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靜
曾經(jīng)無數(shù)次聽過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校長上課,聽他上課是一種情感的熏陶和心靈的蕩滌,仿佛在暢享一場思想的盛宴。最近,我有幸聽了孫校長執(zhí)教的《老人與海鷗》一課,可謂受益匪淺。
樸實——返璞歸真也精彩
誠如孫校長所說,他力圖呈現(xiàn)一堂“家常課”。的確,整堂課沒有多少華美的課件來幫襯。沒有所謂的煽情音樂來輔助,只有老師和學生的交融,樸實得像一堂“家常課”。但是,這又是一堂不尋常的家常課,有的時候返璞歸真也是一種精彩。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一同閱讀一篇長文章,共同嘗試幾種閱讀方法。
生(大聲地朗讀幾遍課題):老人與海鷗。
師:課前同學們都預習過課文了嗎?(齊答:預習過了)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你能試著用一兩句話概括課文講了什么內(nèi)容嗎?高年級的學生要學會高度地概括課文內(nèi)容。
生:課文講了老人與海鷗的特殊感情。
師(側耳傾聽,追問道):怎么樣的特殊感情呢?可以稍微展開一點,要注意前后銜接。
生:老人長年累月地喂養(yǎng)海鷗,和海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后來老人死了,海鷗對老人戀戀不舍。
師:不說“老人死了”,說“老人去世后”,感情色彩會更好!同學們,高年級的同學就要善于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
課堂的導入開宗明義,直接導入課文,明確預習和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對于一個高年級學生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對于學生說的一個“死”字老師也不輕易放過,告訴學生這樣用感情色彩不好,幫助并教給學生錘煉語言文字的方法。這樣的方法我們在課堂上也常常用,但是都是那樣的蜻蜓點水。沒有達到實效,沒有訓練到學生的心里。像這樣樸實的話語常常出現(xiàn)在孫校長課堂里,雖然樸實無華卻直抵人心!
真實——簡簡單單教語文
在孫校長的課堂里,我看到了“真實”。每一個導人、每一個過渡、每一個問題都是真實地為了學生的學而服務的,真正讓我感受到了一堂真實的課。孫校長在課堂上重點教給高年級學生學習長文章的方法:理清文路,品味文題,緊扣文眼,體悟文采。在學法的指導上,孫校長不惜筆墨,一點點地教給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較大的發(fā)展和提高。
例如。孫校長在解釋什么是“文路”時是這樣說的:同學們,你們都是來自附小的學生,從附小到東大禮堂有一條線路:先從學校出發(fā)左拐向前走,走到東南大學再左拐,然后沿著中間的大道一直向前走,這樣就可以走到禮堂了,這就是同學們的行蹤路線。其實。作者在寫文章的時候也有一條線路,這便是文路。把文章的思路抓住,這樣文章的脈絡更清晰,這是我們在讀長文章時的方法。
孫校長在解釋“文路”這個名詞的時候巧妙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而讓學生很容易就知曉文路便是作者的寫作思路。
在解釋什么是“文題”時又是這樣點撥學生的:眼睛是我們心靈的窗口,而文題就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核心內(nèi)容。聰明的你。能找到文章的眼睛嗎?
孫校長仿佛是一個魔術師??诖镉凶儾煌甑哪Хǎㄟ^一個巧妙的類比,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是文題,哦,原來它就是文章的眼睛。
扎實——實實在在學語文
在理清“文路”時,孫校長為了引導學生概括文章后半部分的內(nèi)容,是這樣引導學生遣詞造句的。
師:你能仿照老師的方法,用一個字來概括這部分的內(nèi)容嗎?
生:海鷗想老人。
師:“想”字準確嗎?再想想。
生:海鷗思老人。
師:思和想是一個意思。
生:海鷗瞻仰老人。
師:用一個字就是?
生:瞻。
師:好。老師先把它寫下來。還有嗎?孫老師就愛聽不同的聲音。(寫下“瞻”)
生:海鷗守老人。(把“守”寫在黑板上)
生:海鷗伴老人。(把“伴”寫在黑板上)
生:海鷗陪老人。
師:“陪”和“伴”重復了。還有嗎?‘
生:海鷗送老人。(把“送”寫在黑板上)
生:海鷗悼老人。(把“悼”寫在黑板上)
師:老師還認為可以用海鷗留老人。(寫下“留”)到底哪個字最恰當呢?通過我們進一步地閱讀課文,大家就知道了。
不一會兒,黑板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六七個字。都是對同一個段落進行解讀和概括的,這不僅僅是幾個字,而是一個個跳動的思維火花,教師的每一個問題都是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的。
在解讀文題的時候。孫校長教給學生把題目擴充成一句話的方法,這一次讓學生去填寫四個字的詞語。
師:關于文題,老師教同學們用一個方法來解讀,那就是將題目擴充成一句話。老人與海鷗怎么樣呢?(在黑板上添加一道橫線和一個句號)你能添一個四個字的詞語使它成為一句完整的話嗎?老師想聽聽你的獨到見解。
(經(jīng)過前期對詞語訓練之后,學生一個個妙語連珠:依依不舍、相伴相隨、情深意切、親如家人等等,老師均將這些一一板書)
師:同學們。抓住文章的靈魂就從捕捉題目開始,平時在讀書時不要輕易放過題目。
從一個字的斟酌訓練到四個字的選擇運用,顯得那么自如,學生正在攀登思維的高峰。每個詞語的誕生都是學生智力活動的體現(xiàn)。這才是真正的語文課、扎實的語文課。
厚實——把書讀薄,把人生讀厚
品讀語言,深入到語言的內(nèi)核中去,感悟語言的魅力是貫穿在孫校長課堂中的一條線。由于孫校長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文章獨到的理解,整堂課立體起來。在講到“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歐群呼喚”這句時,孫校長是這樣處理的:
師:老人喂海鷗與一般的游人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我們要學會品味語言,不是一讀就完了。
生:老人的動作和別人不一樣,他很小心。
師:是的。我們一起來看看老人為什么要把食物放在圍欄上呢?
生:老人害怕食物會掉到水里面。
師(緊接著追問):餅干掉到水里會怎么樣呢?
生:這樣餅干就會被海水污染了,餅干摔到水里就找不到了。海鷗也就吃不到食物了。
師:是啊!老人對待海鷗就像母親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那樣的細心。我們再來看這個詞語——“餅干丁”,換成“餅干塊”可以嗎?
生:當然不可以了,因為“餅干丁”更能突出老人對海鷗的關心。
師:是的,如果是餅干塊的話,那就會卡著海鷗的喉嚨了,你們瞧老人多細心哦!老人為什么要很小心地放呢?
生:如果不很小心地放,說不定餅干丁就會掉到地上、掉進水里。這樣海鷗的食物就被污染了,所以老人要很小心地放。
師:說得很好!同學們,這就叫推敲字詞句,這樣才能把文章讀出味道來。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夠讀好的。好,我們拿起課文齊讀這一部分。注意,集體朗讀的時候,集體的感情都要進去!
孫校長的每一句話。都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斷地追問學生,讓學生向更深處思維、向更深處漫溯,讓學生的智慧在不斷地生長。
文中有一句話是這樣的:在海鷗的鳴叫聲里,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么。側耳傾聽,原來是親昵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孫校長在指導學生朗讀這句時緊扣著“抑揚頓挫”這個詞展開。通過自己示范朗讀讓學生體會忽高忽低、忽輕忽重的起伏變化,學生聽得如癡如醉,最后都能演繹得很好。整篇課文在學生的頭腦中就更加形象起來。
文中還有一句話是這樣的:“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有個學生讀的時候讀成了“叫聲和姿勢與平時不大一樣”。孫校長敏銳地捕捉了學生朗讀的錯誤,并且“借題發(fā)揮”。孫校長是這樣說的:“你有一個詞讀錯了,‘不大一樣和‘大不一樣可大不一樣哦!”這個學生莞爾一笑,其他學生也領悟地頻頻點頭。聽到這里,我由衷地佩服孫校長思維的敏捷和表達的幽默,既糾正了學生的錯誤。同時也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兩個詞語的不同。諸如此類的亮點,頻頻出現(xiàn)在課堂里。把書讀薄,把學生的人生讀厚。孫校長努力實踐著教是為了不教,一切都是為了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服務的教育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