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過在一個畫面上出現(xiàn)兩個自己嗎?那樣一定很有意思!其實要想實現(xiàn)分身效果并不困難,只需在拍攝時有目的性,再利用Photoshop合成即可(具體拍攝中的技巧請參照上文人像拍攝專題)。
1利用三腳架拍攝制作分身照
所謂的分身術(shù),是在同一場景中出現(xiàn)兩個同樣的人,如果利用三腳架其實就很簡單,只要架上腳架分別拍攝兩張人物不同位置的圖片,后期合成即可。
1在Photoshop中打開固定地點拍攝的兩張照片,將其中人物近景的照片,按鍵盤的Shift鍵拖拽到另一張照片上,這樣兩張照片的位置正好重疊。
2選擇“人物2”圖層,點擊圖層調(diào)版下“添加圖層蒙版”按鈕,給“人物2”添加一個圖層蒙版。選擇工具箱中“漸變工具”,將前景色設(shè)置為“黑色”,在“人物2”圖層的蒙版上,由左向右建立一個漸變,這樣就將下面的人物顯示出來了。
3將前景色設(shè)置為白色,選擇工具箱中的畫筆工具,對照片中被蒙版遮蓋的手進行處理。
4將前景色設(shè)置為黑色,依然選擇工具箱中的畫筆工具,將畫筆邊緣硬度設(shè)置為90%,沿著手臂的邊緣,將手臂周圍多余的部分背景擦去。在擦除過程中,按鍵盤的“[“和”]”鍵,可隨意隨時改變畫筆直徑。
5接下來,讓人物手中拿的手機屏幕上出現(xiàn)照片中的人物。將“人物1”圖層進行復(fù)制,選擇工具箱中的套索工具,選擇手機的屏幕。
6選擇“人物1副本”圖層,將前景色設(shè)置為黑色,點擊圖層調(diào)版下“創(chuàng)建圖層蒙版”按鈕,建立蒙版。將“人物1副本”移動到所有圖層的最頂端。
7點擊取消“人物1副本”圖層和蒙版之間的連接,蒙版與圖就可以單獨編輯了。點擊圖層,按鍵盤的Ctrl+T鍵,對圖層自由變形,將照片縮小到蒙版顯示的位置。
8將“人物1副本”圖層的混合模式改為“疊加”,這樣人物照片和手機的屏幕融合在一起了,也有了自然的反光,顯得很真實。
9最后調(diào)節(jié)一下照片整體色彩,到此,分身術(shù)照片就基本完成了,看看是不是很有趣。
2手持拍攝也能制作分身照
有時候,由于條件所限,沒有辦法利用三腳架固定拍攝,因此在后期的合成操作中也要通過參照物進行調(diào)整,進而合成。
1打開兩張照片文件后將照片進行比對,因為沒有使用三腳架,所以場景有所變化,要選擇一張照片作為基礎(chǔ),進行合成操作。這里選擇照片中人物站立的作為基礎(chǔ),因為這張照片包含了花壇以及人物坐的大理石臺,方便合成。
2在人物坐著的照片中,選擇工具箱中的“矩形選框工具”選擇畫面中人物部分,按鍵盤的Ctrl+c快捷鍵,對選區(qū)進行復(fù)制。之后按鍵盤的快捷鍵Ctrl+V粘貼到人物站著的照片中。
3分別將兩個人物所在的圖層命名為“人物1”和“人物2”。選擇“人物2”圖層,將其不透明度調(diào)整到70%。移動圖層,以花壇左側(cè)的邊為準,將兩張圖的花壇邊緣以及地面墻體的接縫處對齊。
4按鍵盤的Ctrl+T進行自由變換,對“人物2”圖層進行縮放,參考基礎(chǔ)依然是花壇的邊緣以及墻的接縫,縮小到墻的接縫能夠重合。
5將“人物2”圖層的不透明度調(diào)整成100%。點擊圖層調(diào)版下“創(chuàng)建蒙版”按鈕,為“人物2”圖層建立一個新的圖層蒙版。選擇工具箱中的“畫筆工具”,將前景色設(shè)置為黑色。將畫筆邊緣的硬度設(shè)置為“0”,不透明度設(shè)置為“100選擇合適的畫筆大小。將“人物2”圖層的邊緣用蒙版處理。
6這時看到畫面右下角模特坐的大理石臺以及墻縫都有問題,這就是因為拍攝時沒有用三腳架固定機位出現(xiàn)的偏差。選擇工具箱中的“裁剪工具”,對畫面進行裁剪。
7接下來修復(fù)右下角的墻縫,使之對齊。選擇“人物1”圖層,用“矩形選框工具”,選擇前面,并按Ctrl+c對其進行復(fù)制。
8建立的“圖層1”拖拽到“人物2”圖層的上面,并移動“圖層1”位置找齊接縫,但其他地方就產(chǎn)生了偏差。給“圖層1”添加一個圖層蒙版。選擇工具箱中的畫筆工具,前景色設(shè)置為黑色,選擇適當?shù)漠嫻P大小,用蒙版處理“圖層1”邊緣。
9在處理模特所坐的大理石臺時,因為有地面和墻體之間的接縫,所以要將畫筆的邊緣硬度設(shè)置到“90%”左右,沿著大理石臺右側(cè)用蒙版將多余的部分處理掉。
10到此步驟,合成處理就基本完成了。再調(diào)節(jié)一下色彩,一幅作品就制作好了。