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平
在國外,房屋的院墻上如果爬滿了郁郁蔥蔥的常青藤,那么說明這些房屋有著悠久的歷史。同樣,在美國3000多所大學之中,也有一個悠久的群體。這就是以哈佛、耶魯為代表的“常青藤聯(lián)盟”。
常青藤盟校(lvyLeague)是由美國的8所大學和一所學院組成的一個大學聯(lián)合會。這些院校分別是:馬薩諸塞州的哈佛大學、康涅狄格州的耶魯大學、紐約州的哥倫比亞大學、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大學、羅德島的布朗大學、紐約州的康奈爾大學、新罕布什爾州的達特茅斯學院和賓夕法尼亞州的賓夕法尼亞大學。
雖然這些大學都有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墻壁上也爬滿了常青藤,但“常青藤大學”一名最早卻不是由這種植物得來的。
最早的常青藤學校實際上是四所大學結(jié)成的校際體育聯(lián)盟,即“四聯(lián)盟”(FourLeage)運動協(xié)會。20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各大學之間體育比賽如火如荼,并將體育比賽成績與學校水平相提并論。為了在比賽中獨占鰲頭,各個學校紛紛降低錄取條件,提供高額獎學金。爭招體育運動尖子,客觀上造成了為比賽而比賽、為名次而降分的局面,引起了一些名校的不滿。1945年。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四校達成共識,聲明取消體育項目獎學金,并結(jié)成橄欖球競賽聯(lián)盟,在四校間進行比賽。
“四”的羅馬數(shù)字為“IV”。加上一個詞尾“Y”,就成了“IVY”,英文的意思就是常青藤,所以又稱為常青藤大學。1954年,康乃爾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達特茅斯學院、布朗大學入盟。八校共同簽署協(xié)議,決定各種體育比賽項目均在八校間開展,由此便出現(xiàn)了我們今天熟知的常青藤盟校。這8所大學都是美國首屈一指的大學。以歷史悠久、治學嚴謹著稱,幾乎歷屆美國總統(tǒng)、諾貝爾獎得主、商賈巨子等都畢業(yè)于此,在美國,常青藤學院被視為頂尖名校的代名詞。
這些名校都有嚴格的入學標準,能夠入校就讀的學生,自然是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不過學習成績并不是學校錄取的唯一因素,學生的能力和特長是衡量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一關(guān),高中老師的推薦信和評語對于學生的入學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這些學校財力雄厚,招生辦公室完全可以根據(jù)考生本人的情況錄取,許多家境貧困的優(yōu)秀子弟因而受益。而有錢人家的子女。即使家財萬貫,也不能因此被錄取。這也許就是常青藤學院歷經(jīng)數(shù)百年而保持“常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