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子然
摘要目前,我國網絡媒體社會責任的缺乏具體表現在低俗之風蔓延、虛假新聞不斷,網絡侵權經常發(fā)生、網絡輿論導向出現偏差等方面。網絡媒體背后的經濟利益以及我國網絡媒介素養(yǎng)偏低等是造成網絡媒體社會責任缺失的重要原因。
關鍵詞網絡媒體社會責任低俗之風
中圖分類號G206文獻標識碼A
2009年2月16日,包括北京、四川、海南、山東等地在內的7家網站成為自今年1月5日國務院新聞辦等七部委聯(lián)合開展“整治互聯(lián)網低俗之風專項行動”以來被曝光的第八批低俗網站名單。
而在此之前,截至2月5日,全國已關閉嚴重違法違規(guī)網站1635家,關閉淫穢色情博客217個,公開曝光批評網站86家,刪除淫穢色情和低俗信息400多萬條,公安機關立案偵辦網絡淫穢色情違法犯罪案件95起、成功破獲47起。眾多低俗網站、低俗欄目的現形,讓我們看到網絡媒體社會責任的缺失。
一、構建和諧社會,需要網絡媒體的社會責任
有著“第四媒體”之稱的網絡媒體,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獲取新聞信息的首選渠道。目前,網絡傳播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時代背景下,新聞傳媒毫無疑問也應當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工作中發(fā)揮自己應有的功能,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新聞傳媒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宣傳者和促進者;而社會和諧又是新聞傳媒的奮斗目標和工作動力;同時,和諧的傳媒與和諧的輿論本身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與其他傳統(tǒng)媒體一樣,網絡媒體需要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具體表現在:網絡媒體應承擔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的責任,抵制歪理邪說,弘揚社會正氣;承擔客觀真實全面反映社會現實的責任,抵制虛假報道,樹立媒體公信力;承擔傳遞與傳承先進文化的責任,抵制網絡低俗、媚俗,營造健康有益的網絡環(huán)境;承擔輿論監(jiān)督的社會責任,維護社會正義,發(fā)揮社會公器作用。
二、網絡媒體面臨社會責任缺失的危機
這次整治互聯(lián)網低俗之風的專項行動,陸續(xù)曝光的大批存有低俗內容的網站名單中,不乏新浪、搜狐、百度等國內著名網站??梢娋W絡媒體低俗之風已經盛行到何等地步!網絡媒體社會責任缺失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低俗之風蔓延
何為網絡低俗?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蔡名照將詳解低俗內容定義為:不符合法律法規(guī)的內容,包括宣揚血腥暴力、兇殺、惡意謾罵、侮辱誹謗他人的信息;容易誘發(fā)青少年不良思想行為和干擾青少年正常學習生活的內容,包括直接或隱晦表現人體性部位、性行為,具有挑逗性或污辱性的圖片、音視頻、動漫、文章等,非法的性用品廣告和性病治療廣告,以及散布色情交易、不正當交友等信息;侵犯他人隱私的內容,包括走光、偷拍、露點,以及利用網絡惡意傳播他人隱私的信息等;違背正確婚戀觀和家庭倫理道德的內容,包括宣揚婚外情、一夜情、換妻等的信息。這些低俗內容主要混雜在各大網站的圖片、相冊、健康、兩性、女性、娛樂、博客、播客等頻道和欄目中,尤以圖片和視頻的形式為盛,借視覺感官沖擊之實,賺得點擊率。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警惕網絡新聞媚俗化的趨勢,在娛樂新聞的報道中,影視明星、歌星、體育明星的隱私、緋聞成了網絡媒體追逐的焦點;明星們的家人、親屬、朋友甚至身邊的經紀人等,也都成了媒體追“星”的部分。
2虛假新聞層出不窮
上海一媒體在盤點2008年的假新聞時發(fā)現,網絡媒體已成為虛假新聞頻發(fā)的“重災區(qū)”。2008年評選的假新聞中。來源于網絡的比例遠遠高于歷年,如《上海方言“嗲”字收入(牛津英語詞典>》、《北京房地產商協(xié)會會長贊成炸掉故宮蓋住宅》、《郭晶晶懷上霍啟剛骨肉欲離隊》、《孫中山是韓國人》等。真實是新聞的生命,網絡媒體為追求點擊率,以犧牲新聞的真實性為代價,最終受害的只能是媒體的公信力和自身形象。央視網站在2005年8月進行的“網絡媒體社會責任網民調查”中,當問及“您認為哪些方面中國網絡媒體急需改善?”時,排在首位就是“一些信息真假難辨”??梢姷种铺摷傧⒁殉蔀榫W絡媒體迫切需要破除的“公害”。
3網絡侵權屢屢發(fā)生
網絡媒體自在國內出現以后,網絡侵權案件就時有發(fā)生,屢禁不止。2002年,有著“中國網絡侵權第一案”之稱的“e龍訴搜狐抄襲網站內容案”結案,法院認定搜狐侵權成立,要求其在網站主頁上公開道歉。而近年來,涉及網絡侵權的知名案例還有:2004年,正東唱片訴世紀悅博案;2005年,步升訴百度案國內首例因利用搜索引擎免費下載MP3侵權的案例;2006年,步升訴飛行網:內地首例P2P技術侵權案;2007年,全球四大唱片公司狀告雅虎中國案。這些案例無一不是以被告停止侵權行為、賠償損失公開道歉為終。網絡侵權主要表現在網絡媒體抄襲剽竊他人勞動成果,隨意引用他人的文章,未經授權隨意轉發(fā)侵犯著作權;以及不注意對他人隱私和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侵犯隱私權等。
4輿論導向的模糊和偏差
月前網民成分復雜,認識能力也參差不齊,容易滋生謠言,再加之網絡空前的傳播速度,這些謠言和非理性的言論在極短時間內就通過論壇、新聞跟帖、網聊、博客、QQ群等方式傳遍大江南北,非常不利于事件的解決。
三、網絡媒體社會責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網絡媒體在發(fā)展過程中社會責任缺失的重要原因有四個方面:
首先是網絡媒體的特點決定其難以盡到社會責任。網絡媒體具有的匿名性、開放性等特點使在網絡上表達觀點、發(fā)布信息和圖片變得空前的開放與自由。網絡傳播空前的快捷性又容易得到受眾和社會環(huán)境的鼓勵。新聞報道的整體性在這種情況下就得不到保證,無法傳遞正確的信息,造成新聞報道的碎片化。同時,網絡媒體把關人角色相對弱化,對很多由網民自由發(fā)表的意見或圖片很難監(jiān)管到位,致使網絡媒體上充斥著越來越多的低俗內容和虛假消息。
第二,網絡媒體背后的經濟利益鏈使其社會責任缺失。目前,中國互聯(lián)網站的基本運營模式是:廣告投放方對網站流量提出要求——網站對欄目流量提出要求——欄目對編輯提出流量要求——編輯從網民處謀求流量。這樣一個模式,使流量成為了一家網站的生命線。另外,網絡虛擬性導致了網民自我約束降低下,總有那么一批為數不少的網民在網上追尋著刺激、低俗的信息。而網站為了生存,總是在不斷地挖掘著互聯(lián)網的潛在流量,當發(fā)現有這樣一股流量時,自然不會輕易放過,于是網站編輯就不斷增加低俗內容的制作、推薦,增加自身流量、吸引廣告投入。就這樣,部分網民對于低俗信息的閱讀需求與網站因為經營需要產生的流量需求產生了共鳴,網絡低俗之風也就蔓延開來。
第三、我國網絡媒體媒介素養(yǎng)普遍不高加劇了網絡媒體社會責任的缺失。網絡媒體的媒介素養(yǎng)包括網絡媒體傳播者、編輯的素養(yǎng)和廣大網絡受眾的媒介素養(yǎng)。網絡媒體職業(yè)
道德的缺失和社會責任意識的淡薄,是目前網絡虛假信息蔓延、低俗之風盛行的根源。另外,網絡言論的相當一部分是由網發(fā)自由隨意發(fā)言、目的性不強、主題分散、導向不明,難免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影響。比如社會輿論分散、網絡色情問題、隱私披露、謠言增多,導致偏激和非理性、謾罵與攻擊、群體的盲從與沖動、國外文化入侵等問題相繼出現。網站編輯又未能進行正確、及時的疏導,自然就容易出現偏差。
第四,相關部門對網絡媒體的監(jiān)管“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是導致網絡媒體社會責任缺失的原因。自2000年以來,我國先后頒布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lián)網安全的決定》、《互聯(lián)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lián)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guī)定》、《互聯(lián)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yè)務管理暫行規(guī)定》等法律法規(guī),為互聯(lián)網的健康發(fā)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但具體監(jiān)管的效果卻并不盡入意。拿這次“整治互聯(lián)網低俗之風”專項行動來說,雖然目前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網絡世界得到“凈化”,但網絡世界跨越國界而無海關,因此理論上講,只要有國家允許傳播色情淫穢信息,那么中國就很難“獨善其身”。整治網絡低俗,凈化網絡空間還任重道遠。
四、加強網絡媒體社會責任的措施
加強我國網絡媒體的社會責任感,營造健康和諧的網絡世界必須借助網絡媒體自身、政府和廣大網民等多方的合力。
1網絡媒體積極自律,強化社會責任意識
網絡媒體已經成長為和傳統(tǒng)媒體一樣重要的新聞輿論陣地和文化傳播陣地。理應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首先,網絡媒體要堅持真實性原則,公正而理智、客觀而真實地描繪社會,承擔起向受眾提供真實、快速、全面、準確信息的傳播責任。倫納德·塞勒斯指出,“互聯(lián)網的可信度是一種網絡商品,它最寶貴,也最難確定?!闭鎸崱⒖焖?、全面、準確的信息提供,將是網絡媒體提高自身公信力的制勝法寶。其次,網絡媒體要與傳統(tǒng)媒體緊密互動,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網絡信息和輿論量遠比報紙和廣播電視豐富。傳統(tǒng)媒體輿論流動的“由上至下”的“垂直性”被改變,輿論客體常常流變不定,主題的遷徙和交叉非常頻繁。這種結果一方面使更多的普通民眾有了發(fā)言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網民發(fā)表意見呈現“極端化”、“情緒化”傾向。因此,網絡媒體更要重視自己的輿論引導責任,及時設置議程,傳播系統(tǒng)的、科學的見解,積極進行輿論引導,引導網絡輿論從意見無序走向有序。最后,網絡媒體承擔著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提供積極健康文化活動的責任。網站應加強對從業(yè)人員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培訓,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堅決抵制虛假、庸俗、低俗的內容。
2政府應加強網絡傳播法制建設。
在加強網絡媒體“自律”的同時,政府應著重扮演好“他律”的角色?!霸诰W絡領域,僅僅依靠網絡倫理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倫理道德畢竟是一種軟性的社會控制手段,它還需要硬性的法律手段來支撐,對于那些缺乏起碼道德責任感或良心已經泯滅的人來說,網絡立法就顯得十分重要:”。針對網絡低俗這一頑疾,筆者認為,除了國內監(jiān)管部門加大查處、懲罰力度外,借鑒國外先進管理經驗不失為一種好的辦法:為圍剿網絡色情,日本從2003年9月13日起實施《交友類網站限制法》。法律規(guī)定,利用交友類網站發(fā)布希望援助交際的信息,可判處100萬日元以下罰款。交友類網站在做廣告時要明示禁止兒童利用,網站也有義務傳達兒童不得使用的信息。不僅如此,日本各級警察部門都公布了舉報電話,并實施“網絡巡邏”。
警局職員在受警方委托的團體協(xié)助下,監(jiān)控網站、論壇上的信息。一旦發(fā)現違法或有害信息,警方可要求網絡服務供應商或論壇管理者予以刪除。廣島市議會2008年規(guī)定,手機銷售商和網吧經營者,在為未成年人提供服務時,必須在手機和電腦上使用過濾軟件屏蔽有害信息。
3加強網絡受眾“自律”,提高網民媒介素養(yǎng)
有低俗的網絡存在,就有熱衷于點擊低俗內容的受眾存在??傆幸恍┚W民不自覺地將鼠標指向低俗內容。于是網民在責怪網站導向低俗的同時,網站抱怨說是迎合網民趣味。因而加強網絡受眾的媒介素養(yǎng),提高網民的素質,無疑是抵制網絡低俗最根本的辦法,沒有了市場的需求,網站也就不會有制作、傳播低俗信息的動力,自然也就不會有低俗之風的泛濫。另外,加強網民的媒介素養(yǎng)還應包括增強網民的監(jiān)督意識,只有網民監(jiān)督意識增強了,真正使網絡媒體置于廣大網民的有效監(jiān)督之下,網絡媒體才不會也不敢走入“歧途”。
4加大新型監(jiān)控技術的研發(fā)和專業(yè)監(jiān)控隊伍建設
網絡低俗內容之所以屢禁不止,往往是打擊、鏟除一批,又有新的一批“改頭換面”的冒出來。如何根除這些網站,美國的做法值得效仿。2008年7月,美國三大網絡媒體電訊公司發(fā)表公告聯(lián)合抵制色情網頁,特別注重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他們對互聯(lián)網的情況作了為期八個月的調查,發(fā)現了數千個非法色情網站。這些公司共同出資110萬美元,研發(fā)新的屏蔽技術系統(tǒng),過濾、封堵和刪除色情網頁和圖片等。這些高科技公司與政府執(zhí)法機關的合作,被美國媒體稱為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行動。網絡巨頭聯(lián)合研發(fā)新技術能確保技術優(yōu)勢,即使非法網站再怎么變臉,也難逃其“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