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明
1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緊承上句“問君何能爾”,是什么原因能夠達到這樣的地步呢?下面他答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陶淵明非常有名的詠菊的詩歌,“采菊東籬下”是一俯,“悠然見南山”是一仰,在“采菊東籬下”這不經(jīng)意之間抬起頭來看南山,那秀麗的南山就是廬山,他家鄉(xiāng)的廬山,一下就撲進了他的眼簾。所以這個“見”字用得非常好,蘇東坡曾經(jīng)說:如果把這個“見”南山改成臘月里,江南卻春意盎然,詩人先頓后挫,用“生”人文,把大自然擬人化,顯得生動有趣,由此可見詩人煉字功夫之深,把夜和日在舊和新之間的互相依存生動地表達出來,反映出新的一年又開始了,也暗含著詩人對流年消逝的感傷。這兩句是膾炙人口的詩句。末聯(lián)兩句由旅途景色引起鄉(xiāng)思,引出以歸雁捎書,表達了詩人羈旅愁懷、思念家鄉(xiāng)的深懷。詩人很注意煉字煉句,“入舊年”、“生殘夜”等用字準確精練,生動細致地描寫了動人的景色。
3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今譯:長安街頭的霏霏春雨,像酥油一樣滋潤大地。遠眺那春草已有一片綠意,但近看卻又什么也看不出。
這是一首贊美早春的小詩?!安萆b看過卻無”句,是全篇的絕唱。早春二月,大地春回,萬象更新,經(jīng)過春雨的滋潤,春草的芽兒漸漸萌生了。透過薄薄的雨幕遠遠望去那草色已有綠意,但當你走近細看時,卻反而不那么明顯了。這不下是初春草色的特點嗎?詩人的高超詩筆,猶如一架攝影機,通過兼攝遠近,把這種極難描摹的色彩攝了下來。真是一句一幅畫,雖非繪畫,卻勝似繪畫。
4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首句于“云”上著“黑”字,已感氣氛沉重。而這“黑云”又“壓城”以至壓得“城欲摧”,明顯有象征意義。“云”上特加“黑”字,自然不會用以象征我軍而是象征敵軍。敵軍壓境圍城如此兇猛,則我軍只有殺出重圍,才有生路?!凹坠庀蛉战瘅[開”,在色彩和形相上與上句形成強烈對比,明含欣喜、贊美之情,當然是指我軍。始而黑云壓城,適度圍逼,既而黑云崩潰、紅日當空,我軍將士的金甲在日光下猶如片片金鱗,耀人眼目。就是說己經(jīng)殺出孤城,擊敗敵兵。意象新奇,設(shè)色鮮明,造型新穎。想象豐富而奇特,這是李賀詩歌的突出特點。在《雁門太守行》里,這些特點得到了全面而充分的體現(xiàn)。
5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是這首散曲里的第二幅畫面,在這幅畫里,我們可以看到,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鄉(xiāng)愁的游子卻騎著一匹延滯歸期的瘦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著遠方踽踽而行。此時,夕陽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暉,本是鳥禽回巢、羊牛入圈、人兒歸家的團圓時刻,而游子卻仍是“斷腸人在天涯”,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面對如此蕭瑟凄涼的景象,怎能不悲從中來,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腸寸斷!一顆漂泊羈旅的游子心在秋風中鮮血淋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