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劍和
“世界向微笑的人敞開”、“任何人都不會拒絕快樂, 而樂觀是快樂的根本”兩句話詮釋了樂觀對于人生的重要性。
一位外國大提琴家的童年故事可以說就是一個絕好的例證。有一天,他拖著比自己身體還高的大提琴,在走廊里邁著輕快的步伐,心情顯然好極了。一位長者問道:“孩子,你這么高興,是不是剛拉完大提琴 ? ”他的腳步并沒有停下:“不,我正要去拉?!边@個 7 歲的孩子懂得一個許多大人不懂的道理:音樂是一種愉快的享受,而不是我們不得不做的、必須忍受的工作。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使得“悲觀容易樂觀難”成了一種普遍現(xiàn)象。然而,總是怨天尤人的人終究淪落為不幸人,只有頑強生活的人才會成為時代的不屈者。悲觀的人時時感到“秋雨梧桐葉落”;樂觀的人處處可見“春風桃李花開”。是做悲觀的不幸人還是做樂觀的不屈者,任君選擇。
大發(fā)明家愛迪生的工廠曾經失火,近百萬美元的設備化為烏有。67歲的愛迪生聞訊趕到火災現(xiàn)場,員工們認為面對廢墟一片,他一定會暴怒至極。但愛迪生的表現(xiàn)非常鎮(zhèn)靜,甚至還笑著說:“這場大火燒得好哇,我們所有的錯誤都燒光了,現(xiàn)在可以重新開始了?!彼脑捳f明了一個道理:一件事情的好壞,取決于當事人對它的態(tài)度。意志堅強的樂觀者面對諸多問題,總是抱著仍有可為的態(tài)度,遭遇變故會變得更加堅強。正如愛迪生的一句名言:“我的成功乃是從一路失敗中取得的。”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亦哭,你對它笑它亦笑,快樂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為什么不樂觀快樂地度過每一天呢?
用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人生,可看到“青草池邊處處花”、“百鳥枝頭唱春山”,用悲觀的態(tài)度對待人生,舉目只是“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低眉即聽“風過芭蕉雨滴殘”。譬如打開窗戶看夜空,有的人看到的是星光璀璨;有的人看到的是黑暗一片。一個心態(tài)正常的人可在茫茫的夜空中讀出星光的燦爛,增強自己對生活的自信;一個心態(tài)不正常的人讓黑暗埋葬了自己且越葬越深。
樂觀是“一種性格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較有利的一面,期待更有利的結果”。也許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樂觀,有些孩子則相反。但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樂觀思想是可以培養(yǎng)的,即使有些孩子天生不具備樂觀品質,也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來實現(xiàn)。
要培養(yǎng)孩子樂觀的品質,父母首先必須有樂觀的思維方式。父母在處理自身問題和家庭問題時的樂觀態(tài)度,對孩子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孩子通過觀察和模仿逐漸養(yǎng)成樂觀品質。如果這會兒下雨了,就要引導孩子說“下雨了”,而不要說“該死的天,又下雨了”。因為這樣說并不能改變下雨的事實。當然,就算說“太好了,又下雨了”,也不能使雨發(fā)生任何改變,可是如果把這種話說給孩子聽,情況就大不一樣 ! “瞧,太好了,又下雨了!小鳥在歌唱,小草也在歌唱,它們都得到了雨水的滋潤。”這樣就會把快樂傳遞給孩子,讓他無論面對何種環(huán)境,都保持一種愉悅的心情。
父母批評孩子的方式正確與否,顯著地影響著孩子日后性格是樂觀還是悲觀。父母對孩子的批評應該恰如其分,不要把幾次錯誤夸大成永久性的過失,應讓孩子體會到孩子自己所犯的錯誤是可以改變的,并知道從何處著手改變。
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父母對他們的評價之上的,因此父母對孩子的言行應以欣賞鼓勵為主,并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優(yōu)勢和亮點。
為人處世方面,教育孩子掌握以下9個方法,也許可以讓孩子比現(xiàn)在樂觀一些:
1.盡可能地去贊賞。
2.不要總拿自己和別人比較。
3.你能夠控制自己對事物作出什么樣的反應。
4.自我引導。
5.按照樂觀的方式行事。
6.活在現(xiàn)在,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
7.做事前多做思想準備。
8.重新定義失敗。失敗或許給你帶來陣痛,但更能讓你學到東西。
9.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想要的東西別費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