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燕
子曰: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一個人難免不犯錯誤,學生就更不用說了。那么,學生犯了錯誤怎么辦?批評教育。正確的批評教育,不僅是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的藝術(shù),只有精心設計,學生才樂于接受,才能收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一、批評教育需要對癥下藥
一提到批評總是讓人難堪的,因此作為老師對待學生千萬不要動輒就去批評,在批評過程中要慎之又慎。上課遲到,課堂上睡大覺,不做作業(yè)或與同學打架,諸如此類的種種問題,需要老師去指出,去引導,去糾正,伏下身去傾聽、理解更深層面的思想、動機、行為情況,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地批評,這樣才會妙手回春。如,某學生偷了同桌的錢,老師得知此事后要認真分析了解事情背后的原因。也許是該生經(jīng)濟困難,目前又急需錢用,也許是出于虛榮心,也許……如果是前者,而老師不容分說就給予批評,不僅沒有在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那么這樣的批評教育是不成功的。這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溫暖的手拉他一把,陪他一起度過難關(guān)。
二、批評教育需要用心開展
我們常說作教育首先要有愛心,要愛學生、愛教育、愛教師這個職業(yè)。因為有了愛,你才會用心做教育,用心去聆聽學生的聲音、觀察教育現(xiàn)象、感悟教育規(guī)律、施展教育智慧、創(chuàng)造學生發(fā)展的廣闊空間、實踐育人的過程等。如,當學生犯了某種錯誤或某種行為過激有不良傾向時,老師首先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語氣應委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借助一些名人軼事、生動哲理故事甚至是自己的生活閱歷,與其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用心聽取他的想法,當充分取得他的信任,成為他的朋友時,他就會敞開心扉向老師傾訴,同時,學生也會因為有老師的這份支持而自信起來。建立在“用心”的基礎上,善意的批評教育會在師生之間搭起和諧的橋梁,讓學生更自信地去生活,去學習,去歡笑,去面對未來。
三、批評教育需要技巧
將問題反推給學生。對于學生所做的不可接受的行為用非責備的口吻來開展批評教育,將老師的感受以交流的方式告訴對方。比如:“你這樣做不僅有損自己的形象,還辜負了老師對你的關(guān)心,對你的信任,老師感到很痛心……”“你隨意亂丟紙屑雜物,一來污染環(huán)境,二來老師不得不多花時間來整理,你是怎樣想的?”學生聽了老師這一席用心良苦的話語,定會了解到老師的內(nèi)心感受,自然會意識到自我行為的錯誤和不足,從而徹底改變。寥寥數(shù)語既達到批評的目的又達到策動學生進步的意愿,更體現(xiàn)老師對學生的細致理解和無微不至的關(guān)心,效果將有所不同。
旁敲側(cè)擊,反襯其不足。明知道學生所犯的錯誤,不從正面批評,而是側(cè)面繞幾個彎,即所謂旁敲側(cè)擊,反襯出其的不足。比如,遇到偶爾不能及時完成作業(yè)的學生,如果采取正面批評勢必造成其心存不滿,引發(fā)反叛情緒,可能會繼續(xù)我行我素。如果讓班里完成作業(yè)的同學舉手。這部分同學就會欣然地把手舉得高高的。這時接著又對同學們說:“很好,能按時完成作業(yè)的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自然值得表揚。老師感到非常高興,非常滿意。還有個別同學沒有舉手,這也是實事求是、誠實的表現(xiàn)。我相信沒有完成作業(yè)想必是有著其他原因的,要不然,又有誰故意不寫作業(yè)呢。希望這幾位同學能抓緊時間來補上。”通過這種表揚多數(shù)學生的優(yōu)點,來反襯出少數(shù)學生的缺點和做得不夠的方法,旁敲側(cè)擊地激起其自尊心,將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讓學生提議處罰意見?!罢n堂上學生講小話”可以說是所有的老師都會面臨的問題。有時老師無論怎樣使盡渾身解數(shù),苦口婆心,學生們轉(zhuǎn)頭又接著犯。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清楚上課是不能亂講話的,問題是自控能力較差,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怎樣才能改變陋習呢?與學生共商處罰意見不失為一高招:開班會時,老師可讓大家提出建議,應如何懲罰?同學們紛紛提議,有的說罰掃地三天,有的說罰背誦課文十篇,有的說罰做題十道。到最后還是民主集中制,老師統(tǒng)一意見,并寫說明書一份——罰掃地一天。然后問大家有不同意的趕緊舉手,結(jié)果無一人舉手。這條措施通過學生自己的提議而確定下來,以后再有學生上課講話就罰他掃地,他也無話可說,因為這是他自己同意的。
施“法”有情。學生犯了錯誤,老師就把學生叫到辦公室批評教育之后,不能就此結(jié)束,可以對學生說:“經(jīng)過你的反省,現(xiàn)在可以減輕一點處罰……”這樣以來,看似小小的一個安撫動作,既讓學生“受傷”的心靈得到慰籍,師生之間的緊張關(guān)系也將得以緩解。這種施“法”有情之舉,不但起到了教育、引導的作用,使學生認識了錯誤,同時也讓學生覺得這個老師很有人情味,為以后的教育溝通工作打下了有利的基礎。
(責編鐘園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