贏回我的晚餐,我也開始重視自己的血糖狀態(tài)了。終于有一次,也輪到薩德蘭請我吃晚餐了!而且從那時起,我的比賽成績還得到了提高。我意識到薩德蘭是在幫我,真的很感謝他?!?/p>
2004年,他們大學畢業(yè),一個大膽的想法在薩德蘭腦海中浮現(xiàn)?!拔蚁M苄Х掳⒛匪固乩誓菢?以自行車為平臺,向世人展現(xiàn)我們糖尿病患者的潛能和活力。我決定組建一支屬于我們糖尿病患者的車隊,向著世界頂尖賽事沖刺!”【阿姆斯特朗(Lance Armstrong),美國傳奇式的自行車運動員,1992年開始職業(yè)自行車生涯,1996年患睪丸癌,癌變程度連醫(yī)生都表示不抱太大希望,但他積極樂觀地配合治療,終于在1998年癌癥康復,并于1999~2005年創(chuàng)造了環(huán)法自行車大賽七連冠的奇跡。阿姆斯特朗的事跡廣為傳頌,鼓舞了很多癌癥患者,被人們譽為“環(huán)法英雄”——編者注】
騰飛!“糖”之隊的勇者
艾爾德里奇對薩德蘭的想法十分支持。次年,他們組建了一支八人車隊。并不同于一般車隊以贊助商冠名的方式,他們將這支車隊別出心裁地命名為“‘糖之隊(Team Type 1,TT1)”,并參加了橫越美國自行車大賽,出手不凡的“糖”之隊于2006、2007兩度斬獲大賽八人組冠軍,還打破了該項賽事的歷史記錄。
這僅僅還只是一個開始而已,由1型糖尿病運動員起家的“糖”之隊在隨后還發(fā)展了幾名2型糖尿病車手,并接連在洲級大賽中獲得優(yōu)異的成績。不過,他們的宏大目標遠不止如此而已,在創(chuàng)立之初,他們的目標就非常明確——參加2012年的環(huán)法自行車大賽并獲勝!
這確實是一個極為宏偉的目標,要知道,自行車界的環(huán)法大賽,就如同籃球界的NBA,足球界的世界杯,能有資格參賽的可都是個中高手。環(huán)法自行車賽為多日賽制,一般是每年7月初開始,7月底結束,每天進行一個賽段,共進行21個賽段,總賽程長達3200公里左右。試想,參加這樣的世界頂級賽事,定然需要整個車隊——包括機械師、教練、醫(yī)護人員、按摩師乃至廚師的通力合作,尤其車手的身體狀態(tài)更是絲毫馬虎不得。對于每一個參賽車隊,這樣高強度的對抗都是一次極大的考驗,那么,“糖”之隊真的沒問題嗎?所有關注“糖”之隊動態(tài)的人們都不禁為之捏了一把汗。
然而,不管世人如何看待他們的理念,“糖”之隊已經(jīng)在朝著這個目標騰飛了。按照薩德蘭的計劃,他們會先參加一些規(guī)模較小的賽事,一方面鍛煉隊伍,獲取經(jīng)驗,另一方面可借此培養(yǎng)足夠的自信。這支充滿勇氣與信心的隊伍,他們的凌云壯志讓國際著名制藥商也深為動容,承諾為隊員們?nèi)藤澲葝u素。沒有了后顧之憂的“糖”之隊車手們又參加了美國職業(yè)巡回賽,并以優(yōu)秀的成績獲得了愛爾蘭、馬來西亞、墨西哥等多張國際巡回賽的邀請函。
當然,通往成功的道路決非一片坦途,“糖”之隊也曾在個別賽事上遭遇“折戟沉沙”之痛,比如說今年2月份的環(huán)加利福尼亞大賽,在與世界各路好手的角逐中就因傷病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車隊八人之中竟有五人未能完成為期五天的賽程,而且全隊中只有一名車手進入了前50強。還有一次,車隊主力、創(chuàng)始人之一艾爾德里奇在愛爾蘭比賽時由于馬虎大意而出現(xiàn)低血糖,差點為此送命。因此,他深有體會地說道:“不管是運動員還是業(yè)余愛好者,在進行體育活動時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強調對血糖的控制、控制、再控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支年輕的車隊,在環(huán)法大賽之前遭受一定的挫折也未嘗不是件幸事,相信他們一定會從中吸取到寶貴的經(jīng)驗教訓。
“多年以前,甚至到現(xiàn)在,我一直聽到人們說,糖尿病患者不能參加高強度運動,不能參加比賽。但是你看,這些年以來我們一直都這么做了,而且,總體來說似乎做得還不賴?!卑瑺柕吕锲嬲f到這里,像個大孩子一樣調皮地擠了擠眼睛,聳了聳肩。
這是一個表示輕松的肢體語言。也是啊,在當今社會,對于糖尿病還有什么好緊張的呢?糖尿病并非人們奔向成功之路的絆腳石,“糖”之隊的成員們正身體力行地向世人證明著。沖刺吧,“糖”之隊,為了你們心中的信念!
原文作者簡介:Andrew Curry,美國著名作家、資深編輯,為《糖尿病前瞻》、《國家地理雜志》、《華盛頓郵報》、《探索與發(fā)現(xiàn)》等多家雜志撰寫或編輯了大量著作,曾任美國萊比錫大學、印第安納大學新聞學院、斯坦福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等多所高等院??妥v師。熱愛新聞、考古及自行車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