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文潮
中產(chǎn)階級搬離紐約
越來越多
好友克里斯剛剛迎來第二個孩子,舉家離開紐約搬到新澤西去了。他很小的時候隨父母移民到紐約,在布魯克林住了近二十年,這次父母跟著他一起搬到新澤西去了。
克里斯大學(xué)畢業(yè)后就進(jìn)入IT行業(yè),在911前年薪就已經(jīng)超過10萬。雙子樓被撞的那天,他頂著彌天塵霧,踩著滿地瓦礫,擠在逃難的人群中跋涉2個小時,才翻過布魯克林大橋。生命雖然無虞,但就職的公司隨雙子樓的倒塌而云消霧散,他失業(yè)了,兒子卻出生了,在熬過艱難的一年后,他又重新找到了工作,雖然沒有以前的薪水高,但養(yǎng)家糊口還貸款后還是有些盈余,這兩年他的薪水又超過10萬了,他決定離開紐約。
克里斯離開紐約最大的原因是紐約沒有好的公立學(xué)校,紐約最好的公立高中都進(jìn)不了全國前100名,望子成龍的克里斯權(quán)衡再三,決定搬到新澤西的好學(xué)區(qū),這樣雖然令他的通勤時間長達(dá)一個多小時,但為了孩子這點犧牲算是小的。
另外促使克里斯迅速作出決定的原因是,新澤西的房子相比紐約便宜多了,帶院子,車庫,車道的一套家庭住房才40多萬,同樣的房子在克里斯住的戴克高地要80萬,幾乎是兩倍。
克里斯只是每年十幾萬遷離紐約的中產(chǎn)階級中的一個,而且近年來這樣的趨勢越演越烈。
紐約的生活成本越來越高
數(shù)年前有朋友從東京來住在曼哈頓,她告訴我,曼哈頓的物價比東京還貴。這讓我大吃一驚,全世界公認(rèn)東京是地球上物價最貴的地方,怎么曼哈頓比東京還貴?她告訴我,無論是米還是面包都比東京要貴,雖然我沒有在曼哈頓買過米,也不記得在曼哈頓買面包的價錢,但總是覺得她說的話,是不是特例?但最近越來越多的數(shù)據(jù)顯示,不單單是曼哈頓,整個紐約都已經(jīng)是全美物價最貴的地方了。
喜德兒查普林是自由撰稿人兼作家,住在布魯克林的公園坡。2007年有6萬5收入,住在2001年買的公寓里,但是如今她發(fā)現(xiàn)越來越難生活在那里,她說:“我不去購物,不出去吃,不裝有線電視,不訂任何雜志,取消了紐約時報的訂閱,取消固定電話,不存錢進(jìn)退休賬戶,但是依然無法把每月開銷降到5千以下,這些開銷包括房貸,作家會員費,電費,手機費,食物雜費?!?/p>
我們來關(guān)注一下在紐約的一些最基本的生活開支:
1)電費紐約是除夏威夷之外電費最貴的地方,商業(yè)用電2006年每度18.37美分,幾乎是全國平均9.46美分的兩倍,與之相比,芝加哥7.65,洛杉磯14.45。
2)取暖費 從1998年12月到2008年12月,紐約的取暖用油價漲了243%,一個住在皇后區(qū)阿士托利亞、擁有兩家聯(lián)棟別墅的房主,一年的取暖費從1998年的1906元漲到2008年的8805元。
3)車保險同樣條件的保單,在布魯克林一年要1250元,曼哈頓要1310元,而在亞特蘭大只要450元,華盛頓610元。
4)日常雜貨最基本的牛奶,在紐約售一加侖4.08元,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3.82元,從2002年到2008年紐約的牛奶價格上漲50%,是全國第二大漲幅。根據(jù)ACCRA的調(diào)查,曼哈頓是買牛肉、牙膏、瓶裝葡萄酒最貴的城市,是除夏威夷HONOLULU之外雜貨最貴的城市,是看獸醫(yī)最貴的城市,是買一杯咖啡第五貴的城市。
5)電話費 紐約的固定電話費每月34元,是全國第四貴的城市,相比之下芝加哥21.27元,洛杉磯18.76元,舊金山17.10元。
6)水費2008年紐約的水費一下子漲了14.5%,2009年度一個家庭的房主要比2008年度多付100元達(dá)900元。
7)稅紐約人要比其他大城市的人多交大約50%的稅,紐約市稅要比其他大城市高出90%。地稅也從2000年度平均的1626.74元上升到2009年度的3375.85元。
難怪有分析家指出一個在曼哈頓年收入123,322元的人,要保持相同的生活水準(zhǔn)到舊金山需要95,489元,到洛杉磯需要80,583元,到芝加哥需要63,421元,而到劉翔現(xiàn)在養(yǎng)傷的休士頓只要50,000元。
自甘“下流”的紐約人
由于紐約的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再加上高稅收,中產(chǎn)階級成了最勞苦擔(dān)重?fù)?dān)的人,很多中產(chǎn)階級選擇離開,也有很多中產(chǎn)階級選擇留下,而留下的中產(chǎn)階級開始變種種戲法,自甘“下流”。
薇薇安原來在一家非營利機構(gòu)做文職,年收入超過4萬,先生在郵局做事,年薪近5萬,夫婦收入超過十萬,算是紐約的中產(chǎn)階級,但在前年報稅的時候,被會計師告知要補交近一萬元的稅,之前他們也是每年都要補稅,但都是一兩千左右,這一年竟然要補一萬元,吃驚心疼之余,薇薇安決定辭職單干,她和朋友開了個社區(qū)服務(wù)站,幫人翻譯信件,填表,收入看上去沒有之前的高,但因為收的都是現(xiàn)金不用報稅,而先生的郵局有很好的福利,可以照顧到一家人的醫(yī)療保險,今年保稅,薇薇安第一次不用補交稅,還可以退還不少。
相比薇薇安,簡妮就更厲害了,她在醫(yī)院工作,年薪超過4萬,不久之前又買了兩個家庭的別墅,她這樣的收入遠(yuǎn)遠(yuǎn)超過紐約市規(guī)定的貧困線,但她不但拿到紐約市的醫(yī)療補助,還拿到貼補貧困家庭的糧食券,每個月糧食券吃不完,她拿去買燕窩滋補。周圍的人都看不懂,她憑什么鉆政府的空子,后來才知道,雖然她生了兩個女兒,但因為沒有結(jié)婚,只是和孩子的父親同居,就算是單身母親,而單身母親在紐約屬于特別照顧的弱勢群體。顯而易見,簡妮就是鉆這個空子而不去登記結(jié)婚。
除了薇薇安,簡妮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人利用周圍的資源,降低生活成本。比如人雖然住在紐約,但報稅時借用在新澤西朋友的住址,這樣一大筆紐約市稅就可以不用交了。還有些人在紐約開車,但車牌卻不在紐約上,而是跑到南邊的州,比如北卡州,喬治亞州去上車牌,這樣車保險費可以省掉一大半。
紐約市的高稅收和高成本,使得越來越多的中產(chǎn)階級不是選擇逃離,就是自甘“下流”。好在美國是個自由自在的地方,沒有人介意你今天掃地,明天擺地攤,只要是勤奮工作,幸苦賺錢,職業(yè)不分貴賤都能受到尊重。只是長此以往,紐約就真只剩下富翁和貧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