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挺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是名不副實的。就拿我來說,從名義上來說是個和書有關的人,無論是教書寫書還是編書,總還是和書在打交道??墒窃谖覀冞@個行當之中我又是個名實不符的人,因為當我的同行們每每談起自己的書和書房時。我就覺得我還不是一個純粹的文化人,干了幾十年文字的差事,卻沒有一間自己的書房,說起來總是讓人覺得有些不合時宜。
確實,我在我的文字生涯中至今還沒有一間屬于自己的書房。在我的經歷之中。前二十幾年是自己過生活,東飄西零。衣食無定,何談書與書房。那時候書是偷偷摸摸地搞。讀是夜半三更地讀。常常是在上夜班的車間,或是休息的山野林間,總之沒有固定居所,何來書房書齋。待及拎幾箱書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欲成家立業(yè),卻是談何容易,在我們當年的物價和收入的差率下,有一間住房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何談有間書房。在我們那一年畢業(yè)的同學之中我們倆還算是幸運的,沒幾年就住上了樓房。雖然不大,但是總是可以“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它冬夏與春秋”了。這也是全靠了長輩的福蔭。才有了如此的蝸居。
人這一生。總是在不斷地修正自己??偸遣粩嗟靥搶嵪嘌a,總是在有無之間變幻目標。剛搬進小樓時,興致和心勁都很高,于是,把那一大一小的兩間房中的大間布置成書房,剩余的那間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就是我們一家三口的臥室。從視覺上看,整體感覺是好看了,開闊的空間,整齊的書架。還有朋友贈的字畫。有點書香門第的樣子了??墒鞘篱g事有許多是要用務實的眼光去看,只有親嘗冰火才能冷暖自知。我的書房也就是獨自完整地存在了一小段時間,就很快被必然事件打破了它的完整和獨立,這個入侵者就是我的女兒。因為那間臥室實在是太小了,大人和孩子擠在一起很是難受,于是我們便決定在我的書房里為女兒加一張小床。再往后,又給她加學習的桌椅,于是家庭的重心向女兒傾斜,我們也就把原先我們的臥室徹底騰了出來。將書和女兒安置進去。我們住進大屋,女兒獨居小屋,一統(tǒng)天下變?yōu)槟媳狈种?。我的書房也就化為了烏有?/p>
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職業(yè)的關系,女兒越來越大,書也越來越多,那間小屋是越來越擁擠。書架上的書由一層擺放變?yōu)槎鄬哟a放。再往后是我們每個人的書都各自為陣,我的書放在高處,女兒的書放在桌上。妻子的書放在床邊,大屋小屋到處是書,后來報刊沒有地方放,就在不足一平方米的廁所里放置一個角架,上面也都堆滿了報刊雜志。每每到沖澡的時候還得準備一塊塑料布來遮蓋。于是我家的人都有一個壞毛病,就是廁上閱讀,而且是樂此不疲。到后來我們搬到一處大一點的住處,書報有了放處,但我們還是保留了這個“陋習”。只是隨著條件的逐漸好轉。我們的毛病卻越來越多。就以我為例,當年我風光一時之時,正是我各方面條件困難之時。自己在大學里教書。課程多且雜。自己又是心高氣盛,總想一鳴驚人。于是自己把自己搞得很苦也很累,常常是有整塊時間就是寫東西,零散時間用來讀書。倒是一忙就忘記了蝸居的大小,只要有一塊空間就可以了,連一燈一凳一桌都不敢奢求。結果是女兒獨居一間小屋,有書有桌有椅有臺燈有音樂,她還在門上貼一張小紙條,上曰“進屋請敲門。不得容許請勿入內”。一半天地叫她這么一紙禁令就給劃走了一半。剩下一間稍大一些,我們的衣食住行全在其間,大床、電視、衣柜、飯桌、沙發(fā)、茶幾統(tǒng)統(tǒng)都在這里,關鍵是妻子要看電視,人家在學校累了一天,有些放松的要求也是合情合理的。于是我的空間就只能是或者和老婆一起看電視。或者另找地方干自己要干的事情。彈丸之地,無處容身,常??畤@中國之大竟沒有我放書桌的地方。但這也是自嘲的笑話,現(xiàn)在住房條件改善了。面積是當年的一倍還多。女兒也自豪地考入了清華大學,可是我卻在這空空落落的家中覺察到一些寂寥,時不時憶起當年的情境。那一家人緊緊湊湊地團聚在一起,俯仰之間鼻息可聞的日子。豈不快哉!人這種生物就是喜歡扎堆,尤其是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中國人,不新不舊,不老不少,二十年前還算前衛(wèi),而今卻連手機的絕大部分功能都不知曉。綿延幾千年的農耕文明,是一種可以浸透歷史屏障和靈魂肉體的汁液,使得我們雖身處都市,卻仍然有一種無法擺脫的傳統(tǒng)心理,在生命的漂泊中,一旦看不見自己家的煙囪,就鼻子酸酸的,心里空空的,臉上凄凄的,眼睛呆呆的。
古詩云“山色有無中”,說的是一種中庸的心態(tài)。我現(xiàn)在回憶當年之情景,猶如隔水看山,云霧飄渺。確實,我的書房就在我的尋找和變通有無之間。那些年,白天女兒上學去。我就可以潛入進去,去寫去讀去備課去完成約稿。一到她快回家我就會主動地讓出這片天地。在隨時隨地之間去找尋我的一己之地。如果是遇到了急稿。而且老婆也有事情,我便躲到廚房里去,將菜板橫在膝間,一只小馬扎,一杯舊茶水,一枝老鋼筆,一盒廉價煙,倒也悠然自得。我的許多稿子就是在這樣的書房里寫出來的。其實寫作這種勞作是一種吃軟不吃硬的活計,也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人們只能在想要表達但又難以表達之時,才會充滿情致和欲望。在我的理論中有一條是“冰箱理論”,其大意是:人的表達是需要冷卻的,越是嚴密冷卻和多有壓力的,就越能充滿能量,就越能有所突破。這書房也是如此,小有小的作用,至少它不會讓你東張西望,它逼迫你一心一意去進入你營造的文學和想像的世界。它讓你突破它的圍裹和限制,它讓你只能在字紙上突圍,它讓你真正忘記你的處境和卑微。世界上的事情就是如此,一切都充滿了辯證法。但凡功成名就之后,條件就會好將起來。但是,這個時候人的心勁兒和氣力都已經是強弩之末,需要靠名氣來吃飯了。此時就像是一句老話一樣“有牙時沒肉,有肉時沒牙”。套用在書房這個話題上也是如此。有能力寫的時候,沒有書房沒有條件。等到有了書房有了名頭之后,卻沒有了激情和心力。我有許多朋友都是如此。年至不惑或是知天命,都在文字這一行當上摸爬滾打了幾十年,華發(fā)早生,多情笑我,時至今日,方才有間像樣的居所,于是個個都給自己預備下個書房,幾番拾掇都挺像個樣子。于是,起齋名,求字畫,添新書,買贗品,然后是大功告成,每每是天天摩挲,日日自賞,一生不如意之悶氣,一瀉而光,至于其它志氣則是難以再起。于是乎,吳鉤??磪s只是烈士暮年,雖偶有千里之心,卻覺得還是伏櫪舒坦。安逸于書房之氣派,陶醉于闊大之書齋。然后是沒幾年功夫便一個個沒了蹤影。再也不去弄什么文字了。
當然。這樣的收場也無可厚非,忙活了大半輩子,有個好的生活條件也是應該的。古人講“老吾老及人之老”,誰人不老呢?老到臨頭,有個好日子好住所好書房,也是老有所得。讓那些年輕人去蹭蹬攀登去吧。咱們已經修成正果了??墒?,我到今日還是四下在尋找自己的書房。盡管前些年喬遷新居,但仍然是沒有自己的書房,徒增了許多面積,卻在間數(shù)上依然不足,女兒的房間依
然如常,只是需要日日清掃;客廳無中生有,面積還挺大,擦一遍腦門要出汗,還比往日多加了幾張沙發(fā):我們的臥室也添加了不少新鮮玩意。但都是讓人舒坦得只想躺著看書而不想坐著寫字的物件。生存條件是大有改善,可是讓人長臉的書房依然無蹤,所以在搬家時我非常頭疼我們的那些書籍的所在。因為這么些年的只進不出,就是女兒的那些課本和讀物也是不少,何況我們兩個人都是和字紙打交道的。其數(shù)其量可想而知是一番什么景象。那年的整個搬家其實就是對付書籍,因為我們幾乎沒有帶什么物件到新居去,甚至連碗筷都沒搬動,其他大件更是全部“轉業(yè)”到舊貨市場。翻來倒去,折騰出一大堆自己認為無用之書,讓販舊書的用板車拉走了。新居里還是把書架放在客廳里,倒也顯得與眾不同??墒俏业臅窟€是在有無之中,我的寫作經常是這里一會兒,那里一會兒,好在我現(xiàn)在老是在班上干活,書房對我不是那么十分重要,再加上我現(xiàn)在練習用電腦寫作,也占不了多大地方,擱哪都行,有沒有書房都問題不大。只是有時候覺得有些遺憾,怎么這么多年自己還沒有弄上一間書房:也常??匆妶罂s志上登出某某書房的照片,心里也是覺得有些發(fā)虛。
可是我這個人還有一點好處。就是不太計較那些形式的存在。吃穿如此。名利如此,什么書房更是如此。在我的眼里,書房不書房都不重要,關鍵是看對你有用與否。有書房好,沒書房也不是不好,不能因此而判定高下優(yōu)劣。學問家的書房。汗牛充棟是一種風景。作家的書房,佳作連綿也是一種景觀;至于我和我的同類者,我們可能又是另外一種邊緣狀態(tài);世間有許多事情,區(qū)別就在所處的位置,有則過于實,無則過于虛。處于有和無之間,正是游刃有余的空間,它既可以讓人工作,又可以催人進取。山色有無之中,充滿神奇的魅力;書房的有無,原本并不重要,關鍵是看居者之心。心中的有無那才是最重要的,人生在世,惟有心累。處在若即若離之間最好。陶淵明有詩道:“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雖不是在說什么形而下的具體事物,可是那道理是說萬事順其自然,不必拘泥形式的,關鍵在于理解和施行。我希望有一天我會有一間書房,可我現(xiàn)在也不沮喪沒有書房。若有若元的現(xiàn)在就挺好,而且會更好,我相信這一點!
責任編輯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