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 影
摘要:學生普遍對寫作不感興趣,寫作動機的缺失是一重要因素,激發(fā)他們的寫作動機成為重中之重。筆者認為應從作文教學模式、命題限制、寫作訓練過程、激勵評價四個方面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機。
關鍵詞:寫作動機;寫作自我效能;激勵評
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學生普遍對寫作不感興趣,而且越往高年級走,對寫作感興趣的人數(shù)竟越少,學生寫作動機的缺失是一個重要因素。由于缺乏良好的寫作動機,許多學生寫作時興趣索然,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去應付,寫出來的作文不是生搬硬套,就是空洞無味,毫無新意。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激發(fā)中學生的寫作動機?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改變作文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教育心理學指出,采用多種方式組織教學活動,使之具有正誘因的特征,引導學生喜歡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動機的首要條件。在日常作文教學中,大部分語文老師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過于呆板、僵化:許多老師只是出示一個作文題目,或者簡單地對題目、材料分析幾句,便讓學生開始作文。長此以往,學生的新鮮感沒了,學生的情感被抑制了,學生對作文的興趣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作文教學模式的變革勢在必行。比如在作文課堂教學中可以發(fā)揮學生想象,進行想象作文;可以讓學生對材料進行改寫、縮寫、擴寫、續(xù)寫;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練習應用作文;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口頭作文、漫畫作文、觀察作文;寫作時不必每次都限定時間,可以讓他們寫一些不限時作文,要求他們在課外單位時間內完成;在教學空間上可以由課堂向校園、社會延伸、拓展。
二、降低寫作難度,營造寬松寫作環(huán)境
當學生在作文中體驗到樂趣時,就會激發(fā)起主體控制動機,主動去探究問題。這就是學生作文的內驅力。為了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內驅力,教師在命題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生生活的實際,重視學生的內在情感需求,扣住學生情感的興奮點,針對學生的情感特點進行命題,使其情感爆發(fā)出來。為此,教師在命題時應降低難度,少設一些門檻。多采用半命題、話題作文的形式或出幾個題目讓學生自主選擇,使學生有話可講,有內容可寫,有情感可抒。教師可以在學生中征集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再從中選擇進行命題;可以讓學生一起參與命題,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甚至還可以不命題,只規(guī)定相關場景,進行場景作文。
三、改進寫作訓練過程,鼓
勵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是否有能力組織和執(zhí)行某種特定行為的判斷,是自信在某項任務中的具體表現(xiàn)。自我效能感高的學生往往表現(xiàn)出高水平的學習策略,樂于對學習的過程和結果進行監(jiān)控。自我效能感較低的學生往往認為自己不能完成某項作文任務,即使擁有生活體驗或閱讀方面的積累,也感覺自己寫不好,而不愿再做嘗試,放棄努力。許多學生對寫作產生了負面的自我效能,因而影響他們對寫作的情緒反應,使得他們不愿在寫作上努力,喪失了寫作動機。面對此種狀況,教師應改進寫作訓練過程,放低寫作目標要求,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粗到細、由放到收,逐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自我效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機。
四、創(chuàng)新激勵評價機制,激
發(fā)學生作文興趣
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時,教師應轉變以往的公式化、模式化的評價觀念,應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和發(fā)展性評價,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勤于動筆,樂于表達的良好寫作習慣。在作文批改的過程中,應該糾正修剪式的園丁心態(tài),慎重評分,把每一篇作文都看作學生的作品進行欣賞,努力挖掘、肯定學生作文中的閃光之處。學生在被肯定、被贊賞時,就能體驗到作文成功的愉悅與滿足,會產生一種成就感、自豪感,進而形成積極的寫作心理,在今后的作文中就會有意或無意地繼續(xù)嘗試以前獲得的成功,日積月累,成功的表現(xiàn)越來越多,優(yōu)秀作文就逐步產生了。
教師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寫作激勵機制,來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機。如可將好的作文作為范文在全班誦讀;可在班級墻報上開辟“優(yōu)秀作文展示園地”,將每次作文的佳作或有特色的文章進行展示;可采用老師推薦、學生互薦和學生自薦的方法,向學校報刊、國內刊物推薦學生的作品;可引導學生為自己建立一本“優(yōu)秀作文本”,收集自己的優(yōu)秀作文,定期展評,使得每位學生能認真對待每次作文……
總之,教師應通過多種方法、途徑,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機,喚起他們的寫作熱情。只有讓學生的思想之器鋒利起來,他們才能下筆千言,妙筆生花,寫出一篇篇佳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