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功
隨著新一輪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開,思想政治課也迎來了又一個改革的春天,能否適應這場改革是對每一個政治教師的挑戰(zhàn)。筆者從自身的教學實踐中認識到,問題教學是適應新形勢下思想政治課改革的有效模式?,F就問題式教學談幾點淺薄之見。
一、思想政治課實施問題式教學的依據
(一)實施問題式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新課程改革提出,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精神以及環(huán)境知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因此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是一種“以弘揚人性為宗旨,以促進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目的,由多種具體方式構成的多維度具有不同層次結構的開放系統(tǒng)”,是一種充分發(fā)揮學生情感、態(tài)度、興趣和內驅力的學習。為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以問題的形式組織教學,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探究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
(二)實施問題式教學是革除傳統(tǒng)教學方式弊端的需要
傳統(tǒng)的政治課教學往往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劃,學生背”的填鴨式教學,這種“老師長篇大論,學生昏昏欲睡”的粗放式教學擠占學生的思維空間,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多方面發(fā)展。在這種學習被動、信息傳遞單一的教學中,多種教學資源尤其是學生的思維和知識資源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當然也有悖于《基礎教育改革綱要》中指出的“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系統(tǒng)合作的能力”的要求。為此,要想徹底改變這種傳統(tǒng)的落后的教學方式,就必須實施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問題式教學。
(三)實施問題式教學符合新教材的特點
新版思想政治課教材在編寫上與以往不同,增加了大量的與生活聯系極為密切的新材料、新信息,并且注重知識(觀點)的產生過程,注重學生主體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增設了綜合探究內容,為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提供了廣闊的平臺。為此,使用新教材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變滿堂灌輸為設疑導思,即問題式教學。可以說問題式教學是最適合新教材特點的有效的教學模式。
二、思想政治課問題式教學的一般操作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能否巧妙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直接影響著問題式教學的課堂效果,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因此,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思維是問題教學的起點,也是關鍵。創(chuàng)設問題性情境要精心挑選情境材料,既要體現教材的重難點知識,又要貼近學生思想、生活和社會實際,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問題設計要具備導學導思功能,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和主動探究。如在教學《哲學生活》“關于世界觀的學說”這一內容時,我們可以設置以下問題:你相信上帝、鬼神嗎?人的命天注定對嗎?《祝?!分械南榱稚槭裁慈ゾ琛伴T檻”?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自學教材,既可以調動思考的積極性,又可以引導學生去體驗和理解“世界觀人人都有,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統(tǒng)一的”這一對他們來說陌生而深奧的哲學原理。
(二)討論分析,合作探究
學生帶著問題自學教材的過程中,由于受知識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對問題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是不一樣的,并且還可能產生一些不理解的新問題。因此,還必須要進行討論分析與合作探究,以互相交流和協同提高。在此階段可以采用小組討論交流的形式,具體做法是:學生每四人為一個小組(可以以前后左右相臨組合),每小組指定一名組長。首先是組內討論,每個同學都談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并說出自己尚未解決的疑難問題,由小組長主持集體研討解決,并整理好組內存在的不能解決的問題。然后是組際交流,由小組長發(fā)言,匯報本組討論情況,提出需要與其他小組交流解決的問題,小組之間互相點評發(fā)表意見。最后由老師把問題整理分類,集中逐一解決,重點釋疑。(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參與到學生中去,巡回指點,不能把自己冷落在一旁)
(三)構筑網絡構架,系統(tǒng)整合知識
經過學生自學教材和討論探究之后,學生基本上能夠把握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但是他們對課本知識的掌握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統(tǒng)的,因此,必須把知識按內在聯系和邏輯順序進行系統(tǒng)整合,構筑知識網絡結構。在操作上可以讓學生動手,并指定一名同學在黑板上整理,最后由老師與學生一起以黑板上的結構進行修改、完善和優(yōu)化,這樣既可以從宏觀上幫助學生把握知識體系,又可以提高學生整合、處理知識和信息的能力。
三、思想政治課實施問題式教學需注意的問題
(一)教師要勇于更新教學理念,推進教學改革
新課程改革首當其沖的是教師。實施問題式教學要求教師必須擺脫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束縛,大膽走下知識權威的“神壇”,以問題去激活學生思維,把課堂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為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搭建平臺。問題式教學決不是簡單的一問一答,它更加注重的是問題的發(fā)現、解決的思維過程和學生的體驗與感受,而不是結果和答案。因此,教師在實踐過程中要充分相信學生,讓課堂開放。
(二)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是實施問題教學的核心,也是問題式教學的目的。在實施問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每一個學生的求知和探究需求都得到呵護而不是扼殺,要鼓勵和支持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發(fā)現、提出和解決問題,要讓自己的信任、鼓勵和支持轉化為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的動力。當然,學生受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可能會提出一些簡單幼稚、離奇古怪甚至錯誤的問題,對此教師要有寬容之心,要耐心地給以指導和糾正,而不能嘲諷、批評。
(三)教師要及時“充電”,完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素養(yǎng)
當今時代是一個知識和信息多渠道高速傳遞的社會,學生知識視野和儲量超乎想像,教師憑借原有的知識在開放的問題式教學中隨時可能遇到挑戰(zhàn)。因此,教師要及時“充電”,學習掌握新知識、新技能,備足“一桶水”甚至“一缸水”。當然教學中也可能會遇到解釋不清甚至無法解釋的尷尬情況,此時教師要坦誠以待而不應遮擋掩蓋,要與學生一道探究思考,想辦法解決,以達到教學相長。
(四)教師要充分開發(fā)利用好教材資源
思想政治新教材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探究性,可以充分利用,以作為問題情境展開質疑和探究。如《政治生活》第五課第二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教材設置的與人民代表大會相關的五個鏡頭和三個探究共享問題,完全可以用作問題教學的素材和載體,引導學生去自學教材和討論探究。因此,我們不應抱怨信息來源少缺乏素材而不去實踐問題式教學,其實問題探究的素材就存在于現實生活和教材中,關鍵是如何去發(fā)掘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