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勝軍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和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教育發(fā)展的事實越來越清晰地表明,一個多樣化、個性化、有特色的教育時代呼之欲出。處在這個新教育時代中的教師,如何主動適應形勢發(fā)展的需要,如何使自己的教育更切合學生發(fā)展實際,如何為學生的終身成長提供更為有效、更為科學的教育服務,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求每個教師都要努力成長為一個有實踐智慧的教師。有實踐智慧,是指能根據教育的實踐需求和環(huán)境條件,充分關注受教育者的長遠發(fā)展,從受教育者的真實內心和實際需求出發(fā),采取有序、有效的教育行為,讓每個生命充盈、有活力、有尊嚴地獲得主動發(fā)展,以期實現教育實效最大化與最優(yōu)化。同時,一個有實踐智慧的教師還要能從上述過程中生成教育智慧并致力于不斷發(fā)展和豐富這種教育智慧。由此,對于一個有實踐智慧的教師來說,它主要有兩層內涵:一是一個有實踐智慧的教師,一定能根據不同的受教育者的不同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適合的、有效的實踐方法;二是一個有實踐智慧的教師,一定能將已有的教育智慧創(chuàng)造性地加以利用開發(fā)、創(chuàng)新發(fā)展,使之更適合教育實踐,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終身發(fā)展。
成為一個有實踐智慧的教師。既是時代和社會的要求,也更應該是教師自我發(fā)展和職業(yè)成長的需求。
努力成為一個有實踐智慧的教師,直當注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努力成長為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以思想魅力感染學生
教育是一種師生思想和心靈的雙向交流活動。它需要師生雙方共同用虔誠的心靈真誠投入。任何一方的缺失都意味著教育的失敗。它是用一個智慧生命開啟許多智慧生命,用一個心靈去喚醒許多心靈,用一種人格影響許多人格,用一種熱情去溫暖許多生命,用一種精神去感召許多靈魂??傊?,教師的思想深刻地感染和影響著學生的終身成長。教師的思想水平體現著一個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教育品質和職業(yè)水準。教師要有自己的思想,并致力于不斷發(fā)展和豐富這種思想。
教師的思想,來源于教學實際和生活智慧的概括和提升,來源于對教育的獨特理解和感悟,來源于對學生終身成長、對社會和歷史負責的責任感。
“思想”的方式方法有很多,閱讀寫作、教育科研、課堂教學、鉆研教學、反思總結等等,教師就是要在這種平凡的日常教學中形成、積累和豐富自己的思想。要使學生有思想,教師本身要善于思想。一個不善于思想或不愿意思想的教師是不會教出有思想的學生的。沒有思想的教師,就像是沒有靈魂的軀殼,只能在教育的園地里進行作坊式的耕作,而不能進行有創(chuàng)意、有作為的高尚勞動,更不能為學生提供更豐沛、更充實的“思想”雨滴的滋潤。
2、保持對課堂和學生的新鮮感和敬畏感,使學生日有所獲
課堂和學生,是教師生命價值和尊嚴的體現,是教師全部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也許,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教育生涯中,部分教師產生了較為嚴重的職業(yè)倦怠,失卻了初上講臺時的那種新鮮和激情,然而,這不應該成為一個教師教育生命的真實寫照。
教師每天面對的是不同的“學生”,他們今天與昨天,這節(jié)課與那節(jié)課,早上、中午與晚上的情緒、狀態(tài)、思維等各不相同,同樣的一堂課,兩個班學生的表現也肯定不盡相同。也就是說,課堂和學生呈現在教師面前的,永遠是發(fā)展變化的,是新鮮的。這需要教師也同樣保持新鮮感,認真研究學生情況,潛心探索教學方法,才能更好、更切合、更進一步地激發(fā)學生思維,調動興趣,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使學生每天、每時都有所收獲,讓學生每刻、每分都有所進步。
教師應該知道:教師在課堂的任何一點疏忽和遺漏,都有可能給全班的學生造成他們終身無法挽回的錯誤。因此,教師沒有理由不對課堂和學生保持新鮮感和敬畏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以更飽滿的熱情,更負責的態(tài)度,更求實的精神、更充沛的精力搞好教育教學工作。
3、過上有尊嚴的高尚的體面生活,優(yōu)雅地追求生命價值
如果學生整天面對一群愁眉苦臉、情緒低落的教師,試想:這樣的教師怎么能吸引學生,又更何談促進學生成長發(fā)展呢?教師的生活態(tài)度和對生命的熱愛、理解和感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想意識,影響著師生之間的心靈交流與溝通。讓自己的心境變得開闊。過上一種有尊嚴的、高尚體面的生活,使學生感受到每個教師都是一顆跳躍的靈魂,一顆生活的火種、一份生命的精彩。這樣,學生就會對校園生活感到留戀并熱愛上它。
不可否認,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師的社會地位與經濟地位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與教師的期望值、與理想的要求、與“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人民教師”這些光榮稱號相比,還是有一段相當長的距離。近來,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不斷有呼聲提出“要讓教師職業(yè)成為最受人尊敬的職業(yè)”,但還是不能從根本上改善教師的生存現狀。
在這種情況下。面對喧囂浮躁的繁華世界,有的教師心理失衡,情緒失調。其實,這大可不必,有一句話說得好,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我們能改變自己。教師應調整心態(tài),從改變自我做起,過上有尊嚴的高尚的體面生活。在學生面前,教師是知識淵博、學問深厚的謙謙君子:與“王侯將相”交談,教師可以以自己開闊的視野、豐富的學識侃侃而談卻不露諂媚之姿;同“凡夫俗子”共處,教師也不必以倨傲自賞;笑對人生的逆境和生活的磨難,把全部精力和智慧放在工作上,不斷加強道德修養(yǎng)并努力使之臻于完善,“德不孤,必有鄰”,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并使之更切合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
4、為學生終身成長提供幸福導航
教育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幸福的一種智力勞動。幸福是人的一種積極追求,追求幸福是一個人主體性不斷增強,人的本質和生命境域不斷拓展的過程。學生幸福生活的創(chuàng)造,需要教師為其提供導航。
幸福導航之一:真心喜歡你的職業(yè),形成職業(yè)認同感。
教師要從心底真心喜歡現在所從事的教育工作,形成職業(yè)認同感。這種認同和喜歡應是基于對教育意義的理解,基于內心的信仰。如果真正做到了這些,那么,即使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難和挫折,也決不會輕言放棄。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投入地從事教育工作。這也是為學生提供幸福導航的最基本的條件。與此同時,學生在教師的執(zhí)著與樂業(yè)中汲取營養(yǎng)和力量,同樣會對學習形成一種內心的認同。
幸福導航之二: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幸福,引導學生合理追求幸福。
幸福生活首先源于對幸福的正確理解和感悟。沒有對幸福的正確和理性的認識,幸福生活的創(chuàng)造和追求也就無從談起。從很大程度上來說,人生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追求幸福的過程。作為人生道路上的領航人,我們的教師要指導好學生正確認識幸福,合理追求幸福。幸福的質量,不取決于物質財富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