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娟
“三十里桃花洞”其實不是洞,而是一條叫“向陽匣”的大峽谷。大峽谷位于山西省汾陽西部山區(qū),東起峽口,西至黃蘆嶺底,長15公里,寬15米。石壁俊俏,險巖插天,是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越之隘。建于1400年前的北齊長城,迄今仍依稀可見。緣于此,這條大峽谷又叫“金鎖關(guān)”,1997年被中國長城協(xié)會列入中國長城百關(guān)。位于峽口的向陽以及黃蘆嶺東側(cè)的嶺底,曾是繁華的驛站。因此,汾陽有“秦晉旱碼頭”之稱,“嶺底”曾有“小北京”之美譽。
也許有人會問,這么一條大峽谷,這么一條神奇的古道,為什么叫“三十里桃花洞”呢?這里真的有桃花盛開嗎?
據(jù)說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溪水潺潺,灌木叢生。有一天,一個名叫趙薪的青年男子,路遇一位身單力薄的砍柴女,頓生憐憫之心,遂相約回家,后兩人喜結(jié)良緣。因砍柴女來歷不明,村里人便生出了許多流言。夫妻二人不甘忍受屈辱,便住進峽谷,過上了男耕女織的生活。一天夜里,趙薪夢見妻子飄飄忽忽地往山頂上走,一邊走,手里一邊還撒著什么,他急得高聲喊叫起來。這一喊他驚醒了,身邊的妻子真的不見了。他急忙奔出屋外,看見妻子正在山上走著、撒著,同夢中情景一模一樣。他大聲喊著妻子的名字:“桃花……桃花……”桃花在山坡上看了丈夫一眼,便無影無蹤了。第二年春天,原來只長山紫荊條的峽谷內(nèi),到處長出了山桃樹,開滿了山桃花,峽谷內(nèi)外芳香流溢。從此,人們就把“向陽匣”叫作“三十里桃花洞”。
據(jù)說,這位砍柴女是王母娘娘身旁的一位摘蟠桃的仙女,那漫山遍野的山桃樹就是仙女灑下的種子長出來的。那位仙女因私下凡塵,犯了天規(guī),王母娘娘命土地爺將她捉拿歸天,否則,加害全家。仙女不愿牽連丈夫和一雙兒女,便在夜間悄然離去。
傳說無從考證,桃花卻年年盛開。
陽春三月,三十里溝壑桃花芬芳。山桃樹根植山崖路旁卻枝葉相連,花香撲鼻,置身此間,宛如走進一條長長的花洞。
酷暑盛夏,三十里溝壑落英繽紛,彩蝶飛舞。一潭潭溪水蕩著漣漪,飄著粉紅色的山桃花。走進溪水旁,卻見一雙雙彩蝶墜落其中。
中秋時節(jié),三十里溝壑秋色蒼茫,曾掛滿枝頭的鮮山桃紛紛落下,零落成泥。山桃核卻作為一種藥材,運出大山,山間蕩起山民們甜美的笑聲。
走進“三十里桃花洞”,清脆悅耳的牛鈴聲隨風(fēng)飄逸,時遠時近。在峽谷內(nèi)、古道旁,您可見到一只只或深或淺的牛蹄印痕,望四周卻很難覓到牛的蹤影。原來,牛正躲在支支岔岔的小山溝里吃草飲水,只要牧人一聲干咳或幾聲吆喝,牛便踏著秋色,搖著鈴鐺,走到牧人身旁。牛鈴聲時而清脆,時而朦朧,在古道上隨風(fēng)輕蕩。此時,你會頓生“天邊歸雁披殘霞,鄉(xiāng)關(guān)在何方”的無限感慨。
走進三十里桃花洞,勝境不需尋。九龍池、駱駝石、掏水泔、孩兒窩,每一個石洞、每一條溝壑、每一塊怪石,以及兩邊石崖上滿目的石頭,都有一段美麗的傳說,都是一幅如詩的畫卷。
(責(zé)編 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