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赫然
中國特色的群眾路線在世界上都是一個大法寶,我們走這樣一條路,和恐怖主義打全民戰(zhàn)爭,這是中國反恐最有效的武器之一
中國新聞周刊:重慶“失槍案”發(fā)生后,擺在城市管理者眼前最迫切的一點是什么?
王大偉:這次事件,給我們敲響的警鐘是,在一些重點空間和敏感時間上,預警級別要馬上提高。事前的預警機制是非常重要的,主動先發(fā)機制比事后的快速反應機制要重要得多。高發(fā)空間是指一些恐怖主義高發(fā)的地區(qū),敏感時間是指諸如一些敏感的節(jié)日、市民聚集的日子,或者夜深人靜的時候。
警察這個詞,“警之于先,察之于后?!蹦壳皣獾姆纯职l(fā)展的趨勢也并不是只追求事后快速反應和裝備現(xiàn)代化,如果我們現(xiàn)在走了歐美三四十年代時的警務改革路線,是不值得的。應該把寶壓在主動先發(fā)警務上,提高預警級別,敢于發(fā)預警,要把預防工作做到極致。
中國新聞周刊:國際上有沒有恐怖事件預警成功的先例?
王大偉: 2006年8月10日,英國破獲了一起爆炸案,十架飛機都被裝了液體炸藥,一旦上天,會在大西洋上空爆炸,將會造成三千人死亡。但是英國的軍情五處和軍情六處在早上兩點就從巴基斯坦獲得了情報,把28位英籍巴基斯坦裔全部抓住,沒有發(fā)一槍一彈,把一個比“9?11”還要大的陰謀扼殺在搖籃里,這才是大英雄。
國際范圍內(nèi)的第四次警務革命是社區(qū)警務運動,理念比第三次警務革命(警察現(xiàn)代化)要先進,它認為產(chǎn)生犯罪的根源在社會,抑制犯罪的主力軍是公眾,因此要緊緊地依靠市民。目標不是打擊犯罪,是在堅持快速反應的基礎(chǔ)之上,有效預防犯罪。
中國新聞周刊:中國和恐怖主義的戰(zhàn)爭應該采取什么樣的形式?
王大偉:捕捉國際警務改革的大趨勢,更重要的是要走自己的路、貫徹自身的經(jīng)驗,比如從基層發(fā)動市民。我們的群眾路線在世界上都是一個大法寶,我們走這樣一條路,和恐怖主義打全民戰(zhàn)爭,這是中國反恐最有效的武器之一。
比如重慶事件,市民是站在和犯罪分子斗爭的第一線。奧運期間也是如此,奧運保衛(wèi)里有雪狼突擊隊,但更多的我們是堅持了全民路線,發(fā)動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志愿者。我們必須要走中國特色的反恐路,恐怖主義不怕我們的現(xiàn)代化,怕的是全民皆兵。
中國新聞周刊:中國面臨的恐怖主義威脅和歐美相比有什么區(qū)別?
王大偉:中國面臨恐怖主義挑戰(zhàn)的威脅,以及相應的反恐局勢和警戒,和美英比較都不是一個級別的。
美國“9?11”之后,基地組織成員每年都在揚言要對美國襲擊,“9?11”死亡三千多人,對美國人心理造成的傷害是巨大的,反恐現(xiàn)在是美國的國策。
英國已經(jīng)和恐怖主義斗爭了幾十年,愛爾蘭共和軍通過綁架、暗殺、爆炸來謀求和英國政府的談判。我當時念書時去過北愛爾蘭,那個地方的軍人就像在二戰(zhàn)中一樣,用機關(guān)槍,身上纏著子彈帶進行反恐。
而且從“9?11”之后,因為英國緊隨美國的步伐,英國幾乎每年都要遭受一次恐怖主義襲擊,反恐形勢非常嚴峻。
中國也肩負著反恐的史命,人們的反恐觀念需要逐步提高。現(xiàn)在我們的反恐演習更多是武警在做,我希望讓人民群眾逐步加入演習,讓每個群眾、每個家庭都知道自救自護的知識與技能。因為恐怖主義是人類共同的敵人,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我們在英國讀書時,一兩個禮拜就有一次演習。
中國新聞周刊:恐怖襲擊中如何處理人們的恐慌情緒?
王大偉:我完全支持重慶公安現(xiàn)在的做法,警方的反恐可能引起局部的恐慌,我提出一個詞叫“公眾免疫力”,和注射牛痘是一樣的,激發(fā)人的自身免疫力。我的觀點就是,有人可能會指責公安機關(guān),你們動靜是不是鬧大了?我就說,動靜鬧大了可能面臨的是指責和批評,但如果恐怖主義鬧大了,會給人民群眾的生命會造成威脅,孰輕孰重?
(王大偉,中國公安大學教授,二級警監(jiān)。中外警察比較研究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