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暉
春天在北方,總是不肯多有一點流連,讓人年年心悵一回。不過,在花飛點點無聲飄零的日子里,我竟然接到了這樣一條優(yōu)美的短信:“昨天山中雪,破壞了我的采桃花泡酒計劃?!鳖D時感到,時光有著另外一種形式的雋永。
唐代醫(yī)典《千金方》里介紹的古老美容方法,竟然真的被一位閨友記在了心上,對此也許我不該意外。她不是唯一的有心人,近來,每每聽到閨友們認真討論以桃花進行美顏的往昔經(jīng)驗,傳統(tǒng)在悄然地,潤物細無聲地,回歸到今日生活之中。不過,按照晉唐醫(yī)書的標準,我這些熱愛生活的好友至少要在房前屋后擁有三棵桃花樹啊。在枝頭蕊繁的春日,把三棵桃樹上的花瓣全部采摘下來,撿選干凈,裝在絹袋中,吊掛在屋檐下,任其自然風(fēng)干,然后搗、碾成末。每天,用水將桃花末調(diào)成糊,在飯前服下一勺匙,一天三次,如此將全部桃花末服完,就能喜見皮膚“潔白悅澤,顏色紅潤”的效果,另外,腰肢也會變細!實際上,桃花有著“走瀉下降,利大腸甚快”的特性,飯前服用桃花末,其實是通過其催瀉的功能來清熱排毒吧。同時,也等于吃下了天然的減肥藥,食物被加速排出體外,自然有助于保持身形苗條,古人說桃花末能“細腰身”,顯然是這個意思。
在晉唐時代,黃土高原上一定漫山遍野地生滿桃樹,不然,何以那個時代的生活百科書、醫(yī)典會把桃花當(dāng)做如此普遍的一款美容材料呢。到了三月三日前后,女性紛紛走上山野,采摘一樹一樹的桃花,自制各種美容用品,也就成了那時的一個風(fēng)俗。桃花的味道發(fā)苦,口感并不很好,所以,唐代還流行過“桃花丸”, 將桃花末與甘草、杏仁等配在一起,合制成豆大的丸粒,服用時直接吞下。另外一種更為簡單的方法,是將新摘的花片浸泡在米酒之中,制成“桃花酒”,據(jù)說不僅讓人容色光華,還“治百病”,是一種非常好的保健酒。我那位興致勃勃進山采桃花的女友,本意就是想泡制《千金方》中所提倡的這種保健美容酒。
不過,當(dāng)今喜歡在喝茶時向茶壺里加進幾朵干桃花的女士們,必須留意一下噢,李時珍可是慎重指出了,桃花既然利瀉,那么,如果長久服用,可能有耗人陰血、損元氣之弊,反而不利于容顏的保持。因此,美女們(也許還包括美男們?)可以考慮的是,在醫(yī)典當(dāng)中,桃花還有另外的一個重要功能,那就是直接外敷,修護皮膚表面的細微缺陷,增進肌膚的光潔。唐代的生活百科知識書《四時纂要》中就記載了一個近乎神秘的民間美容方法:在陰歷三月三日采摘桃花,風(fēng)干收藏,待到七月七日那一天,用烏雞血與干桃花末拌在一起,涂滿面龐與身體。在隨后的日子,再如此反復(fù)進行兩三次,就能讓皮膚光潤如玉?!端臅r纂要》甚至宣稱,這是太平公主當(dāng)初用過的美容秘方!刪除掉其中迷信的成分,其實是在用桃花的花泥進行全身的皮膚護理呢。由此而產(chǎn)生的唐代“浴血美人”形象,絕對能把全身敷糊海藻泥之類進行美膚的今日女郎比倒吧。
在古人的經(jīng)驗中,不僅桃花,其他多種花朵如白菊花、木芙蓉花、萱草花、秋海棠花,都有著治療不同皮膚病的藥效,可以與其他藥料配在一起,外敷使用。明代醫(yī)典《普濟方》中就記載了一則用桃花與李花祛除面部黑斑的妙方,讀來很是引發(fā)人的興趣。百花次第開放的時節(jié),采摘桃花一升、杏花一升,將這些花瓣分別裝入紗袋,吊浸在流動的春水中,泡浸七天。經(jīng)過如此長時間的浸泡,桃、杏的花兒都化成了花泥,講究的話,還可以在花泥當(dāng)中加入當(dāng)歸的成分。洗臉時,將桃花泥或杏花泥在臉上涂一層,輕輕搓揉,過一會兒再洗去。如果早晨的盥洗用杏花泥,則晚上的盥洗就改用桃花泥,總之,兩種花泥輪流使用。據(jù)說,這般來上個三七二十一次,就能去除面上的黑斑,同時還能消滅粉刺等小毛病在皮膚上遺留的微痕。原來,往昔歲月中,早就存在著“桃花面膜”、“杏花面膜”的美容方式。
正在悄然風(fēng)起的傳統(tǒng)復(fù)興,也許會在不久,就讓一盒盒的桃花泥修護膏或者摻有桃花末的浴鹽,出現(xiàn)在21世紀美女的掌心里,沒有寶釵的冷香丸那么復(fù)雜,卻有著一樣的優(yōu)雅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